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峰会背后的较量 大国首脑各怀心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14:31 世界新闻报 | |||||||||
在围绕伊拉克战争的纷争仍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八国集团首脑会议1日在法国小镇埃维昂举行。虽然会议的主题是“恢复世界经济、援助发展中国家和打击恐怖主义”,但实际上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美欧关系调整将主导本届峰会。美欧国家首脑各怀心事,踏上了法国“矿泉水之都”埃维昂之旅。 布什:左右开弓,又拉又打
在此次会议上,布什有几大任务。 第一,强化西方军事联盟的凝聚力,确保其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依靠单边冒险主义建立由美国支配的世界霸权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的主要目标。在伊拉克战争中,布什政府向全世界清晰地表明了美国依靠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意图,但同时也动摇了它建立在西方军事联盟基础之上的全球战略联盟框架。与科索沃战争和1991年海湾战争相比,以北约为核心的西方军事同盟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没有采取支持美国的立场,尽管美国军界在战后多次声称,即使没有欧洲的支持,美国照样可以打赢伊拉克战争。但是问题在于,要打垮一个遭受长期经济制裁、军事力量并不强大的萨达姆政权是一回事,但要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又是一回事。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军事力量还难以单独支撑布什宏大的战略构想,布什不得不依靠以北约为基础的美欧同盟来为美国的世界霸权保驾护航。所以,加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联盟集团的凝聚力,使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能不说不是布什迫在眉睫的外交任务。 第二,分而治之、奖亲罚疏,压服“老欧洲”。 欧洲国家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英、西、意坚定地支持美国,以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让布什伤透了脑筋,而波兰等“新欧洲”国家则站在美国一边。欧洲的分化为美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压服法、德创造了条件,通过惩罚法、德,奖励波兰,拉拢俄罗斯,加强与英、意、西的关系,从而重组美国的欧洲盟国格局,是此次布什埃维昂之行的一出重头戏。 第三,为竞选连任做准备。日前,布什已经提出了竞选连任计划,并且拟定于9月2日接受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伊拉克战争的速胜速决的确为布什竞选连任增添了资本,但是外交上的失算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后遗症。老布什进行的1991年海湾战争,不仅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而且将欧洲团结在自己周围,让它们出钱出力,树立起了惟我独尊的西方领袖形象。与老布什相比,布什政府的战争政策却使美国在全世界落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欧美关系降到了冷战以来的最低点。尽管美国鹰派为布什政府的压欧政策拍手叫好,但是从整体上说,欧美关系恶化对布什竞选连任非常不利。如果布什带着美欧关系失和的阴影走进大选,再加上经济振兴乏力的风险,很可能重蹈老布什当年功败垂成输掉大选的覆辙。 希拉克:打多边牌 法国是本届八国峰会的东道国,这为希拉克大打多边外交牌提供了机遇。 对希拉克来说,八国峰会的主旋律仍然是以多边主义理念,树立法国的世界大国形象,继续发挥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作用。但是希拉克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在美国的强大压力和俄、德两国表现出明显的转向美国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多边主义目标。70岁高龄的希拉克为此煞费了一番苦心。他首先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和恢复世界经济”作为三大主题中的前两项,充分表明了法国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关注发展问题的坚定决心。希拉克不但邀请了25个新兴经济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作为南方国家的代表参加八国会议,把八国峰会转变为南北问题的非正式对话,而且还表示,法国将在八国首脑会议上呼吁富国向穷国开放市场,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希拉克打算通过把这次西方八国峰会变成关注发展和艾滋病等全球问题的讲坛,借重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避开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为法国倡导的多极化世界打通道路。希拉克确定的三大主题清楚地反映出希拉克极力避免美国主导八国峰会的考虑。 普京:走现实主义道路 在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展开的外交斗争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满载而归。一方面,他与法德一道反对美国的强硬立场,使法德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法德成为俄罗斯抗衡美国的坚强后盾,历史上曾不断重演的法俄、德俄大三角关系似乎又现出了影子;同时,普京坚持独立的外交路线也为俄罗斯赢得了尊严,并维护了国家利益。美国对俄罗斯敢怒不敢言,伊拉克战争一结束,美国就放出话来,要“原谅”普京在战争中对美国的反对行为。6月1日普京家乡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可以被看作是战后俄罗斯国际地位的一个象征,圣彼得堡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普京走向埃维昂的道路。 但是,俄罗斯也有切身利益攥在美国手中:普京的经济振兴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美国的投资和对美贸易关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美国的首肯,而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确保俄在伊拉克的经济利益。伊拉克欠俄约85亿美元的债务,俄是伊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同时还与伊还签有数百亿美元的石油开发合同,而现在这些利益能否实现都掌握在美国手中。因此,此次八国峰会上,普京最明确的任务就是在保持与美国充分和解的前提下,倚重有着相同利益的法国,坚决维护俄罗斯在伊拉克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反恐怖主义议题上,普京将继续把反恐问题与车臣的分离运动联系在一起,与美国讨价还价;在经济方面,作为罗马俱乐部的新成员,普京的首要问题是充分融入西方经济结构中,力求不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另类。 施罗德:埃维昂之行举步维艰 “9·11事件”发生以来,施罗德一直是美国反恐斗争的坚定盟友,但是伊拉克战争却把施罗德推到了十字路口,在是否支持美国的问题上,施罗德伤透了脑筋。德国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和强烈的反战舆论,迫使施罗德不得不在西方世界中第一个跳出来,拒绝追随美国的战争政策。反战立场为施罗德赢得了国内支持,但是惹恼了美国鹰派。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施罗德不仅多次公开发表反战言论,而且在战后伊拉克重建问题上,与法俄采取统一立场,要求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德美关系降到了历史上的“冰点”。 伊拉克战争尘埃落定之后,施罗德急于修补德美关系,一来因为美国是德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德美关系恶化损害了德国的贸易利益,许多德国企业成为了德美关系冷淡的受害者;二是德国的政治、军事利益与美国密切相关,德国想要继续充当欧洲发动机的角色和在北约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由美国为它撑腰,修复德美关系就是施罗德此次法国之行的首要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施罗德向布什频送秋波。5月1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德国期间,居然受到了不亚于国家元首的外交礼遇。但是,与俄法相比,德国十分缺乏与布什讨价还价的本钱。自从去年10月施罗德领导的红绿联盟再次赢得议会选举以来,布什始终对施罗德伸出的橄榄枝不理不睬,连续几个月未与施罗德有任何沟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布什和鲍威尔却分别在官方场合与德国反对派政治家欢谈甚洽,盼施罗德下台之情溢于言表。德国媒体认为,施罗德看来永远不会与布什成为朋友了。鲍威尔在访问德国期间也表示,他认为布什在八国峰会期间可能没有时间与施罗德详谈,布什“惩罚”不忠实的盟友的大棒看来注定要落在施罗德的身上。所以,施罗德此次埃维昂之行可谓举步维艰。 布莱尔:政治、经济利益双丰收 布莱尔自追随美国,甩开联合国和欧洲国家单独发动伊拉克战争之日起,就把伊拉克当作巨大的政治赌注。战争的迅速胜利为布莱尔赢得了丰厚的资本,他不但被布什视为最坚定的盟友,美英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大不列颠的旗帜又重新插到中东,可以说政治、经济利益双丰收。为了使战争果实合法地落在美英怀中,同时挽救因战争政策而面临困境的“第三条道路”,布莱尔又极力说服美国将战后重建纳入到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在围绕联合国关于伊拉克重建决议的外交斗争中,美英一唱一和,一方面由布什挥舞实力大棒,一方面由布莱尔穿梭欧洲从中说和,终于逼迫法、德、俄在安理会为美英提议投下了赞成票。 布莱尔在埃维昂八国峰会上的外交主题依旧是充当跨大西洋关系的桥梁,帮助修补美欧关系,同时在继续改善英欧关系的基础上,在欧美矛盾中渔利,争夺伊拉克重建中的利益。事实上,布莱尔面临着非常好的外交环境,一方面布什对他充分信任,在修补美欧关系问题上,美国还要倚重英国的跨大西洋关系桥梁的作用,而施罗德、希拉克等人也迫切需要为冰冷的欧美关系升温,尤其是施罗德,多次希望通过布莱尔传话,打破美德关系的僵局。伊拉克战后重建中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是欧美争夺的焦点,在此次峰会上,布莱尔可以利用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妥协,维护英国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 美欧领导人在峰会上的直接交锋虽然为布莱尔大搞桥梁外交提供了机会,但是在布什既定的“惩罚法国、冷落德国、原谅俄国”的美欧关系格局大框架下,布莱尔也只能做一些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作秀的成分居多。所以把中东巴以和平进程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作为打破欧美关系坚冰的载体,为美欧关系改善增加一些调味剂,也是布莱尔这次欧洲大陆之行的另一件挂心事。贾健 相关专题: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