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蒙古随笔之八:草原掀起移民潮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5日21:37 新华网

  新华网乌兰巴托5月25日专电(记者 吕国栋)近几年来,由于连续的夏季干旱等原因,蒙古农牧业遭到严重打击,许多地区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也陷入困境。他们在家乡的生活无以为计,被迫离开自幼生长的田园和牧场,纷纷涌入首都和其他城市,万里草原上掀起了滚滚的移民浪潮。

  1990年以来,蒙古的畜牧业基本实现了私有化,牲畜归己,畜产品由牧民自产自销。由
于蒙古的畜牧业完全是“靠天吃饭”,私有化后,个体牧民根本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00年以来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使蒙古牲畜共减少了近1000万头,在遭灾严重的牧区,许多牧民失去了全部的牲畜。

  蒙古的农业生产近几年也是形势严竣:粮食产量在1999年还是17万吨,2000年就降到了13万多吨。虽然2001年回升至15万吨,但去年又跌到了12万多吨的谷底。

  在自然灾害面前,缺乏抵御灾害和恢复生产能力的农牧民只有选择向城里“游牧”。于是,蒙古第一大城市——首都乌兰巴托便成为这些“游牧”人的首选之地。乌兰巴托10年前只有60余万人口,现在已有居民100余万人,而目前蒙古全国人口为244.2万人。

  据蒙古有关部门统计,在乌兰巴托近几年的外来人口中,为谋生而来的“移民”约占80%。在鄂尔浑省登记注册的7万多牧民中,只有4.5%的牧民居住在本省,而95.5%的牧民现在都居住在乌兰巴托。

  其实乌兰巴托并不是“游牧”人理想的营地。乌兰巴托的天空不像草原上的天空那样湛蓝,空气也没有草原上空气的芬芳。尽管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在这座都市里找到了狭小但却能生存下去的空间。

  目前,在乌兰巴托仅服装企业就有100余家,在这些企业工作的3万余名工人大都来自农牧区。建筑行业和餐饮业的就业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牧区。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在城里找到工作,全家人就会迁到城里。对他们来说,尽管城里的生活也不容易,但总比在家乡要好一些。

  当然,“移民”中也有一些人并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的生活现状。例如,一些知识分子来到首都寻求有发展的、收入相对高一些的职业。一些在故乡生活尚好的牧民为了让年幼的子女能上好一点的学校,也举家迁往首都。由于农牧民的不断涌入,首都的郊区变成了农民的棚户区和牧民的毡包区。

  近几年,在首都乌兰巴托郊区、工业城市达尔汗和矿业城市额尔登特的周围,举目都是外来农牧民搭建的排排木板房和片片蒙古包,而且其数量还在与日俱增。今天原本还是一块草场或空地,明天就可能“长起”一片蘑菇般的蒙古包——蒙古牧民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搭起一座蒙古包。

  农牧区年景不好,农牧民向往城市生活,农牧民从草原向城市迁移的潮流今后仍将继续。(完)(来源: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在家学新东方英语 注会注册评估师 考研英语
  用周杰伦的GD88打给mm ^O^ 狂抽猛送,果然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图片
更多>>
铃声
·[顺 子] 不再想念
·[许志安] 安哥之歌
·[和 弦] 爱就爱了
更多>>
两性学堂
激情夏日里
送给爱人的贴心礼物
彩信手机一天一部!

非常时期看新浪会展!

专 题 活 动


企业服务
患了皮肤病去哪里
中医治疗各种肿瘤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北方交大MBA热招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丰乳+性高潮电乳夹
:全国特价酒店预订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现在订阅两性学堂
彩信手机一天一部

等你拿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爱情、财富、超魅力
统统一网打尽
两性学堂帮你和爱侣打开性爱心门,探索神秘的爱欲花园。

每日2条,每条5角,包月计费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今天会不会有金子砸到你
什么样的手机号最配你
命里有注定有贵人相助
明天,你的爱情路在何方
属于你的星座运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