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开罗7月14日电(记者操风琴) 早就听人说过,埃及有一种阿拉伯人都特别爱吃的大饼,圆圆的,薄薄的。来到埃及,果然名不虚传,阿拉伯大饼真是无处不在,它是埃及老百姓,尤其是穷人每日不可或缺的基本食物。在赤日炎炎的街头,找到任何一家大饼铺,花0·1埃镑(合人民币两毛钱)买两张大饼,一两根小黄瓜或者西红柿,一手撕开大饼,裹一点油焖蚕豆,就着自来水,就是埃及穷人一顿美味无比的大餐了。
这种圆圆的大饼是把面粉发酵后加上25%的玉米粉、食盐等烘烤而成的,每张重约130克,阿拉伯语称之为“埃食”,意即“日子”,“活命的东西”。从50年代纳赛尔总统执政时开始,一直到后来的萨达特时代、穆巴拉克时代,不论埃及政府的内外政治经济对策如何大幅度改变,但对“埃食”的政策一直不变,即实行巨额价格补贴,并严格规定售价。多少年来,埃及的物价多次车轮般上涨,但“埃食”的售价还是保持不变。
我们在一天晚上抽空采访了开罗一家国有大饼厂,这家工厂有5条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即使是在伊斯兰教传统的斋月里也不停产,以供应附近大片社区居民的巨大需求。“埃食”已基本实现半机械化生产:闹哄哄的巨大车间里,几十名男性工人辛苦劳作,有经验的老工人先把面按比例和好,再由年轻力壮的工人把面团迅速揪成圆圆的块状,扔在麸子上,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最后再放进长长的自动烘烤箱里,不到10分钟,一张张饱满的“埃食”就从几十米长的流水线上出来了,热乎乎,香喷喷,让我们忍不住拿起来尝一口,味道醇厚,甜中又略带一点咸味。
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在工厂院子里,还停着十几辆大卡车,等着把一筐筐出炉大饼运送到全市的各个销售点,以便第二天一早就能让市民吃上新鲜货。
当然,市场上也有比“埃食”质量更好的白面大饼,但是它的“身价”比它的“黑兄弟”要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穷人一般不会问津。
“埃食”为埃及社会立下的一大功劳就是解决了6000多万老百姓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几十年来保持了民心稳定。埃及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且贫富悬殊,虽然失业率很高,劳动者平均收入较低,但社会基本相安无事。在精神上,宗教成为一种社会约束力量,让人们安贫乐道。而在物质上,“埃食”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安定团结”的作用,因为再穷的人也买得起大饼,吃饭不成问题。
尽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在敦促向其贷款的埃及实行全方位的市场经济,取消对“埃食”的补贴,但埃及政府一直不敢轻易对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本国策”大动干戈。不久前,埃及供应和国内贸易部发布的数据说,政府每年用于阿拉伯大饼的财政补贴已达到29亿埃镑(约合人民币58亿元),仅这一项支出就占了政府每年对埃及全部日用品补贴的一半以上。(完)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