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市长昨天身着伪装不为人知地混在人群中,特工们身穿军用防水短上衣、吊着一根细绳在大厅上空为人们进行着类似《碟中谍》中的特技表演,一条写有“最高机密”的彩带在大门口被出席嘉宾剪彩。所有这些,都标志着素有“间谍之都”称号的美国首都华盛顿首家“国际间谍博物馆”正式撩开面纱,向公众开放。
老特工开间谍博物馆
正是酷暑,进入国际间谍博物馆里,人们不禁会感到四周阴冷的氛围。坐落在华盛顿市区F街区800号的这幢经过修葺的大楼本身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1875年,它的第一个主人詹姆斯凭着自己的个性和想象,使它成为当时一座别具特色的建筑。4层砖木结构的楼体表现出浓重的意大利风格。此后一百多年,房屋几经改造,主人连续变换,历史不断沉积,古楼却保留到今天,并被萌发念头建立间谍博物馆的几个老间谍看中。随后4年的精心设计和改装,使这座大楼的一切都变成间谍世界的分子,诡秘地游荡在身居其中的访客身边,让你感受到兴奋、恐惧、神往。
对于将博物馆建立在华盛顿,美国知名的退役间谍欧内斯特认为,这是一个展示间谍生活、甚至接触现实生活中的间谍的最合适的地方。他说:“大多数人一听到华盛顿这个词儿就想起纪念碑和政治家,但对于在这里从事谍报(和反谍报)工作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到处都是发暗号、放置情报、接头和策划重大谍报活动的地方。”
间谍用品大曝光
当然,最令访客兴奋的还是琳琅满目的间谍工具,其中充满诡秘和智慧。在不同的展室里,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微型相机、密码机,很多间谍工具人们在小说中或者电影里曾经看到。比如精巧的戒指手枪。它没有太大的火力,很难将敌手击毙,但是,它却可能是危急时刻最后一搏的武器;人们还能看到中空的钱币,这是间谍们经常使用的东西——他们把微型情报藏在中间,在人多的场合,悄悄地完成交换;还有二战时英国飞行员配备的鞋跟挖空的靴子,那里边藏有特制工具,万一飞行员被擒,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逃跑;还有在过去的间谍电影中常见的俄罗斯唇膏手枪。为了满足参观者的收藏兴趣,博物馆为人们开设了纪念品商店。游客们可以把仿制的间谍用具和其他纪念品带回家。
老牌间谍现场导游
博物馆的组织人员当中,很多人过去就是地地道道的间谍。如今还是不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奥列格·卡卢金就是一个。
卡卢金前苏联时期在克格勃的军衔是少将。1990年,卡卢金透露了克格勃在前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拒不接受改革的秘情,因而被克格勃除名并取消退休金。1994年,卡卢金逃到美国,成为华盛顿一家咨询公司的顾问。此后他和前中央情报局官员威廉·科尔比合作开发了一种计算机间谍游戏。几年前这位曾为苏联情报事业奉献几乎一生精力的将军获得了美国的绿卡。现在,卡卢金在美国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担任嘉宾,并为一些咨询机构做顾问。俄罗斯方面曾让卡卢金回国“证明他的清白”,但他表示拒绝。卡卢金说,身为克格勃老手,他知道被召回莫斯科意味着什么。
现在有报道说,俄罗斯目前正试图以判国罪引渡卡卢金。但正忙着操办间谍博物馆业务的卡卢金对被引渡的危险一笑置之,他还许诺要把俄罗斯召他回国的命令放在镜框里拿到博物馆展览。
尽管年事已高,奥列格·卡卢金还会到博物馆里过一把导游瘾。对一些他熟悉的间谍工具,卡卢金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在一个不起眼的仪器展柜前,卡卢金说,那是2000年12月在美国国务院发现的俄罗斯安放的窃听器。
“间谍学校”体验间谍生活
博物馆还给游客们提供更多体验间谍生活的机会。“这绝对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博物馆的执行主管皮特·阿尼斯特说,他曾经和CIA一起工作过36年,参与过CIA多次秘密行动。
“我们想带领人们完全走进间谍的精神世界,”博物馆的副主席卡斯林·科克里又补充了一句。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参观者刚进大门那会儿就开始了。这个交互式的展览叫做“间谍学校”,游客们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虚构的身份,并必须在短时间内记住其中关键的细节,其中包括姓名、国籍、年龄、背景以及此行的目的。
然后电视屏幕上的一个虚拟警卫就会开始对你进行“严格审讯”——一旦你回答错误,他就会大发雷霆对你吹胡子瞪眼。
“间谍学校”还有大量对游客进行“培训”的互动式视频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破解密码,辨认出接头地点,在某个看似平静的场合辨别出可疑的间谍活动,其中一个虚拟现实设备还可以让参观者走入虚拟的酒店大厅的人流中寻找经过伪装的间谍。更刺激的是,“间谍学校”还将教你如何安装电话窃听器、如何乔装易容、如何使用间谍摄影机等技巧。
间谍无处不在
博物馆的组织者们为观众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在这里,观众通过听讲座、参加研讨会的方式,探知间谍的生活和工作,得知很多幕后的特工故事,了解招募间谍的严格条件。研究人员通过生动的讲评,告诉你远到莎士比亚生活时代的间谍工作方式,近到如今的间谍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偷窃情报的办法。访客还能在设备精良的放映厅里,观看高科技制作的电影和电视。在这里,喜欢间谍类影片的观众还可以跟制作影视片的导演讨论间谍故事和人物的真伪,探讨影片拍摄的技巧。为了增加观众的切身感受,博物馆还设计了很多动手节目,包括让人们拆装具有间谍功能的收音机,设计和破译通信密码,发明具有伪装性能的仪器。组织者说设计这些参与性的活动,有助于刺激参观者的好奇心,让他们理解间谍活动的风险环境,体会间谍文化。
在博物馆的咖啡馆里,人们在休息之余,也能感受到间谍生活的氛围。咖啡馆内的装饰品包括一些图片,反映了与间谍活动有关的内容,比如莫斯科的“鼹鼠”罗伯特·哈桑在弗吉尼亚一座公园里投放情报的秘密地点,这个地方为很多人熟知,不由让人深信,间谍就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们无处不在。
“间谍之都”导游的结束语一语中的:“只要有政治和经济及经济斗争,间谍活动就会继续,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面对新的泄密事件,新的间谍案,新的斗争。谍报故事浩如烟海,各位听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对此,博物馆的组织者说,间谍不会消失,而且广泛意义上的间谍活动有增无减。在当今不断开放融通的世界上,间谍活动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从而使间谍职业不断兴旺,始终充满刺激。正如间谍博物馆展示的前民主德国老牌间谍沃尔夫的一句名言:“这个行当使我激动——伟大的间谍故事激励着我。”
夏文辉 桂亮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