(图片说明:自杀性爆炸死难者墙) (图片说明:以军打在教堂墙壁里的子弹)
(图片说明:巴控城市里到处都是烈士像)
以军今年3月底发动20年来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后,很多人立即清醒地看到,军事行动给以色列带来的是空前严重的“国家公关危机”——各国政府及媒体对以色列一片批评谴责之声,沙龙“鬼怪化”阿拉法特的努力,在很多国际媒体的“解读”下,反倒成为美化阿拉法特的有力步骤。
以色列的恼怒
CNN在报道中不小心说了句:世界上有真正的恐怖大亨,比如本·拉丹;也有遭受围困迫害的“恐怖分子”,暗指以色列大兵比屡遭围困的阿拉法特更加可怕。但这句话也得罪了以色列。以色列媒体随后对CNN的记者大加讽刺,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对中东毫不了解、只知道打着白旗从以色列坦克前走过、然后煞有其事地向公众讲述他们冒险传奇的家伙”。
对于采访这次军事行动的迈克尔·赫尔姆斯,后来已经被CNN当作“你可以信赖CNN的另外一个原因”,当地报纸嘲笑说:他穿上防弹衣,戴着头盔,让风把棕色的头发吹起来,就像粉墨登场的戏子。但是,对于追问阿拉法特“你究竟能不能制止恐怖”的另外一名CNN女主播,当地媒体却高看一眼。
以色列还公开指责CNN随同和平人士进入阿拉法特官邸,播放阿拉法特在烛光下发表的演说和热情亲吻和平人士的镜头是“赤裸裸的宣传”。
在当时的情况下,101岁高龄的英国皇太后的去世无意中竟帮了以色列一个大忙——至少在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有关这件事的报道暂时冲淡了媒体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关注。
英国皇太后的去世减轻了以色列的压力,一些以色列“媒体战”的“将士”甚至半开玩笑地惋惜说:可惜英国只有一个皇太后。
这是以色列始料未及的,也是以色列大为震惊、恼怒和反思的。以色列随后立即展开了以色列的媒体公关努力。
打响公关战
很快,在军事战场之外,以色列的公关战及时打响。军事行动开始后不久,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就迅速在耶路撒冷开办了媒体中心,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开放,每天邀请政府和军方官员举行新闻发布会,所有的信息也都及时通过电子邮件发布给所有登记在案的外国记者。
实际上,这个战时媒体中心也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记者在里面看到有专门的以军缴获的巴方“恐怖分子”的武器,有巴方袭击者常用的“自杀性炸弹服”,还有一面墙上贴满了以色列在自杀性爆炸中死亡的所有无辜平民的照片——这面墙因此被称作“受害者墙”,看后的确打动人心。
以色列政府和军队的主要部门,都在这个媒体中心长驻有专门的人员,随时负责把他们的声音传递到感兴趣的记者的录音机、采访本和镜头里。此外,官方还聘请了专门的“恐怖主义研究专家”、“军事专家”等各色人等,帮助以色列阐释他们的行动。
在决定阿拉法特能否赴贝鲁特参加阿盟首脑会议的关键时刻,中国记者专访了以外长佩雷斯。第二天一大早,知情人士告诉我们,以外交部已经收全了我们所发的所有稿件。后来,以外交部高官还专门约请中国记者吃饭,就有关报道交换意见。可以说,以色列对媒体是极为重视的。
在以色列大打媒体战的同时,沙龙甚至还向他的政治夙敌、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伸出求援之手,要求内氏利用他的美国英语和口才,做以色列行动的“解释者”,为国家的“舆论战”出力。
据接近内塔尼亚胡的人士说,内氏也认为他应该适时地站出来,“像成千上万的士兵一样”,做以色列国家“公关战线”上的冲锋者。
巴方的反击
曾经是美国驻耶路撒冷领事、现任巴方政治顾问的爱德华·阿本顿说,以色列在美国几个月前就开始“舆论闪电战”。他对巴勒斯坦人没能把以军在占领区的行动和令人发指的恐怖故事很好联系起来表示沮丧。
他说,以色列对于媒体的“管理”——严格限制媒体对被占领土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作用。毕竟,事实是:绝大多数大众无从得知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籍阿拉伯人、同时也是阿拉伯研究资深人士的詹姆士·泽格伯长期以来是阿拉伯世界游说美国的高手,他一直以来拼命想做的事情,就是扭转美国媒体的态度。“为了平衡媒体的对以色列有利的报道”,他从巴勒斯坦请来当事人,给媒体推荐采访对象。在了解到几乎所有媒体明星们都是亲以色列的之后,他给各家电视台发了一份所有倾向于巴勒斯坦方面的专家的名单和联系方式。
他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在以军“防卫墙军事行动”后期的美国的电视节目里,人们开始看到了巴勒斯坦人的面孔。CNN还制作了“16岁巴勒斯坦姐妹眼里的冲突”的专题节目,播放了好几遍。在媒体的影响下,部分美国公众也开始改变态度。一个阿拉伯研究所的抽样调查表明,人们对巴以冲突的立场更趋平衡,同时对巴勒斯坦人的看法也不再是一边倒的负面印象。
月亮是绿色奶酪组成的?
尽管巴方展开了舆论反击,但是以巴在舆论战场的力量对比,仍然像他们在军事战场的实力对比一样差距悬殊。
汉森·阿布德尔·拉曼是巴解组织在华盛顿办事处的负责人,也是夜以继日阐述巴方立场的主要人物之一。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在以巴冲突最紧张的时候,一个月就“上了几十次电视”。他自己认为,在这一个月里,他所得到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如果一个以色列人说月亮是绿色奶酪组成的,没有人和他争论;但是如果一个巴勒斯坦人说月亮是从东方升起的,没有人会接受。
他说:“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国家(美国)事情就是这样。”
他说,之所以这样,是实力雄厚的亲以色列势力长期游说和争取媒体的结果。他说,巴勒斯坦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媒体已经制造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关于巴勒斯坦人的负面形象。公众舆论影响了政治决策,政治决策反过来又影响了公众舆论。他说,他对此十分沮丧,尽管这不代表事实,也不公平,但“改变这一切很难”。
的确,在华盛顿的巴勒斯坦人最大的对手,是亲以色列的院外集团,这是美国最庞大的游说势力。这个势力拥有庞大的能量,完全可以左右最高立法者。此外,以色列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公关机构,还有为数众多的犹太人以个人名义对社会和公众施加影响,这对美国民众中的以色列形象影响非常巨大。
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些影响,美国是不可能在全世界一致反对的声音里公然对以色列表示理解和支持的。
对很多巴勒斯坦“宣传人士”来说,他们工作的目标之一,尽管难以想象但却是事实,就是致力于让美国公众把巴勒斯坦人看作是“普通的、平等的人类”。记者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在以色列,的确有人不认为巴勒斯坦人是“普通的、平等的人类”。当然,以色列有很多和平左翼人士,但是记者认识的一个以色列司机的读大学的儿子的确说过:他们(指巴勒斯坦极端分子)是畜生(THEY ARE ANIMALS)。
一位巴勒斯坦新闻工作者说:“长期以来,人们对我们进行非人化宣传,我们甚至还需要告诉美国人:发生冲突的双方是两个人类社团的冲突。”
沙龙不受欢迎的新闻观
以色列总理沙龙据说对媒体向无好感。当地电视台经常嘲笑他表情死板、态度粗暴,没有“面子”。很多媒体人员怀念内塔尼亚胡时代:内氏年轻潇洒,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尤其擅长公开演讲。有这样的总理,当地电视台觉得他们的节目好看了许多。
沙龙曾经批评以色列电视一台“为敌人服务”,指责他们播放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声音。他还严厉批评了军队电台的节目,认为记者们对军队所取得的成就报道得不足,而对军队的败绩屡有触及。
以色列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其总理沙龙对媒体评价的角度和思维逻辑却显然引起了很多外国和当地记者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冲突时代的媒体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报道冲突的时候,政府拥有媒体就等于政府要驯服媒体吗?媒体究竟应该对事实负责还是对政府负责?
在沙龙看来,政府花了钱,媒体就应该听政府的。但是,很多当地媒体认为,一个被认为是亲政府的媒体也会同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信的媒体。政府固然可以控制媒体,但是这样的“传声筒”是不会被人当作一回事的。
一位当地记者表示,一个被认为不独立的媒体是毫无价值的。政府用大量的金钱来养活在商业上没有竞争力的媒体,这将会招致社会的不满。
在讨论沙龙战时媒体思维的时候,一些外国媒体记者也在思考自己报道以巴冲突的方式。据记者所知,一些媒体在使用“恐怖分子”一词方面就相当谨慎。事实上,很多无辜平民、包括最近一名精神病人都曾被当作“恐怖分子”,滥用这一词汇显然有失公允。同时,记者们也在讨论究竟应该如何在以巴立场以及反恐、无辜平民伤亡以及人权等新闻题材取舍上取得平衡。
显然,每个记者在处理新闻的时候都有一个不能或者不愿跨越的红线。记者们的不同只在于这条线划在什么地方和划得深浅。在记者的印象中,有的记者对巴方无辜人员伤亡漠不关心,有的则倾向于对以色列的委屈和辩解刻意回避。
国际记者的烦恼
对于驻以巴地区的国际记者来说,在报道中面临的很多现实的难题之一,就是辨别双方的宣传战,避免充当别人廉价的宣传工具。在冲突中,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双方都不是圣人。记者对于双方都有必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以避免自己所代表的机构马失前蹄,在国际同行面前有失颜面。
记者以报道真相为天职,但真相在这里往往显得扑朔迷离。在巴勒斯坦方面,比如,巴官方曾声称以军在杰宁屠杀了成百上千人,但后来证实的远远没有那么多。以方还展示录象表明巴方在搞假葬礼。
以色列外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佩雷斯就曾对“巴方谣言漫天飞”大光其火。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佩雷斯对记者提出的要他证实是否驱赶巴勒斯坦人到埃及的传闻就非常愤怒,他说,我对你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字:不!
他接着说,我们不准备驱逐巴勒斯坦人,所以我们也无需和埃及和约旦谈判。我要说的是,在过去24小时里,我听到了太多的谎话和传言。我收到的莫名其妙的电话从来没有中断过:比如,说我们切断了水源,说阿拉法特没有东西可吃——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他还谈到一名天主教神职人员“被以军打死”的假新闻,说几大通讯社都发了这个消息,但是后来梵蒂冈代表亲自来以色列否认这一消息并道歉的消息,理会的人却不多。
在以色列方面,以色列官方送给阿拉法特很多“帽子”,包括“终极魔怪”、“撒谎帝国领导者”、“骗子”、“恐怖头子”……等等,然而,巴方完全可以用同样的帽子来回敬以色列。
以方声称掌握了大量阿拉法特涉嫌直接介入恐怖活动的证据,还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阿拉法特文件”,但普通的外国记者是很难辨别真伪的。我们只能报道:以军展示文件,同时巴方予以驳斥,称文件是伪造的。这样的新闻,很多读者读来并不解渴。
巴方曾呼吁说阿拉法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说以军正准备随时向他开枪。而以军方人士则愤愤不平地说,阿拉法特是世界上得到最好保护的人——坦克围困着他,没有人能够向他开枪,所以他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人……在很多记者看来,他们最大的烦恼在于,这里的消息经常莫衷一是:报道发表了很多,但真相似乎仍然被蒙在鼓里。
千龙新闻网 聂依匆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