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一家报纸因经常披露有关本·拉登和塔利班的独家新闻并被频繁转载而声名鹊起。这就是《中东报》。《中东报》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又哪来的这么多内幕消息呢?
初次见面,总编就称记者是“我的朋友”
《中东报》虽然是份阿拉伯文报纸,却在英国编辑、出版。在伦敦市中心、距离大英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座高约10层的褐色大楼,称作“阿拉伯新闻大厦”。这里就是《中东报》的所在地。大厦一楼大厅的布局简单紧凑,除了接待台和安检装置外,只有一个巨大的电子世界地图,遍布世界各地的点点红灯显然是在提醒人们:这是一家国际性的新闻机构。记者刚准备登记领牌,该报总编拉希德却笑容可掬地出现在面前。稍事寒暄后,他对门卫说了句“我的朋友”,即把记者带到了大楼里面。在电梯里,拉希德说,由于有紧急公务,他决定第二天去摩洛哥出差,因此要赶紧处理完手头积压的事务,非常繁忙,中午出去随便吃了点东西,接着就赶回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中东报》位于大厦三层。电梯左边是一个大工作室,几十名采编人员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着。据介绍,他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电梯右边是拉希德的办公室。房间内,写字桌对面的墙上挂着一个大屏幕超薄彩电,拉希德靠它随时跟踪全球各地的新闻报道。
对中国的报道不是很多
《中东报》隶属于沙特阿拉伯研究与营销公司。该公司是一个大型跨国传媒集团,仅报纸、杂志就多达18种,包括沙特第一份英语日报、阿拉伯世界第一份妇女杂志以及中东地区的第一份乌尔都语日报等。作为公司的“旗舰”,《中东报》1978年创办于伦敦。这份沙特报纸之所以要在伦敦出版,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英国的商业环境非常宽松,甚至5分钟就可注册一家公司;第二,在英国,更容易招揽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三,英国的卫星通信等高新技术手段要先进一些。
《中东报》是一份日报,平均每天出20多个版。在英国,所谓日报,基本都是周一至周六6天出报,该报同样如此。由于报业竞争日趋激烈,英国各大报都在压低价格,比如最贵的《金融时报》也只卖到1英镑,可《中东报》却售价1.2英镑。拉希德介绍说,这的确为报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发行收入并不是最主要的。阿拉伯新闻大厦集中了该公司多家媒体,设备、设施和发行、广告机构均为共享,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从外观上看,《中东报》最显著的特点是用青苹果色新闻纸印刷。在报摊上,淡绿色的《中东报》和粉红色的《金融时报》迥然不同,格外醒目。在内容上,顾名思义,该报主要报道中东问题。《中东报》对中国的报道相对较少,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报道是关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拉希德说,《中东报》对于一些地方性新闻一般不做报道,“因为这不是国际性报纸的优势所在”。
批评的声音被印成海报
与一些世界著名大报相比,《中东报》还很年轻,但它已算是历史最悠久、销量最大的国际性阿拉伯文报纸,并且是世界上惟一拥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报阿拉伯文版权的报纸。该报在埃及、巴基斯坦、黎巴嫩以及苏丹等地设有20个记者站,每期发行量约25万份,在12个国家印刷,全球发行。虽然该报发行量并不算很大,却极具影响力。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上台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继位后,《中东报》都最早进行了专访。该报还独家采访过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及约旦国王侯赛因等政界要人。
俗话说,“树大招风”。拉希德的办公室门背后贴着一张纸,不过这不是什么嘉奖证书,而是一张来自海湾地区的、要求抵制该报的海报。“9·11”事件发生后,有不少人批评《中东报》“不忠于伊斯兰事业”,因而要求加以抵制。在个别国家,《中东报》的确也曾被禁止发行,但拉希德从未屈服。他说,报纸必须站在“平衡的”客观立场,报道的事实要准确,反映的观点要全面。“《中东报》总的发行量呈上升之势,说明我们是正确的。”
塔利班为专访“打保票”
随后,记者和拉希德聊起了拉登、奥马尔和塔利班。记者告诉他,“9·11”事件使《中东报》在全世界一炮打响,在中国也一举成名。拉希德一边听记者的介绍,一边微笑着不住点头。显然,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但还是觉得记者的话很受用。他自豪地说:“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表现自己特色、经受别人检验的良机。”他非常肯定地说,《中东报》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真正采访到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报纸,“其他所有类似报道都是虚假的”。为确保报道的真实可靠,增强权威性,《中东报》在发表有关塔利班和奥马尔的专访时都有一个条件:塔利班必须在其互联网网页上郑重声明说,“奥马尔接受了《中东报》的采访,有关报道将刊登在该报上”。
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中东报》利用特殊的渠道,围绕奥马尔和拉登做文章,不但及时报道有关新闻,还大量披露了许多新闻背后的内幕。比如,他们想尽了办法,经历了很多挫折,最终得以采访到拉登的妻子和兄弟。他们还设法获得并独家连载了“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的回忆录,详细披露了这名埃及人如何从一名出身豪门的医生转变为拉登副手的历程,最后连美国国防部都来索要这本书。
记者对《中东报》如何采访奥马尔很感兴趣,但每当记者试图从他嘴里套出蛛丝马迹时,拉希德都会巧妙地绕开话题,或者作出含糊其辞的回答。的确,该报记者在阿富汗的工作情况、如何采访奥马尔以及采访的过程等是《中东报》的“商业机密”,拉希德自然不会轻易地泄露天机。拉登把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作为“传话筒”,奥马尔则在《中东报》上“露面”多一些。《中东报》有关拉登的报道多是在采访塔利班的过程中获得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拉希德一再强调他们有“特殊渠道”。塔利班败走坎大哈后,奥马尔躲进了深山。正当人们在谈论他是死是活的时候,
5月17日,奥马尔突然现身《中东报》,“将流言一一击碎”。这是奥马尔开始“隐居”生活后第一次在媒体上曝光。像往常一样,《中东报》没有披露采访的地址和时间,也没有说明记者是否见到了奥马尔,只是透露战地记者廓尔哈尼雇用了一名会说普什图语的翻译。美国的侦察机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结果连奥马尔的影子都没发现,而《中东报》却能“轻易”地与之取得联系,说明他们确有独到之处。有传言说,五角大楼因寻找奥马尔而被拖得精疲力尽,正试图从《中东报》这里找到突破口,不知是真是假。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许安结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