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掀起反腐风暴 多与政治有关反腐败任重道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4日11:33 法制日报 | ||
如果要问韩国人,2002年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汇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回答,第一是世界杯,第二是腐败。那个火热的六月,世界杯给韩国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自豪,而同样在这一年,腐败事件接连曝光,高官政要纷纷落马,韩国人深深感到,彻底清除腐败的道路还很漫长。 今年韩国的腐败丑闻案件有三大特点: 一是涉案官员的职位高。自年初开始,腐败丑闻就一直困扰现政府。金大中总统最得力的两个助手,总统发言人朴莹和首席经济秘书李起浩分别因受贿嫌疑接受检察机关的调查而辞职;法务部次官、总统前首席民政秘书辛光玉因受贿罪名锒铛入狱;总检察长慎承男也因兄弟的行贿问题而被迫辞职。 二是涉及总统的亲属多。在李起浩丑闻案中,总统妻侄李亨泽的不法行为成了事件的导火索。而最令金大中总统伤感的莫过于两个儿子先后入狱。韩国检察机关分别于6月和7月对金大中总统的两个儿子金弘杰与金弘业实施逮捕并起诉,罪名均是违反了“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中的“斡旋获利”条款。在这些案件中,总统的亲属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打着为公司和企业疏通关系谋取利益的旗号,大肆收受钱财,影响十分恶劣。 三是多与政治斗争相关。由于今年是总统大选年,执政的民主党和在野的大国家党之间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揭发战”,客观结果是让一个个腐败分子现了原形。据统计,自2001年4月国会选举之后,已有10名朝野议员因违反选举法丧失了议员资格。今年以来,金大中总统两次大规模改组内阁,仅法务长官和总检察长就各更换了两次。七月以后,金大中总统提名的两位总理人选,均因不动产投机等各种不正当行为,在国会人事听证会上未获得通过。这些事件虽都有政治背景,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腐败现象已经成为韩国社会肌体上一个很难剜去的毒瘤。 实际上在清除腐败方面,韩国政府下了很大决心,也制订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今年1月,韩国的《反腐败法》正式生效,这部法律规定了公职人员的行动纲领,明确了政党和企业在反腐败事业中的责任,并制订了对举报者的保护和奖励制度。根据这部法律成立的“反腐败委员会”也从1月正式开始运行。“反腐败委员会”直属于总统,委员长为内阁部长级。委员会担负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订防止腐败行为的政策方案;进行防止腐败的教育、宣传及国际合作;对高级公务人员的腐败案件,检察机关不予起诉时,委员会可直接向上级法院提出裁定申请;接受对公务人员腐败行为的举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并酌情给予奖励。 此外,韩国还实行了“金融实名制”,先后制订了《反洗钱法》、《政治资金法》等法律来杜绝社会的腐败现象。既然有这么多法律,为什么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呢?记者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东方文化中的“官本位”观念在韩国社会依然根深蒂固。掌权者随意使用权力的心理与普通人对权力的崇拜心理导致腐败现象必然发生。如总统的两个儿子,本身并没有担任任何公职,只是由于身份特殊,便被认为必然能起到重要作用,这个过程中行贿者与受贿者的心理均受到“官本位”观念的影响。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政府和民间均有各种各样监督机构,但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如对政府高级官员和国会议员的监督管理,实际上如果不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他们的腐败行为根本无人能够检举和制裁。 第三,金权政治污染了社会空气。金钱和权力可以互换是韩国政治的现实。要想竞选总统和国会议员,首先要有雄厚的资金,这其中权钱交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这些人都是所谓的“社会指导阶层”,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导致社会上腐败风气日益盛行。 高级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现政府的执政效果,也使韩国的对外形象受到影响。金大中总统在克服经济危机、改善南北关系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腐败丑闻的扩散,尤其是两个儿子被捕,给总统的成功形象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疮疤。由于接连发生政府腐败丑闻,金大中总统不得不多次向国民道歉。 在19日举行的大选中,执政的新千年民主党候选人卢武铉当选总统。卢武铉在竞选期间即提出“清除腐败政治”的口号,当选后又再次强调要建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新总统能否履行诺言还要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形成腐败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要想彻底清除腐败的社会根基,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报驻汉城记者 徐志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