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美苏、美俄举行过三次峰会以及签署了三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回首两国核裁军之路,回首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演化,真给人以沧海桑田之感。为此,此间《人民日报》6日刊登了署名吕岩松撰写的题为《核裁军沧桑录》的国际随笔,现摘发如下:
从1969年算起,苏美两国就限制、削减战略武器进行的谈判称得上超级马拉松。双方唇枪舌剑20多年,总算达成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Ⅰ)。1991年夏天,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这个文件。
然而,总统签名墨迹未干,克里姆林宫上空已经换上了三色旗。刚独立的俄罗斯百废待举,核裁军问题自然要靠边站。直到去年岁尾的一天,当莫斯科和华盛顿突然宣布兑现了上个世纪的“裁军承诺”时,人们才又一次想起STARTⅠ。
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是1993年1月由叶利钦和老布什两位总统签署的。条约规定10年内各自削减三分之二的核弹头,并将可携带多弹头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全部销毁。
一年后,俄罗斯亲西方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受挫,莫斯科外交重点于是变成了“恢复大国地位”。此后几年中,俄同西方的关系飘忽不定,而STARTⅡ始终是众矢之的。2000年,俄国家杜马终于批准了这个裁军条约。这时距签署之日已经整整过了7年。不过,STARTⅡ在华盛顿的命运更加悲惨。由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这个曾“为全人类带来福音”的条约最后竟不了了之。
如今,普京和布什总统又在莫斯科签署了第三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许是吸取START或走样或夭折的教训,新条约相当宽松,它只规定俄美在10年内将核弹头数削减至1700-2200枚,而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成分与结构”完全由双方自行决定。
细细琢磨一番新条约文字,人们可以发现,这份条约是否能落实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俄罗斯陆基导弹SS-18、SS-19和海基导弹SS-N-8、SS-N-18服役期限将至,几年后俄核弹头运载工具自然会减少到条约限额以下。财大气粗的美国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它还可以将多余的核弹头储存起来。至于华盛顿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莫斯科试射携带分导弹头的洲际导弹,也没有违约之嫌了。可以说,新条约签署后,两国在未来有可能展开的“矛”与“盾”的较量中已不再受任何束缚,俄美核裁军在谈了30多年、转了一个大圈之后,似乎又回到了原地。
新条约不过区区数百字,它的象征意义及其所蕴涵的核裁军沧桑历程,已远超过条约本身。按照不久前发表的《俄美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俄美正达到新的战略关系的水平。俄罗斯和美国互相把对方视为敌人或者战略威慑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俄罗斯一些分析家认为,是否果真如此,还得走着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