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清晨,俄特种部队一次干净漂亮的强攻,使持续了3天的“莫斯科人质危机”迎刃而解,700多名人质获救,世界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放松下来。人质迅速、出人意料地获救,使俄反恐劲旅“阿尔法”部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阿尔法”何以采取如此大胆利落的行动,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解救人质行动始末
10月23日晚,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发生后,担负反恐任务的联邦安全局反恐特种部队——“阿尔法”立即接到了紧急出动的命令,正在值班的指挥员亚历山大•霍赫洛夫马上率队赶赴市区,与随后赶到的内务特警和紧急情况部的部队封锁了现场。当晚,在文化宫北面的一栋大楼里成立了以联邦安全局副局长普罗尼切夫为首的解救人质现场指挥部。
接着,“阿尔法”和“阿盟”(内务部特警)的军官们开始分析情况,勘察地形,制定应急作战方案。对于恐怖分子的首领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大家并不陌生,在车臣剿匪作战中,“阿尔法”就曾多次追捕过他。一年前,“阿尔法”的侦察员已经找到了他在阿尔贡的基地,并准备对他采取行动,但由于当时执行一项更为紧急的任务,使他侥幸得以逃脱。当时,巴拉耶夫只有几十个人,“阿尔法”没有真正把他当成对手,没想到现在他竟敢来到莫斯科扣压人质胁迫政府。“既然来了,就别想活着回去!这里是首都莫斯科,不是布琼诺夫斯克和‘五•一’镇(两地为俄前两次劫持人质事件的发生地),阿尔法队员们下定决心决不放过恐怖分子。
但强攻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文化宫大厅内拥挤着700多名人质,1发子弹可能会伤到几个人,如果使用手榴弹,伤亡会更大。
到25日,“阿尔法”队员通过监听恐怖分子与外界的通话,掌握了文化宫内恐怖分子的基本情况,并顺藤摸瓜掌握了他们在市区的同谋和秘密武器库。这伙匪徒是在案发前一天潜入莫斯科的,他们在首都获取了武器,然后分头混进了文化宫。通过监听匪徒通话,“阿尔法”队员还了解到巴拉耶夫正在等待着上司的指示,这位有勇无谋的匪首虽然不停提出各种要求,但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与布琼诺夫斯克和“五一”镇人质事件中的车臣悍匪相比,巴拉耶夫显然还不够老练成熟。“阿尔法”的军官们看到了成功解救人质的希望。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形势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化,被扣人质家属在匪徒的要挟下,开始在文化宫和克里姆宫前举行集会,要求政府从车臣撤军,尽快救人质。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大使也纷纷前往文化宫,对本国公民的安全表示担忧。“阿尔法”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为国家分忧。
要采取武力行动,首先必须搞清匪徒在文化宫内的分布、所持武器和炸药的安放地点,但派去的几拨谈判人员都未能进入关押人质的大厅,这使“阿尔法”指挥员们迟迟难以下定决心。25日晚,被扣作人质的两个姑娘以上厕所为由成功地越窗逃出,“阿尔法”军官们从其口中了解了大厅内人质和恐怖分子的位置、精神状态,恐怖分子所持武器、炸药及导线安放的地点,情况完全明朗。这时,“阿尔法”前任指挥员维克多•卡尔普辛少将也在积极帮助做武力解决的努力,他向社会呼吁,为了解救人质必须准备做出必要的牺牲,“没有不会造成伤亡的迎救方案,但我们可以把人员损失降到最低,我们阿尔法队员的训练水平远远超过车臣匪徒,如果他们果断大胆地采取行动,相信成功在我们一边。”前任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霍赫洛夫这位参加过两次车臣战争并多次成功解救过人质的老“阿尔法”队员心中逐渐有了底数,以“秘鲁方式”武力解救人质的大胆行动方案逐渐形成,最后得到了普京总统的批准。
按照计划,26日凌晨“阿尔法”开始了行动。
战功卓著的发展史
“阿尔法小组”是前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为反恐而建立的。1973年,苏联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伏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扣作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才救出了人质。这一事件在苏联造成了不小震荡,也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当时,苏联正在全力准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为预防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运动员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绑架后杀害的一幕重现,同时应付苏联国内已经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苏联领导人决定尽快建立一支受过良好训练、并可在国内外随时用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特种部队。
1974年7月14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下达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专门担负反恐任务,这支反恐怖突击队最初被命名为A小组,它就是“阿尔法小组”的前身。组建之初,“阿尔法小组”只有30名成员,他们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年轻军官,且全部是通过了严格考试后才跻身这支精锐特种突击队的。
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阿尔法小组”首次执行任务。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就要引爆炸弹同归于尽。“阿尔法小组”奉命出击,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没有发生任何伤亡。“阿尔法小组”首次行动就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务,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这支专门为反恐建立的特种部队后来却一次次卷入政治斗争和战争,成为政权颠覆和政治镇压的“利刃”。1979年12月27日,前苏联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调用“阿尔法小组”参加强攻阿明总理府的战斗,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战斗的洗礼”。进入80年代后,随着反恐任务的加重,“阿尔法”小组的队伍逐步扩大。1981——1986年间,前苏联发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义事件。但由于“阿尔法小组”的果断行动,恐怖分子无一次得逞。
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阿尔法小组”制服了3名携带冲锋枪将25名中学生扣为人质的恐怖分子,在整个战斗中,孩子们没有一人受到伤害。
1983年,在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图-154客机上,将57名旅客扣为人质,“阿尔法小组”适时采取行动,再次在毫无伤亡的情况下解救了全部人质。3年后,在西伯利亚的乌法市,“阿尔法小组”又采取了一次类似的行动,将2名恐怖分子一个击毙、一个击伤,而自己毫发未损。
1988年,在矿水城,几名武装歹徒劫持了一辆大轿车,绑架了车上32名乘客(31个小学生和1位女教师)。“阿尔法小组”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与匪徒们通过无线电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艰苦谈判,最终使匪徒们自动放下武器,释放了全部人质。
在谈判中,“阿尔法小组”的许多成员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和顽强,这是因为“阿尔法小组”经常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进攻性,防止他们对人质施加暴力。“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具备一套独特的与恐怖分子谈判的战术,他们具有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生活阅历,使之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内心活动。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阿尔法小组”成为镇压政治反对派和地方势力的工具。1991年1月,前苏联政府派遣“阿尔法小组”前往立陶宛加盟共和国首都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发射塔,“阿尔法小组”未发一枪便完成了任务,但却牺牲了一名战斗成员。维尔纽斯事件发生后,“阿尔法小组”的战士们对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降低。此后,高层领导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利用“阿尔法小组”去完成一些与反恐毫无瓜葛的任务。1991年8月,“阿尔法小组”受命进攻议会大厦和逮捕叶利钦,但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阿尔法小组”最终拒绝执行任务。
俄罗斯独立后,叶利钦将“阿尔法小组”编入联邦安全局。1993年10月,以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反对派聚集在议会大厦,与叶利钦分庭抗争。“阿尔法小组”再次被指派进攻议会大厦,但他们这次仍未发动攻击,而是力尽自己所长与白宫保卫者们展开了谈判,为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促使几百名议员和普通公民主动撤出了白宫,避免了事态恶化和进一步流血。
车臣战争爆发后,“阿尔法小组”重又担起了反恐的重任。1995年6月14日,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巴萨耶夫率领200余名武装分子,乘卡车潜入俄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绑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800余名医护人员和病人。“阿尔法小组”奉命解决这起人质事件,任务异常艰巨,但俄政府最后采取了退让政策,才使“阿尔法小组”摆脱了巨大牺牲的困境。时过半年,1996年1月9日,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车臣战斗队员冲入基兹利亚尔市,扣押了2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计3000余名人质,随后挟持百余名人质撤退到“五一”镇。阿尔法小组奉命担任强攻突击群的第二梯队,负责最后解救楼内人质。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尔法小组”再一次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自组建以来,“阿尔法小组”在战斗行动中还从未失败过。由于屡屡抗令不遵,“阿尔法小组”也引起政界一些人士的非议和责难。再加上近年来一些恐怖事件的危险性不断上升,“阿尔法小组”及其成员所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
当前,“阿尔法小组”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击恐怖主义。它隶属于联邦安全局反恐怖中心,编制员额250人。
严格的甄选与训练
“阿尔法小组”的成员都配备有马卡洛夫式手枪、微型冲锋枪、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种作战装具。为有效地控制各种局面,“阿尔法小组”还配备了各种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制的手榴弹和特种杀伤武器等。另外,为了保证各种反恐怖战斗任务的完成,“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在专业上也进行了全面的分工:百发百中的狙击手、翻江倒海的战斗蛙人、胆大心细的爆破专家、迅速敏捷的无线电报务员等等。为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配有一部通讯设备,从最初的对讲机,到今日的移动电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从收到作战命令到装备齐全,直至登机出发,最多只需要1个半小时到2小时。而且,数十年如一日,“阿尔法小组”时刻都处于整装待发的战斗值勤状态。
“阿尔法小组”在挑选成员条件近乎苛刻,他们必须符合空降兵的身体条件。年龄大多限制在25~27岁之间,因为这时期他们已经思想成熟,而且身强力壮。最主要的是,“阿尔法小组”的成员90%以上都受过高等教育。这些特种突击队员们多数来自著名的梁赞高等空降指挥学院、莫斯科高等诸兵种合成指挥学院和边防军所属的两所军事学院。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现在入选“阿尔法小组”的标准稍有放宽。任何身体健康、心理稳定、年龄在23~28岁之间。服过兵役的小伙子均可提出入队申请。如果申请人符合所有候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但是,能够最终入选“阿尔法小组”的只能是申请者中的佼佼者。
对于阿尔法小组成员的要求是,他们不应只是机器,而应成为知识型的人才,能够在严峻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分析情况,提出自己的预测,做出恰如其分的决策。因此,在挑选成员时,“阿尔法小组”要对申请者的个性、测试和面谈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正确地评估申请者的智力水平。
性格怪癖的申请者根本无望入选“阿尔法小组”,由于反恐怖特种作战行动所处的独特环境,“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都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同事。这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安危,而且关系着整个特种作战任务能否完成。
入选“阿尔法小组”只是第一步,随后每一位人选者都必须接受极其严酷的训练。“阿尔法小组”有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并且大量借鉴了国外特种部队训练的成功经验。以在制服恐怖分子时常用的近距格斗为例,“阿尔法小组”在进行近距搏斗训练时,就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训练队员们善于在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仍能同武装分子进行肉搏战。射击是“阿尔法小组”每一位成员赖以存身的基本功和拿手戏,也是日常训练的重点项目,“百步穿杨”是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练就的绝技。此外,他们还必须学会在行进的坦克间穿行和进行空降训练。
这一切的训练,目的除了帮助每一位成员具备基本的战斗素质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宗旨,这就是培养小组成员为他人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训练中,“阿尔法小组”还刻意培养每一位成员独立行动的能力,这就是“阿尔法小组”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以必要的方式去独立完成所受领的艰巨任务。“阿尔法小组”每月都要对其成员进行一次检查,对他们的能力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如果未能达到训练要求,则难以逃脱被除名的厄运。当然,对于每一位入选者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们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重担,以及每一滴汗水与未来流血牺牲的联系。
(陈建民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