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德国权威传染病专家和航空医学家:新病毒出现并不意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14:48 国际先驱导报 | ||
德国医学专家指出,由来已久的人口密集化、都市化,以及近年来高度发展的人类活动全球化进程,使得“非典”病毒的爆发成为意料之中的事。对于各国科研人员来说,这是求得医学新突破的机遇 “非典”的出现,尽管似乎用“突如其来”形容都不为过,但德国专家指出,“新型传染病的出现并不意外”;而面对非典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德国专家则认为,“疾病同样有 密集都市患上“常见病” 就近来“非典”疫情在全球的传播,德国负责疾病监控与公众健康的权威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副所长赖因哈德·布格尔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看法。布格尔教授是生物医学与免疫学专家,现担任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副所长、传染病研究机构负责人。此外还担任德国卫生部血液工作组负责人,并是多家国际研究机构成员,也曾在中国工作过。 布格尔教授认为,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全球贸易活动、远程旅行的频繁,以及气候变化等,新传染病会不断出现,未来也同样如此。他介绍说,“近二三十年来,一直有新型病菌出现。在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得到延续。” 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引起的。“尤其是在一些巨大的都市,或者一些热带地区,人口极端密集,而诸如饮用水等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跟不上,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也使得一些污染的食品可能同时接触到大量人群等。” 此外,人与动物的接触也可能导致一些病毒变异并带来新的传染病,而一些动物本身就是病毒的宿主,它们也会跨地区造成传染病的蔓延。 全球化造成输入性疫情 “加强对病人以及与病人的可能接触者的隔离,而不是让他们走到大街上,尽可能切断‘传染链’,这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布格尔强调说,“尽早发现新型传染病、尽快确诊、加强隔离”,是防止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手段,“不光是在医院内,而且对于病患的家属和其它可能的接触者都应该实施有效隔离,并加强观测”。 布格尔指出,此前人类对传染病在全球化背景下扩散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此次“非典”疫情的传播,清楚地证明了新型疾病的传播“究竟能有多快”。一些患者通过搭乘飞机等而造成的输入性病例使得疫情在全球传播开来,这使得如今传染病通常都不能限于“本地化”,“全球合作因此而具有重要意义。” 坐飞机感染几率较小 不过,尽管有患者通过搭乘飞机将病毒携带扩散至全球各地,并也确实有旅客在飞行旅途中感染“非典”病毒,但曾经担任德国航空航天飞行医学协会主席、现任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下属的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的鲁珀特·格尔泽教授,则在日前由德国权威的“科学新闻协会”举办的一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肯定地表示,“尽管不能排除在乘坐飞机时通过与邻座旅客的直接接触而感染‘非典’,但整体而言,现代飞机的制造技术确保了机舱内空气的清洁,与其它情况下相比较,乘坐飞机旅行感染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很小。” 格尔泽介绍说,早在多年以前飞机制造商与航空公司及政府官员就已经考虑到了通过飞行传播疾病的危险,并一直致力于使这种危险“最小化”。他解释说,现有的飞机制造技术确保,飞行中机舱内的空气与舱外空气进行交换。在通常飞行高度时,机舱外的空气大约为零下60度,而且是干燥清洁的。舱外空气在通过一个“塞嘴式”的装置进入机舱时由于被压缩而达到200度以上的高温,经过冷却后以由上而下的气流方式释放入机舱内。机舱内的空气交换大约每小时进行20次左右,远高于普通公用楼房的约每小时5次与空调办公室内的约每小时12次。每次空气交换时会有约40%的空气循环排出,并经过特殊装置对细菌、病毒等进行过滤。 “在此条件下,病原体在飞机内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微小”,格尔泽说。他表示,虽然患者通过飞行旅行可使得传染病在短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至全球各地,但在飞行过程中的乘客感染烈性传染病的可能性“非常微小,并且永远非常微小”。不过他同时建议说,对于那些长途飞行的航线班机上,还可以配备一些诸如口罩、清洁的手帕和体温表等物品。此外,还应该将患病乘客尽可能与其他乘客分隔开来。 人类进入协同防治时代 多位德国专家指出,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有效的全球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应该尽可能地尽快相互沟通,交流疫情,共同协防各类传染病。此外,德国专家还认为从此次非典疫情中可以学到的教训是,医护人员与公众都应该尽快通过监控体系发现并得知相关信息,“对疾病了解得越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也就越容易。” 截至22日的最新统计数据,德国境内共发现7例非典患者,但其中6人都已康复出院。德国专家表示相信,尽管疾病的全球化扩散使其给人类带来的危险性更大,但全人类科学家的协同科研攻关也大大增强了人类抗击疾病的能力,人类是可以战胜“非典”的。(本报驻柏林记者 潘治)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