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乌拉尔斯克工厂车间
人们生活简单、平和,衣食无忧,但永远不能离开这里上涅文斯克,第15799部队,第813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4号,新乌拉尔斯克———这个城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从前如此,现在也是。这个苏联时期就开始出产离心机(浓缩铀的设备)的绝密城市,现在依然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这里没有新俄罗斯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暴富的阶层),没有金融寡头,也没有喧嚣的政治气氛。街上看不到娱乐城、“麦当劳”和外国车。整个神秘城市完好地保留了苏联模式,这块“苏联绿洲”引起了很多人对往昔简单、平和 生活的怀恋。记者有幸走进它,耳闻目睹了那里的一切。
这个城市最主要的街道曾以贝利亚(前苏联克格勃最高领导)的名字命名,后来改称列宁街。城市里的每个岗位都至关重要,刚建城的时候工厂的负责人都是将军军衔。城市是3万名犯人建起来的。成千上万的学者、科学家来到这里,怀着报效国家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人们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核,进到这个城市后,就永远没机会离开了,而且也不允许任何亲朋好友来探望,包括自己的母亲。
在经济很不景气的乌拉尔地区,新乌拉尔斯克却很繁荣,联合企业里员工平均工资是1万卢布,工程师是1.6—1.7万卢布。工资总是适时地增长,所以这里的人从来没动过搞大规模抗议示威的念头。停电、停暖气的事情从来没发生过,体育馆、俱乐部、幼儿园运转正常,还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山地滑雪场。无人抱怨医疗保障体系不好,人口出生率也没降低。人们衣着整洁,只不过款式、颜色过于单一,好像是一个单位统一发放的。汽车行驶得很慢,莫斯科人走路都比这里的汽车跑得快。剧院每天都有演出。
总之,这里一切都非常好,但就是不自由,这是个被缠满铁刺的电网包围着的“天堂”。不过,这样的生活会慢慢习惯的。“30年前,丈夫刚把我带到这里时,我差点哭了”,一位女居民这样说,“现在习惯了,没什么好怕的,生活很安宁。我已经不羡慕生活在莫斯科的朋友们了。这里没有‘麦当劳’,但也不会发生汽车爆炸那种事。”这里就像苏联时期一样,如果谁很怀恋往昔,那他可以来这里,只不过周围有带铁刺的电网,而且永远不能离开了……
美核电站需要的铀将近一半产自新乌拉尔斯克
新乌拉尔斯克拥有一个在世界上都举足轻重的工厂———乌拉尔电子化学联合企业。该企业生产了苏联第一批原子弹的填料、核潜艇的反应堆燃料和核电站的燃料,是世界上最大的铀提炼厂。铀原料六氟化铀从其他生产核产品的企业运到该厂进行浓缩。在铀提纯的复杂生产链条上,浓缩铀是最需要精密技术的。该企业有24名科研人员获得过列宁奖章、近百人获得过国家级奖励。
城市里看不到外国人和其他地方来的记者。在城市的主要入口处绝对禁止拍照。城里也有很多有人站岗的入口、关卡。我好像走进了阿拉丁的童话故事中,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美国核电站所需要的铀一半是俄罗斯生产的,其中相当大的份额产自新乌拉尔斯克。俄罗斯每年因此有5亿美元的进项。浓缩铀有两种方法:气体扩散法和离心分离法。前者所有核大国都掌握了,后者成本低,需要的能量是前者的1/20到1/30,只有俄罗斯拥有这项技术。
装有气态的六氟化铀的离心机以1秒钟1500转的速度,好像陀螺似的疯狂旋转。这个“陀螺”不用维修,可以不停地转下去——20年,也可能30年。在工厂的车间里有数十万个离心机。车间很大,好像一个大百货商店。负责回答我的问题的工程师骑自行车在车间里活动。自行车是这里惟一需要用人力驱动的机械,其他设备全部都是自动化的。车间里十分安静,没一点噪音,分离厂厂长瓦吉姆·拉耶夫说:“有一次美国人来参观,以为生产停止了,因为听不见一点声音,简直静得连一只苍蝇飞动的声音都能听见。在美国的车间里噪音大得像在体育场,那样就需要多消耗30多倍的能量。”
人们担心绝密城市开放后,其价值就不存在了
“在分离技术方面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原子能部长、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鲁缅采夫说,“其他国家都想超过我们,英国、德国、荷兰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这样的企业,美国向该企业订货。我们的优势还能保持3到5年,如果不想输就只有和其他领先的国家合作。这样,那些一直封闭着的城市(核武器生产基地)就该越来越开放。”
但这些城市一旦开放会不会像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一样,一见空气就毁掉了呢?因为它的秘密不存在了,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新乌拉尔斯克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的变化。比如娱乐城,曾经开张营业,可是这里的“土壤”不适合它生存,荒弃已经3年了。在列宁街上还出现了婚姻介绍所,这是当地人的性革命。在过去,两个人只要谈恋爱就必须结婚,情变就等于叛国,视同向国外情报机构泄密。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跨越千山万水,从繁华的地方来到这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核武器生产基地,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仿佛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而是希望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
这里的人们已经在担心新事物会把他们平静的生活打乱,担心开放后,科学对人们不会再有那样强烈的吸引力。“我们是最早、最成功地解决了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难题的人,但我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从事科学研究对我们来说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科学院院士尤里·卡冈这样说。〔俄〕谢尔盖·列斯科夫钟玉华编译(摘自10月25日俄罗斯《消息报》)《环球时报》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