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防毒面具的士兵 士兵在清点毒剂弹数量
一个毒剂弹药储存库
在刚刚结束的莫斯科人质事件中,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依靠心理战、突袭等方式,较为顺利地制服并击毙了50余名车臣匪徒。在这过程中,特种部队施放了一种具有催眠作用的“特殊气体”,非常引人关注。
俄美研制水平最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内卫部队大都装备有具有特殊作用的各种各样的毒剂,专门对付大规模的恐怖事件,如扣押人质、劫机等。
人类在冲突中使用有毒物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30万人遭受了各种毒剂和气体的侵害。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强烈谴责使用各种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25年6月17日,签订了日内瓦议定书,其主要内容是严禁在战争中使用毒物、有毒气体和细菌。
尽管如此,许多国家并没有停止研制有毒气体,而在战争中使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生产和储备的有毒气体及毒剂达到50万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4倍多,具有研制有毒气体能力的国家有15—20个。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研制水平最高。
二战以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更加先进的有毒气体,具有高毒性和高渗透性。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的日益猖獗,一些国家将储存的部分毒剂和有毒气体转为警用,用以对付劫持大量人质、劫持民航客机或占领重要设施的恐怖分子。
毒性较小的可转为警用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军队和警察中储存的毒剂(毒气)主要包括6大类14种:神经性毒剂,如沙林(GB)、梭曼(GD)、塔崩(GA);糜烂性毒剂,如芥子气(H)、路易氏气(L);全身中毒性毒剂,如氢氯酸(AC)、氯化氢(CK);失能性毒剂,如毕兹(BZ);窒息性毒剂,如光气(CG)、双光气;刺激性毒剂,如亚当氏气(DM)、西阿尔(CR),以及其他的植物杀伤剂。
由于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的毒性过大,不宜警察部队使用。因此,世界各国在军转警用的毒剂中,主要使用两种毒性相对较小的毒剂:刺激性毒剂西埃斯(CS)和失能性毒剂毕兹(BZ)。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在反恐部队解救人质时使用过刺激性毒剂CS。
失能性毒剂(如毕兹)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毒剂。毕兹毒剂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晶体,无味、不溶于水。人吸入这种特殊气体10—30分钟(根据所喷洒的浓度)之后会出现不适症状,身体感到乏力、呕吐、口干、视力模糊、神志不清。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心跳停止或窒息而死亡。反恐部队在消灭数量较多的恐怖分子时,有时会使用这种毒剂,可起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警用毒剂须慎重使用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为了保持均衡的军事态势,在军备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在化学毒剂方面也是如此。当时,苏联拥有多家军用和警用毒剂研究所、14个生产化学毒剂的工厂,约有300万吨包括各种毒剂在内的化学弹药,分别贮存在9个基地内。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大量销毁化学武器及各种毒剂,有些被转用为对付恐怖分子。
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刺激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但是从来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此后,苏联/俄罗斯科学家又先后为内务部队研制出了性能超过哥罗芳、毒杀芳、石风以及毕兹等的毒剂。由于研制这些毒剂都属国家高度机密,即便是美国和苏联这样的军事和情报大国,对其他国家的毒剂研发与生产情况也是知之甚少。美国科学家认为,尽管美国警方也在研发非致命性迷晕气体,但俄罗斯的警用毕兹毒剂和西埃斯毒剂与美国的同类毒剂不完全一样,其毒效可能超过美国。比如苏联时期生产的警用失能性毒剂,如果通过泵吸或其他方法喷洒到空气中,人暴露在这种毒气中很快就会出现无法行动、记忆力丧失、虚弱和心跳加快等反应,严重者会全身抽搐,随后就张开嘴巴,完全失去知觉和记忆力。
目前,虽然俄罗斯还保留有一定的毒剂研究机构,但已经不再继续研制毒剂。其工作重点主要是研究如何把原来军用的毒剂转变为警用,装备给内务部负责国家稳定与安全的特种部队,并极其严格、妥善地储存和保管这些警用毒剂,防止出现被盗、失窃。▲维佳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