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伊斯兰祈祷团”领导人阿布·巴卡尔·巴希尔日益成为与拉丹“齐名”的人物
尽管矢口否认卷入恐怖活动,印尼“伊斯兰祈祷团”领导人阿布·巴卡尔·巴希尔19日还是被印尼警方正式逮捕。对巴希尔的定罪成为一个敏感的司法难题。有外电说,如何处置这个东南亚的“恐怖之王”,是对印尼当局的宗教和政治挑战。
巴厘岛爆炸幕后主使?
10月12日晚,印度尼西亚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巴厘岛突然连续响起巨大的爆炸声,“9·11”事件后全球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发生了。先后两次爆炸分别发生在库塔海岸一家夜总会和巴厘首府登巴萨市中心。惨案造成近2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死者多数是外国人,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爆炸发生后,印尼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但是,由于现场毁坏过于严重,难以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案发后,也没有任何组织宣布对这起恐怖袭击负责,案件调查一时陷入困境。各种猜测随即充斥报端,而“基地”组织成员则是人们普遍推测的作案凶手。
就在爆炸发生后不久,一则自称本·拉丹声明的文字见诸媒体,对巴厘岛爆炸大为夸赞,不少媒体因此认为,可能仍然活着的本·拉丹正以某种方式敦促“基地”组织成员发动新一轮恐怖袭击;另外一种推测认为,东南亚当地的恐怖团伙实施了巴厘岛爆炸。这些团伙多为宗教组织,他们同“基地”组织存在某种联系,又独立于“基地”组织之外,在“基地”组织遭到打击一年多后趋于活跃,开始在东南亚发动恐怖活动。
被怀疑者当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一个名叫阿布·巴卡尔·巴希尔的宗教人士。巴希尔今年64岁,公开身份是印尼的一个伊斯兰教长,在印尼乡村穆斯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目前公开活动的地点是爪哇中部的梭罗镇,他在这里开设了一所宗教学校。巴厘岛爆炸发生时,他正在宗教学校里向学生们讲经传道。
东南亚的本·拉丹?
从电视画面上看,巴希尔是个很不起眼的人。偏僻村镇里简朴的生活使他显得过于消瘦。可能因为年老,巴希尔目光显得很迟缓。他几乎不说话,住进医院后,绝大多数时间只是安静地斜躺在病床上,完全不像一个恐怖组织的头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一些西方国家眼里的又一个高危人物,一些媒体指称的东南亚“恐怖之王”。
据外电报道,由巴希尔领导的“伊斯兰祈祷团”最近几年活动频繁,同很多恐怖袭击有牵连。该组织据称像跨国公司一样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网络,其基层组织“曼蒂基”遍布四处,相互配合,从事爆炸、绑架和武器走私等非法活动。美国情报机关认为,“伊斯兰祈祷团”是同“基地”组织联系密切的又一个恐怖组织,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势必对东南亚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巴厘岛事件后,巴希尔日益成为与“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齐名”的人物。不过,有关巴希尔的身世,却有多种说法,而且都不确切。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说,巴希尔出生于印尼一个贫苦的普通人家,年少时接受过很短时间的学校教育。后来,他从学校退学,转投宗教,开始四处宣讲伊斯兰教义。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巴希尔行为日益极端。他曾开设私人电台,呼吁宗教人士发动“圣战”。为了招募人马,他于1971年开设了一个宗教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他的宗教组织的骨干。1978年,巴希尔被控试图发动反政府袭击,后被判处监禁,80年代出狱。但不久又因从事颠覆活动被锒铛入狱。再次出狱后,巴希尔宣布放弃武装活动,一心从事宗教宣讲。这一时期,形式多样的宗教团体在东南亚国家涌现,一个名为“伊斯兰祈祷团”的组织在印尼渐具规模,并逐渐向境外扩展。这个宗教的组织的实际领导人,据称就是巴希尔。
据外电报道,“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机关开始进一步注意巴希尔,并陆续得到他同“基地”组织勾结的证据。今年6月,一名也门籍“基地”组织成员在印尼被捕,此人后来供认与巴希尔关系密切。最新的证据则来自马来西亚警方的一次突击行动。本月16日,马来西亚警方逮捕了4名涉嫌与巴厘岛爆炸案有牵连的恐怖嫌疑人,他们称自己是“伊斯兰祈祷团”成员,其中两人供认曾在阿富汗接受过军事训练,另有一人承认与本·拉丹的“基地”组织有关联。
但是,巴希尔始终辩称,他不但不是“伊斯兰祈祷团”领导人,而且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宗教组织。而且,他同本·拉丹的关系同其他普通人一样,见到过他的宣传品,听过他的故事,但是,这不能算作罪证。
针对巴希尔的辩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情报部门表示,他们可以拿出证据,显示巴希尔的“伊斯兰祈祷团”同不少恐怖活动直接有关,其中包括2000年12月马尼拉的一起火车爆炸案,此外,2000年11月一名马来西亚公众人物被暗杀,以及以色列驻新加坡大使馆爆炸案和菲律宾驻印尼大使馆附近的爆炸案等等,都同“伊斯兰祈祷团”有牵连。
《亚洲华尔街日报》8月9日一篇文章甚至说,美国“9·11”事件的主谋,不是“基地”组织,而是巴希尔的“伊斯兰祈祷团”。据美国媒体称,“9·11”之后,“伊斯兰祈祷团”一直伺机发动恐怖袭击。美国特工和新加坡警方不久前破获了“伊斯兰祈祷团”在新加坡的一次恐怖活动,并在随后的突击行动中,陆续逮捕了数十名“伊斯兰祈祷团”成员,其中一些人供认了恐怖袭击阴谋,包括两次策划暗杀印尼总统梅加瓦蒂,但都未能得手。
印尼政局的“试金石”
巴厘岛爆炸案后,印尼政府处理案件的方式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澳大利亚尤其对巴希尔一直在印尼逍遥法外提出疑问。澳大利亚外长唐纳甚至说,如此姑息恐怖分子,将后患无穷。
其实在应对国内宗教组织问题上,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存有难言之隐。印尼人口2.2亿,穆斯林人口约占90%,伊斯兰组织、社团遍布全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过去数年,受政治和宗教斗争影响,印尼政局持续动荡不安。梅加瓦蒂执政后,努力调和矛盾,消除分歧,印尼社会政治秩序逐渐稳定。“9·11”事件后,印尼政府坚持反恐立场,同时努力维护相对温和宽容的文化和宗教环境,避免对一些宗教组织采取强硬手段。印尼当局和普通百姓也普遍相信,印尼不会发生恐怖袭击。巴厘岛事件却击碎了他们的良好愿望。
巴厘岛爆炸事件发生后,印尼政府和百姓都希望尽早破案,严惩凶手,但是,在破案的方式以及将破案同反恐挂钩问题上,公众另有看法。很多宗教团体反对政府过于顺应西方国家要求,尤其反对以反恐名义打击宗教团体。
外电说,在反恐问题上,印尼政府始终存在协调民意的难题。很多宗教组织反对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其他国家或者组织实施打击,在印尼最有影响的温和派伊斯兰组织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和穆罕默德传教会也公开表示,支持政府的反恐立场,但是反对将反恐政治化,反对一些国家以反恐之名谋取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
分析家认为,为维护宗教沟通和政治稳定,梅加瓦蒂政府还将继续执行相对宽松的政策,但是,为缓解外力,又必须做出一些强硬举动,比如逮捕巴希尔。不过,新的问题将随之而来。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能抬头,一些宗教组织也可能被迫作出极端反应;另一方面,国外舆论未必对印尼当局的“姿态性”做法表示理解,反而会施加更大压力。如果这样,内外矛盾都将激化,印尼政府将遇到更严峻挑战。
·夏文辉·(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