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扩张泡沫破--阿霍德假账案震惊欧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3日06: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日前,荷兰零售业巨子阿霍德公司公开承认,它的子公司“美国食品服务公司”做假账,2001至2002年度虚报盈利5亿多美元。同时,在另外几家子公司的账上也发现违规操作的“可疑交易”。由于这桩财务舞弊案涉及金额巨大,阿霍德在美国的一些销售经理被停职调查,公司总裁和财务主管已宣布辞职。 这一金融丑闻爆出后,投资者的恐慌和不信任情绪迅速蔓延。在阿姆斯特丹股市上, 阿霍德公司的悲剧源于过度扩张。它原是一个家族小杂货铺,生意一直局限在荷兰本土,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军海外。1993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范德胡芬接管公司后,制定了一项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宣称要建立一个“多地域、多格局、多渠道”的全球销售网,以“边际效应”打进欧、亚和美洲市场。之后几年间,其跨国并购和建店的速度近乎“疯狂”。10年内,公司以近190亿美元收购了50家外国零售和食品服务企业;仅2001年,就在欧美开设了575家新店。自2000年起,公司加速实现业务多样化,营业额较10年前增长了4倍多,去年据称已达727亿欧元。仅仅几年间,它便蹿升到世界零售业第三的位置,在三大洲的27个国家里拥有9000家超市,阿霍德股票一度成为投资者的宠儿,公司掌门人范德胡芬身价倍增,不仅跻身法国路易·威登公司董事会,还被评为美国零售业年度风云人物。 在阿霍德公司打造“帝国梦”的几年间,先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阿根廷金融风暴,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公司在亚洲和拉美市场上连连受挫。设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106家商店的销售收入,还不到公司总额的1%。尽管已显败相,但公司扩张的步伐并未放慢,甚至继续高价收购业绩不佳的企业,阿霍德的扩张战略不得不建立在借贷的基础上。为减轻债务负担和稳住金融市场,去年11月,公司制订了3年治理计划,先是拍卖在拉美和亚洲的资产,接着又贷款31亿欧元支撑公司的流动现金。但这些补救措施都未能挽救其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公司忍痛变卖了几家王牌店。 震惊欧洲的阿霍德假账案暴露了欧洲公司的痼疾,舆论在要求健全欧洲财会制度、加速公司治理进程的同时,开始对兼并扩张问题作理性思考。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欧洲国家的超市已近饱和,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经济形势不好,通货紧缩,消费不振,国家不得不对超市数量加强控制。为了寻找新市场,许多企业一边积极参与本国市场的兼并,一边大举移师拉美、亚洲乃至东欧等新兴消费市场,盲目追求超大规模经营。在这场“扩张热”中,家乐福以开设统一招牌、统一经营模式超市的方法,成功实现了52%的海外销售额;阿霍德则选择并购中小型品牌连锁店的途径迅猛膨胀,却疏忽了对“新成员”的改造和控制,在行政和财会体制等方面致使“水土不服”。两大零售商的扩张手段不同,但都带有强烈的唯意志色彩,也都从消费者和金融市场那里得到了可观的回报,两家的金融资本10年里分别上涨了11倍和18倍,营业额分别增加6倍和9倍。 自从安然、世通等美国公司的金融丑闻曝光以来,投资者对国际大公司的“全球化扩张”越来越持谨慎态度。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沃尔玛采取审慎的经营方式,它的经营规模虽然是家乐福的3倍半,但80%的营业额是在“家门口”实现的。这种坚守本土市场、循序渐进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使它迄今仍稳坐国际零售业的第一把交椅。(王芳) 《人民日报》(2003年03月03日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