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的神话和现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3日12:50 光明日报 | ||
本报记者 陈克勤 美国尽管还没有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胜利,但实际上当美军4月9日轻取巴格达时就已经表明了战争的结束。 上次海湾战争持续42天,美军损失147人。这次,联军3周取胜,美军死亡约130人。美 联军速胜的最主要因素是,双方实力悬殊太大。美军费每年4000多亿美元,超过其他20个军事大国的军费总和,拥有最先进的高科技军事装备。而伊方经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及12年国际制裁,元气丧尽,年军费仅14亿美元,使用着上世纪70、80年代的淘汰装备。两个不同世纪的军队对阵,犹如超级拳王对付一个病人,因此战争未开始就注定了萨达姆在劫难逃。 美国攻伊意在建立亲美“民主”政权,重整中东格局,当然还有巨大的石油和军火利益的驱使。伴随速胜而来的混乱、抢劫能较快被制止,远比军事胜利更棘手的是战后重建问题,寻找生化武器、建立新政府、协调美欧关系、平息中东反美情绪、解决巴以冲突等诸多问题。美国不少人担心,这场反恐战争“播种仇恨”,“与世界为敌”,带来的是中东更动荡、美国更不安全。 “9·11”后,美国对反恐行动看法不一。国务卿鲍威尔为主的温和派主张绝对优势的军队、明确的战争目标、广泛的国际国内支持。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主的鹰派则主张“21世纪新战争理念”,称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有限战争,要靠地面突击部队、猛烈精确轰炸和准确情报,毁灭性打击敌人指挥中枢。 无论鲍威尔主义还是新战争理念,其核心都是武力。早在1916年,罗斯福就称,嘴里说话温和,手里提根大棒。美国随着实力膨胀更信奉武力。然而,光靠军事实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恐问题。恐怖活动的生存根基,在于经济剥削、压迫和不合理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宗教、民族冲突。反恐最终要靠全球经济合作与政治平等来实现。 美国主战派目前虽然得势,但强大的全球压力也迫使美国反思得失,收敛锋芒,修补美欧关系,缓和中东反美情绪。美国需要的是美国为核心、盟友簇拥着的金字塔式“稳固霸权”。 美国能否如愿以偿?布什或许应当认真听听国内有识之士的警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美国坚持霸主地位,将促使全世界团结反美,最终把美逼入孤立境地。通往帝国的大道往往导致国家的衰败。1976年预言苏联解体的著名历史学家托德说,美国想通过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弱小国家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来掩盖自身的衰退。美国的军事干预让人想起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时期的苏联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