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核查报告不黑不白 联合国左右为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30日15:04 环球时报 | ||
1月27日上午,能容纳近500人的联合国安理会大厅里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也站满了记者。10时30分,负责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这里就60天的核查情况向安理会15个成员国作了报告。此后,安理会继续进行闭门磋商,并于当地时间29日召开公开会议。 “灰色”报告比预想的强硬 在美国紧锣密鼓的备战声中,布利克斯和巴拉迪的报告显得更为引人注目。如果报告对伊拉克在核查中的表现作出完全负面的评价,指出其未能解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则几乎可以被视为对美国对伊动武的“自动授权”。 与事先美国媒体透露的相似,布利克斯和巴拉迪的报告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定论,而更像是一份正反两面信息都有的“灰色”报告。布利克斯强调,这份报告只是核查恢复60天后的一次例行“情况更新”,而不包括结论性判断。他重申,核查人员至今没有发现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也不愿轻信伊政府有关伊没有此类武器的说法。布利克斯认为,总体上看,迄今为止监核会的实地工作得到了伊方“相当不错的合作”,核查人员得到了有利于开展工作的环境。 布利克斯同时也对伊方在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他说,伊方对核查人员使用U—2侦察机设置了种种限制,还要求派飞机对在伊“禁飞区”内执行任务的核查直升机实施护航。此外,在核查人员办公机构外还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示威游行,这些游行活动“显然得到了伊拉克政府的支持”。他表示,核查人员将深入追查不久前发现的12枚化学武器空弹头和3000页秘密文件,并将加强对伊科学家和官员的问询调查。美国媒体评论说,由于受到美国政府近期的压力,布利克斯的报告基调比预想的要强硬。 要不要延长核查时间 与布利克斯不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不但明确要求“未来几个月”的时间继续对伊核武器的核查,而且明确表示几个月后将可提交“可信证据”,证明伊拉克没有重新启动其核武发展计划,因此“未来几个月”的核查将被证明是“对和平的重要投资”。 虽然白宫和五角大楼一直声称对伊核查无需延长时间,但目前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将会同意或默许将核查期限再延长数周时间。据25日的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正在协商是否延长核查以换取盟友的保证:在延长后对萨达姆是否“实质性违反”联合国决议盖棺论定。一些美国官员说,布什政府尽管没有作出最后决定,但很可能会允许核查再延长3—5个星期。一名美国官员说:“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核查必须在27日终结。” 目前,尽管各方都在猜测要不要延长核查时间,延长多久,但真正作出决定还得看安理会的判断。美国媒体估计,就算延长也难以超过5个星期。 怎样才算解除武装 连日来,布什本人和白宫高级官员不断发表讲话,号召民众和盟国支持并参与其可能发动的对伊军事进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7日在安理会听取核查报告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责伊拉克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与世界对抗,并警告伊拉克说,给它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此前,鲍威尔26日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强调:“必须让伊拉克政权明白,在这个接合点上,如果不和平地解除武装,其最终也将被解除武装。” 有西方分析家指出,目前美国对武器核查的要求已经从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转变为要求伊拉克采取主动措施“解除武装”。至于究竟怎样才叫“解除武装”,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上周在位于纽约的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讲话时给出了“标准答案”:现成的例子就是曾经拥有核武器的南非、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 1989年,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在各方要求下结束了本国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并于1990年拆除了所有的核设施。1991年,南非加入核不扩散计划,并于当年年末主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其间,南非允许联合国核查人员检查了所有已经停止的核设施,并提供了数千页文件资料,核查人员与南非科学家进行了个人会谈。到1994年为止,南非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确切证据,表明其已经彻底停止了核武器发展项目。 颇为微妙的是,布利克斯27日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南非模式”,并批评伊拉克没有“积极主动”配合。但受到“表扬”的南非驻联合国大使在会后的发言中却表示,“南非模式”恰好证明安理会应当请核查人员继续留在伊拉克,应当再给伊拉克一次机会,因为当年南非自愿停止发展并销毁核设施尚且花了两年时间,而对伊核查仅给60天时间显然不合理。 各国纷纷找盟友 最近半年,“要不要对伊拉克动武”一直是联合国内经久不衰的话题。不仅是评论家和记者们会时不时地发表点意见,搞点猜测,争论几句,聚光灯之下的各国代表也在纷纷寻找盟友,表明立场。 虽然鲍威尔已经放话,即使没有欧洲盟国的支持,美国仍要单干,但据报道,截至目前,美国至少已向50多个国家提出希望在对伊作战中得到其支持的要求。目前,在联合国的各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英国表示会参加美国的军事行动。在非常任理事国中也只有保加利亚和西班牙明确表示愿意跟着美国单干。目前让美国人担心的是,一向被视为盟友的欧盟国家在此问题上几乎一致提出反对意见。 1月27日举行的欧盟15国外长会议统一了对伊拉克问题的立场,一致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延长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就连一向坚决和布什站在一起的英国首相布莱尔1月26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也表示,他认为可以考虑再给核查人员数周时间继续其工作,以确定伊拉克是否真的拥有核和生化武器。 持反对意见最为强烈的是法、德两国。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表示,战争是解决伊拉克危机“最糟糕的方式”。德国总理施罗德则表示,他将运用一切权力,避免通过武力解决伊拉克危机。他说,德国决不会在安理会投票赞成发动对伊战争,也决不会派出一兵一卒参加军事行动。 美国媒体分析说,如果美国坚持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发动军事进攻,则很有可能造成美欧联盟出现裂痕。实际上,目前公开表示即使没有安理会决议也会跟着美国开战的国家仅有英国、西班牙和保加利亚。除了态度坚决的法、德两国,欧盟大部分国家都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如果美国拉着英国和数个欧洲国家强行动手,则战后北约的实际意义将进一步被“边缘化”,美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在军事上的同盟关系将继续疏远。 今后1个月至关重要 数年来一直参与安理会伊拉克问题的一位联合国官员对记者说,美国从去年年初根本不愿将伊拉克问题提交安理会,到回到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并参与对伊核查工作,这表明,在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安理会在全球和平与安全问题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下一步安理会在伊拉克问题上究竟会走向何方,目前还难以预料。 今后1个月对于伊拉克局势来说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看,核查人员不可能在数周时间内发现足以构成安理会授权动武的重大证据;另一方面,布什政府出于其全球安全及经济战略考虑,对伊一战又不可避免。据了解,包括美国在内的安理会各国基本赞成将对伊武器核查延长一个月左右,但在此之后,美国不论是否得到安理会授权或盟国支持,都极有可能于3月份发动攻势。 现在,对去年11月8日通过的安理会1441号决议,各方的解释还不一样。中、俄、法等国强调,决议要求任何对伊行动均要得到安理会授权,而美、英则已重申,1441号决议并未禁止美、英单独采取行动。由于在此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战争一旦爆发,安理会也很难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从而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本报驻联合国特约记者张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