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为何炸沙特摩洛哥 下一个目标是哪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01:19 环球时报 | ||
本报记者联合报道 主持人郭孝伟 主持人郭孝伟:5月12日和16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和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先后发生连环恐怖爆炸事件,震惊了全世界。美国情报机构判断,这两次爆炸都是“基地”组织所为。“基地”组织为何选择沙特和摩洛哥作为新一轮恐怖袭击的目标?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哪儿? 我们特邀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任毓骏、驻埃及特约记者韩江雪、驻沙特特约记者沈琪和本报特约记者唐志超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目标首先指向“亲美政权” 任毓骏:据英国《泰晤士报》5月19日报道,早在3个月前,拉登就曾在一盘录音带中威胁说,摩洛哥、沙特、巴基斯坦、约旦、尼日利亚和也门是“美国扶植的政权”,他号召穆斯林“做好准备”,采取“殉道行动”推翻这些国家的政权。当时有关各国的情报机构正忙于搜集伊拉克的情报,显然没有对这盘录音带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防范不力,6个国家中,沙特、巴基斯坦、摩洛哥3国先后“中招”,都发生了连环爆炸案。美国官员认为,这些爆炸事件表明,“基地”组织已经复活,掀起了新一轮恐怖袭击狂潮,这不是好兆头。 韩江雪:摩洛哥一直把发展对美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的重点。摩洛哥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执政以来,两国关系更加紧密。特别是“9·11”事件后,摩洛哥加强了与美国在反恐领域内的合作。摩洛哥当局于2002年在卡萨布兰卡逮捕了3名“基地”组织成员,他们当时正在策划袭击途经直布罗陀海峡的美国和英国战舰。摩洛哥法庭今年判处这3人10年监禁。伊拉克战争后,又有消息称,摩洛哥情报机构与美国情报机构进行了多次秘密谈判,同意把被捕的伊拉克高官押赴摩洛哥进行审讯。 摩洛哥媒体分析,摩洛哥在反恐方面与美国的密切合作得罪了“基地”组织,这可能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为什么选择袭击摩洛哥的一大原因。 沈琪:美国是沙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是美国的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在军事上为沙特提供保护伞,沙美两国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和吉达机场租借协定。“9·11”事件后,沙特公开表示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并断绝了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关系。在伊拉克战争中,沙特尽管宣称不让美军使用其在沙特领土内的军事基地,但对美国发动战争没有坚决反对。 沙特与美国的紧密关系,特别是美国军队在穆斯林圣地的存在,一直被“基地”等恐怖组织视为眼中钉,拉登曾指责美在沙驻军是“亵渎神灵”。 “基地”组织网络本地化 沈琪:5月18日,沙特内政大臣纳伊夫宣布,沙特警察当局已经拘捕了4名与利雅得爆炸案有关的“基地”组织成员。据沙特媒体称,参与利雅得爆炸事件的15名恐怖分子以及正被沙特政府通缉的19名嫌疑犯都是沙特本国人。他们在自己国土上发动反美、反政府的恐怖袭击,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9·11”事件以后,美国把中东阿拉伯国家视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动辄冠以“无赖”、“邪恶”国家的罪名,歧视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挂钩,这激起了阿拉伯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近年来,巴勒斯坦建国遥遥无期,阿富汗及伊拉克百姓生灵涂炭,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人对前途更加悲观。他们认为,当前的阿拉伯世界是一盘散沙,政府无所作为,阿拉伯国家间内讧不断,因而感到非常失望。拉登利用阿拉伯民众的这一心理,提出煽动性的口号,许多人都视其为心目中的英雄。 韩江雪:16日发生的卡萨布兰卡爆炸事件,对于摩洛哥而言,是近几年来的第一次。摩洛哥警方至17日已逮捕了33名与爆炸案有关的疑犯,其中已经查明身份的8名疑犯都是摩洛哥人,同摩洛哥警方通缉的极端组织“正确道路”有关系。这个组织的一名主要精神领袖因为煽动暴力而于本月初被逮捕。 摩内政大臣萨赫勒谴责袭击者试图“胁迫和动摇民主体制”。今年3月下旬,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美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穆罕默德六世就曾发出过警告,认为战争有可能促使摩洛哥境内的宗教极端势力抬头。 任毓骏:在沙特和摩洛哥发生的连环爆炸事件的制造者都是本国人,这可能说明“基地”组织网络已经本地化了。据美国反恐专家介绍,“9·11”事件以后,“基地”已经从原来那种集中训练模式转变为相对松散的自由模式。集中训练能够“专业化”地提升袭击能力,但在美国反恐战争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松散状态的“自由联盟”更易于“基地”组织隐藏,因为清理一盘散沙远比打扫一堆沙要艰难得多。 唐志超:“基地”组织从丧失阿富汗基地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并加以针对性的改进。他们一般不再像“9·11”事件那样进行涉及全球范围的人员调配和组织指挥,更多地倾向于各自为战,活动单位更小,组织网络和运作方式也更加隐秘。如今,“基地”的头目不再集中在一个地方,“基地”成员也切断了对不可靠的通信的依赖。无疑,在本国境内从事活动有着先天的优越性,更不容易被发现和追踪。沙特安全机构无奈地表示,他们在案发前已得到消息,但就是不知道时间和地点。 爆炸影响美沙关系 任毓骏:爆炸事件使本已龃龉不断的沙美关系雪上加霜。利雅得爆炸案发生后,美国驻沙特大使罗伯特·乔丹批评沙特对美国事先发出的警告没有及时作出应有的反应,导致惨剧发生。 美国媒体近来纷纷发表文章批评沙特对美方调查人员设下诸多限制。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国防情报局日前发表报告说,沙特警察部队、陆军、海军、国民警卫队及其他军事机构都已经被“基地”组织渗入。据《华盛顿邮报》19日的报道称,沙特精锐部队国民警卫队的部分成员受利益驱使,竟然私自将军火库内的武器非法出售给境内的“基地”恐怖分子。 沈琪:“9·11”事件后,美国也对沙特某些机构资助极端组织耿耿于怀,美国舆论抨击沙宗教政策,把恐怖主义根源归咎于沙特瓦哈比教派的圣战思想。大批在美留学、经商的沙特人遭到美警察的监视、盘查甚至拘捕。沙特政府对其公民在美遭受歧视非常不满,向美国提出了正式抗议,沙特的资金也开始从美国抽逃,沙美盟友关系急转直下。 利雅得爆炸事件后,美国指责沙特政府反恐不力、姑息养奸,沙美关系的裂痕进一步扩大。不过,据沙特的分析人士称,这也正是恐怖分子在沙特发动恐怖袭击希望达到的效果。 下一次恐怖袭击将在哪儿发生 唐志超:伦敦阿拉伯语刊物《杂志》日前公布了“基地”组织协调官阿尔·阿布拉吉发给该杂志的一份电子邮件:“下一步的打击将使美国和以色列震惊。打击美国是本·拉登的命令。” 从美国未来重点防护对象看,除了继续加强本土安全防范外,主要集中于几个地区和国家:中东(如沙特、也门、伊拉克、约旦、摩洛哥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东非的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以及西非的尼日利亚等。这些地区和国家之所以成为重点,主要有几个因素:第一,它们中多数是伊斯兰国家或居民中有相当比例的穆斯林,且长期有恐怖势力活动;第二,许多国家与美国关系非常紧密,如尼日利亚、约旦、摩洛哥、沙特和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对政府与美结盟非常不满;第三,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门、印尼、菲律宾和肯尼亚等国境内恐怖势力强大,这些国家的政府缺乏人力、资金打击恐怖分子。这些国家多为反恐的薄弱环节,美国经常指责这些国家反恐不力。 任毓骏: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19日发表文章指出,从近期发生在沙特、摩洛哥的连续恐怖爆炸事件可以看出,国际恐怖组织的袭击目标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范围,整个国际社会都将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许多国家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恐怖主义已步入重组后的“多极化道路”,恐怖事件对世界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因而更加防不胜防。 《环球时报》(2003年05月21日第二版)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