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恐怖袭击过去已有一年时间,但其产生的震荡至今仍在全球扩散。“9-11”事件是过去一年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议题,这一事件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也正在改变着世界。
2002年9月11日晚,国际问题专家、社科院政治所的副所长房宁教授和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作客新浪与网友谈“9-11”恐怖袭击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以下是聊天内容实录:
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聊天开始。今天我们请社科院政治所的副所长房宁教授和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就“9·11”事件发生一年后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的情况进行一次聊天。现在,先请金灿荣教授来回顾一下这一年之后国际形势,“9·11”以后各方面的影响。
金灿荣:很高兴有机会到这里来和网友交流一下看法,“9·11”事件发生一年了,对美国,对世界的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11”事件的最终影响还看不出来,因为事态还在发展之中。就截止到目前的影响,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对美国内部的影响,“9·11”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在政治上讲,美国现在国家政府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安全方面。那么,对此民众也是接受的。大部分民众宁愿为了安全而牺牲掉一定的自由,这对美国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美国这个国家历来是对个人自由是非常强调的,那么现在这种态度的变化的影响将是相当深刻的。有可能从一个历史的长时段看,“9·11”事件最大的影响就是在于改变美国这个社会的结构。美国这个社会相对是比较开放的,这是它的弱点也是它的强项。美国之所以遭到“9·11”袭击,或者说这个袭击能够成功,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社会的开放性。但是美国的力量又来源于开放性,我们搞经济发展的人知道,人类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是三种,一种是资源投入性的增长,像我们东亚主要是这样一种增长,这是比较基本的增长方式,高级一点的方式是技术创新型增长,美国、日本、欧洲都是比较强的,中国也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我们两弹一星的成功说明了这一点。最高级的制度创新型的增长,用竞争的压力,成功的诱惑,产生一群一群的新技术,这方面美国是最强的,美国的创新能力跟社会开放性有关,制度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减弱是最值得观察的一点。这是对美国最重要的一个影响。
那么其他的影响包括在总统与国会的关系中,总统成为了强势总统,大家都知道,布什总统2000年大选当中是通过法院裁决进入白宫的,所以他本质上是一个弱势总统,是“9·11”使他由一个弱势总统变成了强势总统。在思想领域,美国是保守主义占主导地位,这个也跟“9·11”有关。还有政策领域,鹰派占上风,国防部、军方在美国的安全政策,外交政策上所占的份量,是平时不会有的份量。美国受“9·11”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直接经济是有限的。也有一定的长期影响,美国作为国际游资避风港的形象减弱了,今年流入美国的直接投资下降了,最近两个月由于反恐上的矛盾,沙特阿拉伯在美国的资金有一部分流出美国,数额在一千到两千亿美元不等。
对外部的影响看来更直接一点,刚才讲的都是“9·1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现在要看对外部的影响。“9·11”对外部的影响,其实从长期来看没有对美国内部的影响那么深刻,但是它显然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更直接。“9·11”改变了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现在应该讲对外部世界采取一个更不容忍、更敏感、更借助于直接的力量这样一种方式。所以,作为世界的头号大国,他这种行为方式的改变对当今的世界是有影响的。
总体来讲,“9·11”以后的格局是这样,美国的全球地位不降反升,它的霸权比以前更为稳固。美国在“9·11”以后的收获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个是政治领域,他成功组建了反恐联盟,而且这个反恐联盟是由他完全主导的,所以他现在在政治上多了一个掌控全球事务的一个途径,一个论坛。第二在地缘安全形势方面,美国进入了中亚,深入了南亚,重返东南亚,所以他的地缘安全位置有所改进。然后与大国的关系现在或多或少都有改进,包括我们中国,还有与欧洲、日本、俄国、印度、中国的关系都有所改进,不过程度不一样的。其中大国关系中,最为突出的是美俄关系的改进和美印关系的改进。另外美国也得到了一次机会,来把它的军事革命理论实践化,使军事地位更为突出,最早的恐怖分子希望用这个行为打击美国的霸权主义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过来有一个结论,就是任何国家都不希望世界上有一个霸权横行的状况,但是,反对霸权主义是一门学问,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事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能够改变的。
现在全世界都在对“9·11”进行反思,我个人是希望这样一种悲剧性的事件不要再发生,不管造成这个事件的原因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个事件本身是要否定的。“9·11”恐怖袭击这种事件本身一定要否定,不能让它成为一个国际政治上经常发生的现象,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人类文明水平的下降。
主持人:下面请房宁教授就“9·11”事件对国内,特别是国内青年一年来的思想的冲击做一个介绍。
房宁: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9·11”事件一周年,非常有意思,这件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悲剧一年来几乎在去年9.11的当晚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据美国对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情况,一个资料显示,去年“9·11”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四分钟,中国的互联网上就有所反映。此后,应该说一年来,“9·11”事件在中国,特别是我们青年当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评议和争论。
在纪念“9·11”一周年的时候,很多舆论,很多传媒都在谈论“9·11”国际影响,但实际上还应该有一个视角,看这个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当然我主要是指对我们思想的影响。据我的观察,“9·11”事件发生以后,在我们国内,从当时的反映来讲,有一些研究,有一些调查,当时多数人的反映还是……怎么说呢?也有人形容是所谓的幸灾乐祸,或者说对这件事情感觉很振奋。当然又有一部分人感觉到很悲哀,有人欢欣鼓舞,有人痛心疾首,当然这个比例是说明一定的问题,但不说明全部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9·11”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也是引起了一次极大的分歧。尽管这个分歧我们不能用双方的人数,或者说多数、少数来判断是非,但是这个事实是引起了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首先可以表现在对美国的看法上,比如说,有人认为这是美国长期实行霸权主义导致的一个结果。而且它打破了美国这种所谓的金刚不败之身的说法,好象美国是不可打击的,不可战胜的一个神话。有人对美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形象进行了袭击,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还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受难者,是文明的殉道者,遭受了对文明的攻击,而这个攻击是由美国承受的,所以对美国抱以了很大的同情。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美国在“9·11”以后的表现不尽人意,说明了美国的这种道义形象丧失。这对美国长远来讲是有损害的。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遭受这样打击以后,美国可能会更加振作,更加强大。概括起来说,对美国在“9·11”以后,它的形象的评价,以及它的实力的增减,都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在我们青年当中引起了一个道义上的,或者说一个道德上的价值标准的分歧,这可能是一个更深刻的分歧。当时有很多青年人看到袭击事件以后,确实是表现得很兴奋,认为美国是作恶多端,恶贯满盈,所以终遭报应。但也有人痛心疾首,说他的情感完全和美国人民站在一起,所以他讲“今夜我是美国人”,也有被网络上称之为一夜美国人的情结,背后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的分歧。非常同情美国,感觉到痛心疾首的是认为这种恐怖袭击并不是对所谓的霸权主义的打击,也不是对美国的一种惩罚,而是对文明的一种攻击,甚至对所谓文明底线的一种攻击。所以它攻击的是人类的整体的道德,攻击的是全球化时代的统一的价值标准。所以,大家作为一个人类的有良心的一份子,都应该谴责这样的行为。这是一种价值观。还有另外一种,感觉到欢欣鼓舞的,感觉到出了一口气的人。有人讲这完全是阿Q的,或者是民族的劣根性,在边上看热闹,在菜市口看杀人,吃人血馒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我不这么看。我注意到背后体现的是另外一种价值观。比如说他认为美国遭到这种打击,并不是无辜的。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力量,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世界上搞霸权主义,这样侵害了很多人的利益,甚至也扼杀了很多的生命,比如在科索沃、在海湾战争中,在历史上方方面面。因此,它应该遭到打击。进一步来讲,平民是不是无辜的?有人讲,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府是民选的,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反过来说,政府的行为人民也应该为它负责。所以美国在国际上做了坏事,他作为一个整体也要承担责任。
实际上“9·11”这个事件虽然发生在美国,虽然发生在纽约,但是实际上在中国人民,特别是在中国青年的心里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甚至造成了很大的分歧。我觉得这种分歧,或者说这种震动也可以表现出“9·11”事件给这个世界带来的非常深刻的、非常深远的变化,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做观察和思考。
网友:金老师,“9·11”过去一年了,美国是否想借“9·11”这件事,把所谓的经济全球化通过军事、文化、外交、政治多种手段变成所谓的美国化?
金灿荣:“9·11”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分两个方面。反恐和谋求霸权并行。它的外交和军事活动的第一个出发点是反恐,我们外人很难完全体会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处在美国人的位置,他们确实是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迫于眉睫的恐怖主义威胁,所以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对他来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现在的种种对外反映,有一部分确实是跟反恐有关。但是,随着反恐进展比较顺利,他谋霸成分就开始增加。谋求霸权有一部分跟战略安全有关,为了在全球战略安全中取得更好的位置来布置它的力量。还有一个长期的想法,当然是跟这个问题有关,他当然想未来的全球化进程更加美国化。冷战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应该讲美国在里面起的作用是比较大的。现在“9·11”以后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上升以后,应该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上。当然事态到底会怎么发展也很难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会制约美国在下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一个是美国本身的经济动力会有所减弱,下面十年的美国经济发展比上一个十年要减弱。上一个十年美国的新经济处在一个黄金阶段,整个社会,包括外国世界的资本对美国技术创新的前景过于看好,大量的资本流入美国新产业,造成了美国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3.5以上的发展。下面十年,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随着美国公司管理结构问题的涌现,下面十年美国经济应该会处在一个比较低速增长的阶段。这里要强调一点,美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跟日本还不太一样,日本经历了一个停滞的十年,大概美国经济不会停滞十年,但是会处在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美国经济跟日本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日本经济是缺乏新的产业作为投资的方向。我个人认为,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是被美国操控的85年的广场协议害了,美国动用政治压力,在85年与日本达成一个“广场协议”,使得日元急剧升值,当时的情况下,新升值的日元,新增加的财富并没有新的出路,然后只好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造成畸形膨胀,以至于现在也没有办法来消化这些泡沫。美国新经济也有膨胀的因素,但是与日本相比,确实有新技术在手上,资本是可以有新的投资方向的。所以我想,未来十年的情况是这样的,美国经济会低速增长,但是不至于陷入停滞。不管怎么讲,美国在世界经济当中巨大的火车头作用会减弱,我相信下面十年,美国按照它的方向、意愿,推进全球化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力量的限制。另外反恐本身带来的问题,美国的反恐可以分两个阶段,在阿富汗战役结束以前,应该讲美国人还是比较注意多边合作、政治谈判,阿富汗战争胜利以后,就整个反恐战争来讲,阿富汗战争只是一场战役,不是一场战争。美国因为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顺利,现在膨胀出一个过度的军事上的对自身能力的自信,阿富汗战争以后美国单边主义过多,军事至上,出现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下一阶段全球领导地位造成障碍。很显然,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以来的半年,尽管大家在政治原则上仍然是支持美国反恐的,就很多具体的事务已经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在美国打击伊拉克问题上,欧洲盟国明显保持不同的立场,俄国、中国,大部分阿拉伯国家是明显持反对立场的。这样一种政治状况跟“9·11”事件以后美国所受到的道义支持的状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同意这样一个判断,美国会想办法加速全球化走向美国化。但是,我想意愿是一个问题,最后能实现多大的目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网友:房老师,你是研究中国青年思想发展轨迹的学者,那么“9·11”都过去一年了,从网络上网民对“9·11”事件的反映来看,似乎变化不是很大,那么这是不是在网民的心中和青年人的心中认为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威胁,霸权主义是首要的,而恐怖主义是次之的?
房宁:这位网友的意思是让我运用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来回答为什么在青年当中有很强烈的对美国的反感?因为在互联网上,在互联网以外,根据各方面的信息、迹象和调查表明,刚才我也提到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对“9·11”袭击持有和美国,或者和很多所谓的主流舆论不动的看法。确实是这样,其实这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今天我还看到了一个新的材料,就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盟友——科威特,科威特当年遭到了伊拉克的入侵,而在海湾战争以后,科威特成为美国在海湾地区重要的盟友。科威特有一项民意调查,70%多的人认为本·拉登是英雄,显然他们对美国也抱着很大的敌视的态度。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就我个人的看法,也请允许我表达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这种恐怖袭击无论如何是一个悲剧。尽管恐怖事件是有原因的,我认为原因及根源就在于绝望的情绪,而这种绝望的情绪确实是植根于不平等、不公正、令人绝望的现实。但是毕竟由此而产生的这样的行为,我觉得是一场悲剧,并不能够来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也对这样一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也有我自己的理解,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我刚才用了一个词“悲剧”,作为悲剧来说,我们很难在这当中责怪谁,或者很难激起我们的仇恨,因为恰恰是仇恨产生了这样的悲剧,新的仇恨只能造成新的悲剧。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我们在这样的一场悲剧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反思。刚才网友在问,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这样一场悲剧面前并不感觉到痛切,甚至感觉到袭击者替他出了一口气。我想作为中国人来说,原因可能是从90年代以来和中美关系的变化是有关的。总体来讲,80年代中美关系总的来讲是比较和谐、积极发展的一个时期。当时从两国对公民态度的一些调查也可以表现出这一点。比如说当时美国一般的居民对中国人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也是比较好的。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每况愈下,两边的好感在下降,憎恶,或者说不理解在上升。这当然这并不是两国关系的一件好事。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我想当然和美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关系的。从99年,这是一次关键的事件,其实在那之前就已经有了,比如在申奥的问题上,在银河号的问题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机。95年的时候有一项调查就反映了这一点,到了96年以后,有一本书叫《中国可以说不》,99年以后,科索沃危机,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以及到后面的撞机事件,等等等等。并不是某一个事情特殊地刺激了中国人,或者中国的青年,关键是轨迹,每一个事件都可以说是有原因的,偶然的,至今美国仍然认为99年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轰炸是误炸,是偶然的,这些事件可以说有一些偶然性,但是关键是这个轨迹。确实这个事情是值得重视的,如果是这样一条轨迹,而由此形成的这样一种印象,进而固定化成为一种观念,这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觉得中美之间怎么能够在当今这个世界上谋求和平共处,谋求相互的理解,相互的谅解,增进合作,减少冲突,我觉得这确实不仅是两国政府的事情,也是两国民间的事情。
网友:金教授,我们国家唐外长在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在媒体上做了一个讲话,他说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同时也要考虑到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是要解决贫困问题。有资料说,在“9·11”当天全球有三到五万的贫困的人,因为饥饿,因为疾病死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可是“9·11”死去的人只是它的十分之一,但是这件事情所产生的这样的效果,包括今天媒体这么关注这个事情,是不是本身体现了目前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不合理的?
金灿荣:我同意唐外长的立场。这个事情要分两面讲,对恐怖行为本身,无论如何是必须加以否定的,不能允许恐怖主义出现,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允许恐怖主义存在。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恐怖主义之所以能够存在,而且现在在冷战以后还有蔓延之势,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像网友提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收入差距扩大,这就是一个很显然的原因。有资料显示,二战结束的时候,世界上最富有的10%的人和最贫穷的10%的收入差距是30倍,冷战结束的时候是60倍,现在是74倍。这样一个趋势无论如何是不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因为如果把一个庞大的群体排除在发展进程之外,导致的问题非常严重,恐怖主义可能仅仅是一个问题。严重的收入不平等还会导致别的问题,更大规模的环境破坏,不可收拾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所以从地球上每一个人全面发展,或者安全来讲确实需要重视贫穷问题。应该讲在“9·11”以后,消除贫困问题在美国人的战略中也比以前占有了更高的位置,作为一种危机处理方式,美国在“9·11”以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外援助,补交了联合国会费。应该讲,美国也比以前更重视了,但是总体来讲,美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连带着讲,整个发达世界在消除贫困方面都赋有更大的责任,但是在具体履行其责任方面都做得不太好。联合国曾经开会要求发达国家将GDP的0.7用于对外发展援助,现在只实现了0.25%,做到了承诺的三分之一,没有做到他们应有的承诺。但是我也要强调一点,消除贫困是全体人类共同的事情,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义务,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不能一味说有了贫困就怪外界,这样一个态度也是不对的。世界银行有统计,证明的结果是这样的,整体的世界收入差距是扩大的,但是在那些积极的开放市场,加入全球竞争的国家当中,绝大部分国家的收入是增长的。所以,发展中国家自身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消除贫困,一个方面是全球的责任,在国际社会当中占有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大一点。但是根本上讲,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是全体人类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努力,不能允许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无能、腐败,导致了问题,推卸给国外,这个也是不对的。
网友:房教授,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是贫穷和腐败,中国青年关心中国正在迈向发达国家的目标,“9·11”事件给中国做了一个提前的预警,中国青年是不是在反恐问题上首先要关注贫困和腐败的问题呢?
房宁:我们有些青年人还是很有反思精神的,确实是这样。“9·11”事件发生在美国人身上,但是一个明智的民族应该举一反三,来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9·11”事件确实是很突出的一个事例,以一种最尖锐,最具有悲剧性的色彩反映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矛盾,也就是这个世界的分化,贫富的差距。我们想象不出来还能有像“9·11”这样的事件来反映我们今天分裂的世界。所以“9·11”事件确实应该说,尽管我们不希望它再次发生,尽管谁也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悲剧,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这样的事情确实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在不断的分化的世界上,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消灭恐怖主义的。我们如果想消除恐怖,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弥合世界的分化,弥合人们的分歧,进而消除人们彼此的憎恶,彼此的仇恨。“9·11”的根源,刚才主持人提到了是世界的不公平,是一种分化,这种现象我们也十分遗憾,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我们这个社会现在确实也有很多分化,有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一方面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另外一方面,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居民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这种局面确实是很令人担心的,我本人也是非常担心的,因为近几年我有机会到国内各地走了走,我确实也看到了两个中国,一个是前几年我的一位朋友写的一本书,上海曹锦清教授写的时《黄河边的中国》,为我们描述了中原大地的乡村社会,那里确实有很多萧条,有很多凄凉的景象。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一个繁荣的中国,黄埔江边的中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光鲜、欣欣向荣,人们眼睛里洋溢着希望,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种情况一方面给我们鼓舞,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我们的忧虑,我们身边的国家也有很大的分化和很多的分歧。我们注意到城市当中有很多犯罪现象。犯罪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确实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化。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公共设施经常被破坏,被破坏的原因很多,我想,这背后也有一种被繁荣所抛弃的,或者和这样一种本来应该由全体人类共享的,全民族共享的繁荣和希望,有些人被明显地排斥在外了。我想他们的感觉是很糟糕的。这些都是为我们这个社会埋下了一些隐患。我想我们每个人有良知的话,我们确实从美国人的悲剧当中应该先来反思,我们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就试图用武力消除,我相信恐怖主义不是用武力可以消除的。我们只能用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的办法来慢慢的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金教授,中国现在也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但是中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祖国统一,那么如果台独势力在这期间孤注一掷,打出台独的旗号,我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美国以及西方国家会不会把我们也称作是一种恐怖主义呢?
金灿荣:首先,不能简单说中国加入反恐联盟,我们中国是表示原则上反对任何形式上的恐怖活动,我们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我们中国自身也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比如东突组织,中国的反恐活动也是国际反恐活动中的一个部分。这是一个问题。台湾统一是另外一个问题,从性质上讲,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如果出现台独分子孤注一掷,公开台独的情况,我想从我们的立场来讲,无论如何我们会以自己的全部力量来加以解决的。至于说西方会不会把我们当做恐怖主义来看待,这是外界的事情,对我们的决策是不会有影响的。因为这样一种设想是非常极端的,我个人认为在近期之内这一切可能性都是非常小的。
网友:房教授,您在95年的时候做过关于中国青年看美国的调查,当时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印象就很不好,到了2002年9月11号,也就是“9·11”发生一周年以后,您觉得中国青年在看美国的问题上,是不是从情感的东西比较多到相对比较理智地看待美国了?
房宁:首先,从政治社会化的一般原理出发,作为一般的社会大众,或者说青年,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所谓的研究者,或者所谓的专家,或者和有关的部门、政府机构的看法肯定是不一样的。而这种看法,你可以说普通青年人,各行各业的青年人他们的看法是一种感情类型的,所谓专业人员的看法可能是更加理性的。但是我想这只是一种概念的问题,定义的问题,分类的方法问题,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这个看法本身,我们不管它是情感类型的,还是所谓理智类型的。我觉得,重要的是这个看法本身。严格地说,我并不认为若干年前是一种情感类型的,而今天可能更加理智了。重要的是到底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由于我工作研究的关系,我多年来一直还在关注这个问题,当年,1995年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当时很出乎意料,也出乎我的意料,也出乎调查组织者的意料,世界舆论也是大出意料。当时世界认为中国认为不断的开放,因为中国的开放还是对欧、美、日的开放,经过十几年的开放以后,中国青年人似乎给人的经验的感觉是更加的西化了,反倒是调查的结果是他们对于美国这种西方文化的表征,带有很大的不认同,或者说很大的批判地眼光来看待美国,当时很出乎意料。之后,我认为这种变化,尽管这些年没有大型的调查,但是有一些小的调查。我想,总的看法并没有大的改变,某些方面是被强化了。我认为,大概应该是这样的,有一种看法,或者说我介绍一种看法。有一种看法,认为在95年到99年以前,大的时段可以划到1999年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对于美国……尽管有人对美国是持批评态度的,但是仍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对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抱着肯定的态度。在中国对这种倾向批评的语言,有一种词汇叫“媚美”,95年以后,这种情绪进一步有所减弱,把美国作为一种正义的化身,不管是作为制度上的一种榜样,还是作为道德上的一个楷模。这样的一种看法是有所下降的。这是95—99年转换之后,美国的道义形象有进一步的下降。我们必须看到美国事实上是非常强大的,不管他在道义上是否是一个理想的化身,但是他毕竟是有实力的,毕竟在今天的世界上,在很大范围内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恐美”情绪的看法,尽管有人不认同美国,但是也对美国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由于畏惧的心理产生了对美国意志、美国表现的一种认同或者说遵从。在“9·11”以后,应该说出了一个很微妙的变化,这一点我观察到了。包括在互联网上所反映的言论我也注意到了。也就是说有些青年人认为,原来美国的那种强大的形象实际上是有水分的,或者说是一种假象。这种假象,一方面美国虽然强大,但是只是在传统的领域,比如传统的军事观念上强大的,传统的政治、经济观念上是强大的,但是实际上另一方面是很脆弱的。刚才金教授提到了美国开放性本身也是脆弱性所在。
今天是“9·11”一周年,美国确实有它的弱点,比如举一个例子,在“9·11”袭击事件一年以后,美国好象是上天入地,无孔不入的军事系统,包括情报系统,可以上天入地,可以纵横驰骋的美国,居然在“9·11”一年以后仍然还没有确切地了解敌人到底是谁。到今天美国也没有拿出有价值的,或者能够令人信服的关于“9·11”袭击者的情况。而更多的是在袭击事件之后初期的反映,一直到今天。这一点也确实暴露了美国自身一个很大的弱点,或者说它确实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说,他现在把恐怖袭击的对象确认为匿藏在阿富汗的拉登,我注意到在“9·11”袭击以后,美国一位政要,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反映“这是一个战争”,应该说他在第一时间的反映,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这是他的直觉,他说这是一个战争。一个战争,我想从美国的词语当中,战争的指向是来自于外敌的。因为事件出现以后,应该说有各种可能,但是第一反映就是这是一次外来的攻击,而外来的攻击实际上就确定了是拉登。这是一个很本能的反映,但在此之后,美国就立刻决定攻打阿富汗。一年以后,虽然塔利班政权不存在了,但是“9·11”的内幕到底是什么,我想今天我们知道的,或者给全世界公布出来的,也就是美国一再要求大家加入他的反恐联盟的最重要的证据,我想今天我们大家知道的,不比一年前多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不能不让人说是非常令人遗撼的,也是令人失望的。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确实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网友:金教授,美国从“9·11”发生到现在一年了,他们的战略似乎越来越明确,就是在打击一些他们认为可能为恐怖分子提供帮助的民族国家,前面有阿富汗,后面有伊拉克,可能还有一些他们设想中的国家。它对外的打击战略是不是已经跟一年前倡导的反恐目标发生了脱离?
金灿荣:我同意这样一个判断。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结束以后,美国在军事上的自信心抬头,单边主义抬头。这些倾向一个是表现在对外的一些行为,其实更重要的一种变化就在于它对外指导思想的变化。在今年年初,二三月的时候,美国有一些学者公开发表一些言论,称之为“新帝国主义论”,认为美国就是现代罗马,美国应该欣然接受帝国的责任。到了四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处助理赖斯女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讲话的时候,把这种论调变成了政策指导思想,到了6月1号,布什总统在西典军校讲话的时候,形成了政策,叫先发制人打击政策,或者说防御性干预战略。这样一种战略跟一年之前,刚刚组建反恐联盟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当时的战略是努力在政治与经济中保持平衡,在单边和多边合作中保持平衡。新的思想出来以后,根据自己的力量,根据自己的独家判断来解决问题的意愿增强了,现在打击伊拉克,主要是这种新思想,进攻性战略外在的体现。现在国际社会多数不同意打击伊拉克,一个是因为美国拿不出打击伊拉克的过硬的法律上的证据,美国依据的东西很多是逻辑推理,而不是证据。第二个大家担心,美国的这种逻辑,按照主观判断来确定某一个国家是邪恶国家,这种行为方式推广下去的话非常危险。所以我同意网友的判断,目前美国的行为当中依据的逻辑跟一年以前已经发生了变化。
主持人:聊天时间快到了,请两位教授就“9·11”冲击波对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分别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金灿荣:应该讲“9·11”事件对美国国内的影响会在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显现出来,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美国国内的影响上面,目前我们还看不太清楚,截止到目前,在美国发生的事态是有利有弊的。从一个方面来讲,美国人的团结是加强了,“9·11”以后美国社会对这个事件的反映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特点,就是国家和社会都非常的强,我们政治学非常注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里面存在很多对策,强国家强社会,强国家弱社会,或者强社会弱国家,最惨的就是像非洲很多国家的状况,弱国家,弱社会,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强国家,强社会的结构,这一点在“9·11”以后可以看出来,国家对这个问题的初期反映是非常得当的。在这方面如何在进行危机管理,“9·11”以后布什当局的很多做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可以从中研究和学习。同时要注意到,“9·11”以后美国社会的团结加强了,当时全国出现了献血热潮,华盛顿的一个献血站排队长达150米,显示出社会自主的能力非常强。这个事件激发了美国内在优势的发挥。这是好的方面。差的方面,对美国社会的经济信心有打击,对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有打击,对政府方面,保障个人自由这样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是有损害的。就国际社会来讲,“9·11”事件使得反恐这样一种行为成为国际政治当中非常主要的焦点和任务。某种意义上讲是干扰了原来的发展进程,比如说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关注,这一点无形当中就减少了。这种情况对大家都是不利的。另外,刚才前面也讲到“9·11”事件以后美国的整体霸权地位是提高的。就从多极化的角度讲不是一个很有利的发展。截止到目前“9·11”事件和后续影响是负面的影响大于正面的。
房宁:“9·11”是发生在中国以外的悲剧,就这个事件来讲,中国人毕竟还是隔岸观火,但如果从更宏大的视野当中,更宽广的视野当中进行观察的话。产生“9·11”的整个时代和社会条件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场悲剧发生以后,可能对中国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对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我们自己的社会状况进行反思。我想,可能我们当中会得到很多的启示,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有一条启示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发展当中,我们不能忘记社会的和谐,我们不能够通过牺牲一部分人来换得所谓的社会进步,因为那样社会并没有进步。我们不能通过牺牲未来去换取所谓的社会进步,因为没有未来我们就没有进步的方向。所以我想,我们今天的发展是和昨天走过的道路有关的,我们今天的发展也是会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的,我们今天的发展也对我们现实的整个社会产生深刻的变化。我想,我们不能用发展来代替一切,我们应该在和谐、合理、理性的指导下进行发展。这样我想我们会减少一些弯路,减少一些挫折,防止一些悲剧的发生。
主持人:谢谢两位教授。今天聊天到此结束。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