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现在什么样:普通家庭的“战略”储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04:03 北京晨报 | ||
-巴格达司机:准备坚守巴格达 萨勒曼是我们抵达巴格达后接触的第一位当地司机,为人憨厚、热情、好客、乐观。此前,他曾经给中国驻巴格达的一家公司开过车。所以,见到我们时,他一点都不觉得陌生,而我们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陪同我们外出采访时,他总是主动向我们介绍情况,从不忌讳或回避什么。 高兴为中国记者开车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萨勒曼正在伊拉克军队服役,是一名机械师,没有上过前线。那时,他刚结婚不久,舍不得把新娘一人丢在家里,所以每天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回家,与家人相聚,第二天一大早4时多再赶往部队。当时,由于战争,巴格达汽油脱销,公共汽车全部停止运营,自行车成了他往返于部队与家之间的交通工具。“许多朋友都很羡慕我拥有一辆自行车,还经常抽空借用一下。”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他脸上流露出几分得意。 半年前,他用卖掉一家洗熨衣店换来的3000美元,从一位朋友那里买下一辆二手车。他买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家里自己用,偶尔有合适的外国公司需要租车,他就挣点外快。但他说,他决不给伊拉克公司开车,也不会去开出租车,因为那样风险太大。他非常高兴能为中国记者开车,但没有想到记者的工作这样辛苦。 普通家庭的“战略”储备 聊天中,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当前局势。萨勒曼说:“伊拉克表面看上去非常平静,一切正常,但平静和正常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担忧。人们已经习惯于战争威胁和封锁,当然希望战争打不起来,但家家户户同时又都在做着应付战争的准备,有条件的已经或准备撤到国外,没有条件的则做好了储粮、储水、储油等各种准备。” 他告诉记者,他家人口多,现在已经储备了半吨粮食,3大桶柴油和13只煤气罐,足够一家人三四个月的消费,同时还挖了一口井,储备了足够的饮用水,并购置了一台小型发电机,准备应付战争的艰难日子。 “这次哪儿也不去” 萨勒曼回忆说:“上次海湾战争期间,由于城市断电断水,日子过得相当艰难,身边许多朋友都离开巴格达躲到外省。”他说,“年迈体弱的老母亲与我们一起生活,我不能丢下她不管。这次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坚守在巴格达,哪儿也不去。”对即将来临的战争,萨勒曼说:“美国空袭轰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伊拉克内部出现骚乱,有些人会趁火打劫。”他告诉我们,他在家里准备了一支枪,以防备“不速之客”破门而入时用。 临别时,我们站在萨勒曼家院子里的橘子树下合影留念。我拉着萨勒曼4岁的女儿萨娜柔嫩的小手,望着她天真可爱的笑脸,心里默默地为她、也为她的家人以及与他们一样的伊拉克人祈祷,祝愿他们能够远离战争,永远平安、幸福。 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记者张兰华 -驻伊记者:一顿令人怀念的包子 包子,对于中国人没什么新鲜的。可是,在伊拉克,战云密布的危急时刻,想吃上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中国大馅儿包子,真比登天还难!对于整天疲于采访、写稿的记者来说,一天能吃上两顿饱饭就很不错了,更甭提吃包子了。 真没白做梦。前不久,我们新华社巴格达分社居然吃上了一顿羊肉馅大包子,而且还邀请了以主持人水均益为首、中央电视台采访组的5条大“饿狼”。 蒸包子是一项“工程” 说起这顿包子,我们每一个受益者不能不感谢总社技术局工程师刘幼东。增派到巴格达分社后,除本职工作外,他还主动承担起为大家做饭的任务。发现记者们经常念叨包子,就决心一定满足大家的这个心愿。 大家认为这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决定,每一个没有采访任务的分社同事一齐上阵,把蒸包子当成一项“工程”来做。从下午4时起,大家就开始忙活。采购的采购,洗菜的洗菜,和面的和面。但关键环节还是由刘幼东把关,特别是发面和拌馅。两个小时以后,承载着记者们希望的包子上了蒸锅。15分钟以后,一掀锅盖,冒着蒸汽、散发着香味的大白包子呈现在眼前,哪里还顾得上等客人,先吃饱了再说。于是,你一个我一个,没一会儿,每人三四个包子下了肚。吃饱了,我们就开始设想水均益他们来了以后,面对如此诱人的大包子该是什么样的一副“丑态”。 “真给中央电视台丢人!” 1小时以后,40多个大包子又蒸好了。水均益他们也如期而至。一进门,小个子的水均益除外,几个彪型大汉也顾不上礼节,对主人连声招呼都没打,径直走进厨房。电视台的摄像师连手都没洗,拿起一个包子就吃。另外几个,虽说是洗了手,但吃相实在是不好看,准备好的凳子不坐,站在蒸锅旁边吃。 水均益倒是坐着吃,但头一直都没抬,还抽出空来数落别人:“你们就给中央电视台丢人吧!” 吃饱了就说伊拉克 三句话不离本行,大家说着说着就开始议论起伊拉克问题:美国军队什么时候开打?萨达姆会不会在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水均益总是那么乐观。他说,他不相信“老萨”会用生化武器,理由是现在巴格达有那么多外国人,其中包括那些国际和平人士和“人体盾牌”。 对于撤离,大家都感到有压力,主要是来自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国内的记者一来,张维秋大使就要求他们做好撤离的准备,而且给他们下了最后通牒。这让他们很为难,虽然大家知道这是使馆对自己的关心。 中央电视台采访组中年龄最大的是冀惠贤。他走时留下一句话,意味深长。“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想起在伊拉克吃的这顿包子,该是多么让人怀念啊!” 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记者王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