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眼中的伊拉克变迁(1990-1999)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0日18:44 国际先驱导报 | ||
1990-1999:饱受制裁折磨的生活 本报前驻巴格达记者张大成 1992年6月的一天,我搭乘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信使车,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通过著名的上千公里长的“生命线”,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了我驻外记者的生涯。 制裁:令人窒息的绳索 这时的伊拉克,海湾战争前富得流油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挥师南下,吞并了弱小邻国科威特4天后,联合国安理会就紧急通过了第661号决议,对伊实施了苛刻程度为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强制性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 禁止伊拉克出口石油,使这个靠石油出口讨生活的国家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我刚进去时,1美元可以换到20多伊拉克第纳尔,但离开时,已经贬值为1美元换600多伊第了。要知道,在战前的比价是1伊第可以换3个多美元! 重建被战争摧毁的经济基础十分艰难,那时尚没有“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政府举全国储备实行食品供给制,几乎免费为1800万人口每月都提供一定量的大米、面粉、食糖、食盐、食用油、奶粉和茶叶等,保障了人民饿不死。但要想活得好一些,就要靠自己额外劳动或变卖家产,广大百姓生活非常艰苦。 由于缺医少药,每年都有十多万伊拉克儿童夭折。我亲眼看到许多小孩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凸起,身子软得坐不起来,像刚出窝的小鸟一样,只能躺在母亲怀里。有的病人做手术没麻醉药,哭喊着硬挺着。而美国不顾道德在伊拉克全境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贫铀弹,使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核查:事关全局无底洞 巴格达东郊的高速公路旁,坐落着一幢三层的白色小楼,戒备森严。这就是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总部所在的运河饭店,也是我在伊拉克期间采访最常去的一个地方。 伊拉克战败后,安理会在1991年4月3日通过了著名的687号决议,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伊拉克必须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导弹;二是这样做了以后就应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这是一个惩罚失败者的决议。 当时负责武器核查工作的联合国特别委员会主席瑞典人埃克乌斯,率领以西方人为主的不穿军装的核查人员,在美国间谍卫星、U-2侦察机的支持下,开着印有UN字样的吉普车或乘直升机,在伊拉克全国查寻,如入无人之地,工厂、机关、学校,甚至总统官邸、监狱、体育场也不放过,“总统的床下也要翻一翻”。 我在伊期间就迎接了几十拨人来核查,像走马灯似的,而且去无定向,搞得我们记者追新闻非常辛苦。我曾随检查人员去过一家据称生产核武器的工厂,看到所有重要部位都上了铅封,车间到处都安装了监视摄像机,以太阳能为电源,可24小时自动向运河饭店传送信号,手段相当先进。 所谓武器核查,主要有发现、销毁和监测三个阶段。我在伊拉克期间,特委会就已经进入了建立长期监测网的阶段。但从特委会直到今日的监核会,为什么武器核查还没完,像个无底洞永不见底呢? 其实,伊拉克制造违禁武器所用材料都是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家底他们最清楚的。但他们更清楚一点:按照687号决议,如果一旦宣布武器核查完成了,就应该无条件地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 从今天回头看,只要政治需要,武器就永远查不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打击:从未停止的战争 我进入伊拉克时海湾已经停战一年了,但我看到巴格达的许多桥梁等重要位置,都架着地对空导弹,新闻部等大楼顶上也都安着高射炮。新闻部的一位官员就告诫我:伊拉克仍然处于战争状态。 事实果然如此。除了制裁和核查,伊拉克还经常遭受美国军事打击。每当核查搞僵了,美国就扬言要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并几次发动了导弹袭击。 1993年1月,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在下台前,动用几十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轰炸了巴格达郊区的一个被怀疑制造核武器的工厂。其中一枚打偏了,击中了市中心著名的拉希德饭店。当时,我在饭店发电传稿刚刚离开,幸免于难,但柜台小姐瑞玛却不幸被炸伤,她漂亮的妹妹和十几名客人被炸死了。 克林顿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后,也多次用导弹打击伊拉克。其中一次导弹击中了离分社不远的伊拉克军事情报局,也捎上了旁边的一幢民居,把萨达姆艺术馆女馆长一家人炸死了。 美国不仅用导弹打,还频频出动飞机对其自行设立的南北“禁飞区”内的伊拉克军用和民用设施肆意轰炸。1992年8月我去刚刚设立的南部“禁飞区”采访时,见到大片成熟的庄稼,被美国飞机“不慎”投下的燃烧弹烧毁了。 据我观察,每次导弹袭击尚未完全结束,萨达姆总是不顾危险,马上赶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伤员,并发表一些激动人心的讲话。电视实况播出后,全国上下顿时群情激愤,誓死要捍卫他。所以,美国越是加强打击,伊拉克人就越是拥护萨达姆。 文明:奔腾不息的河流 工作之余,我经常坐在底格里斯河旁的椰枣树下,思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经过与伊朗八年苦战和海湾战争,又经受多年制裁和核查,伊拉克人没有被压垮,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呢? 我看到,每当美国导弹袭来、警报拉响的时候,伊拉克人仍然聚集在体育场为足球赛加油鼓劲。每到星期五“主麻日”,总有结婚的车队吹吹打打地穿城而过。许多年轻人结婚没钱操办婚礼,政府就出面举行集体婚礼,几十对新人一起接受上千人的祝福,场面很是热闹喜庆。 在与伊拉克朋友交流时,我经常自豪地说,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他们总是平和地说,伊拉克有6000年的文明史。一翻书我傻眼了,好家伙,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这个国家确实历史悠久,公元前4700年就建立城邦国家,它的6000年文明史都是有文字记载的,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更短。 巴格达在古波斯语中意为“神赐的地方”,著名的《天方夜谭》描述的就是这里的故事。在它南边不远的巴比伦,曾有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出土有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伊拉克不愧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伊拉克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缓缓流过全境,发展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更不要说那地下流淌的黑金——统计表明,伊拉克的探明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难怪每当形势紧张时,萨达姆就教育人民:“财富就在我们伊拉克人的脚下,谁也拿不走!” 当我写下这些回忆文字的时候,伊拉克又面临着遭受新的、可能是毁灭性打击的危险。尽管世界各地近千万人的反战呼声震天动地,但美国及其追随者对此视而不见,仍然紧擂战鼓。 我常想,一个世界文明古国能够轻易地被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征服吗?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