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报道:踏访战后的巴士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5日14:43 新华网 | ||
新华网6月5日消息新华社记者洪漫 安江 赵悦报道:踏访战后巴士拉 5月底的一天,记者随着科威特人道主义救援中心的车队,前往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采访那里的人道主义救援情况。巴士拉人口130万,是伊拉克南部第一大城市。1000多年来,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巴士拉一直是阿拉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 今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巴士拉更是首当其冲。战争爆发前,巴士拉及其周围地区就已成为美英飞机的轰炸目标。在袭击中,有1300多名无辜平民丧命。而在海湾战争期间,巴士拉及其周围地区是美军使用贫铀弹的集中地区,许多儿童因患白血病等疾病而丧命。不少巴士拉的医生说,在医院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新生儿降生后,父母不问孩子性别,第一句就问是不是畸形儿。 城内满目疮痍 过了科伊边界没多久,汽车就驶入巴士拉境内。和记者以前采访过的其它伊拉克南部城市一样,这里是废墟片片,满目疮痍。视野之内,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断壁残垣上也是弹痕累累。破衣烂衫的人们坐在房前屋后,呆呆地看着南来北往的车辆。到了市中心,车辆渐渐多了起来,但马路上奔跑着的汽车基本上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破旧不堪,轰轰作响,间或还有驴车夹杂其间。隔了老远才看到一个加油站,站前排着长龙。车上的一位阿拉伯记者说,这里和巴格达一样,虽然恢复了汽油供应,但要想加点油,得排上几个小时才行。 街上看到最多的还是英军的车队。在美英联军攻占巴士拉之后,这座城市就由英军来管辖。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30日访问伊拉克,也只是在巴士拉稍作停留,看望驻守在那里的英军。大街上的居民对荷枪实弹的英国军人看起来已经司空见惯,并没有多看他们一眼,反而对记者乘坐的车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汽车刚一停稳,车门就被十几个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孩子围住,他们热切地、反反复复地说着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WATER(水),MONEY(钱)。”有的孩子则眼巴巴地盯着记者手中喝剩下的半瓶水,记者把水递了过去,拿到水的孩子兴奋不已。 巴士拉的水电设施在美英联军的轰炸中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的基本生活设施尚未得到恢复,许多民众只能依赖未经处理的河水生活。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当地仅有三分之一的人买得起瓶装饮用水。饮用污染水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世卫组织5月14日宣布,巴士拉爆发霍乱,而且疫情可能迅速蔓延。这次霍乱爆发有很多原因,水源遭到污染是最主要的。 学校艰难复课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是巴士拉的大赫杰迪女子小学。英军上尉约翰·汤普森说,在战时和战争刚结束时,巴士拉的各所学校被洗劫一空,甚至连黑板和水管都被撬走了。英国政府已出资帮助重建学校,目前伊拉克南部已有两百多所学校得到重建,大赫杰迪女子小学便是成功范例之一。这座学校共有三百多名女学生,教职员工十几人。全校总共有十几间教室,每间教室都不大,桌椅板凳非常简陋。教室里根本没有空调,只是在讲台上方安装了一个吊扇。为了省电,吊扇的转速放在最慢档上,而此时巴士拉白天的气温已经超过40摄氏度,再过一个月,气温将更高,难以想象他们如何能抵挡滚滚热浪。学校的操场更是小得可怜,由于地面是未经处理的沙土地,孩子们奔跑之处便尘土飞扬。仅有的一两个秋千架和滑梯让成群的孩子们乐此不疲。而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则爬到墙头上羡慕地向里张望。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学校能复课她很开心,因为她一直担心没事可做的孩子会去捡拾和摆弄那些散落在城市各地的弹药。已有多起报道说,孩子们因误拾和摆弄弹药而被炸死炸伤。 此次救援中心工作人员带来的是由科威特学校捐赠的文具。孩子们在领到书包后,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脸上显露出的那种兴奋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校长穆斯塔法对记者说,以前,伊拉克中小学的课本内容多是宣扬萨达姆的丰功伟绩和阿拉伯复兴党的党史。萨达姆倒台后,美国方面已表示,要将课本中有关萨达姆和复兴党的内容统统删掉,改成“与国际接轨”、适合学生的科技和文化知识。记者看到一些孩子在领到新书包和新文具后,随手把印有萨达姆画像的旧课本扔到地上,兴冲冲地回家了。 我们的到来使学校的教师也像过节般的开心,但不少教师仍难掩愁容地对记者说,目前大部分伊拉克人的状况是,没电照明、没水饮用、没有工作。而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全家老少就得挨饿。目前教师的工资每月只相当于20美元左右,而且还不是每月都能按时领到的。 一名英语老师对记者说,她的丈夫在联军的轰炸中丧命。她每月的工资用来养活3个孩子已是捉襟见肘。眼下,她又怀有遗腹子,过几个月就不能上班了,不上班就意味着连20美元都拿不到,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另一位女老师则抱怨说,现在物价上涨的速度比火箭还快。拿同样的钱,今天还能买到的东西,可能明天就买不起了。上街买东西,付10块钱,老板只算6块,理由就是要把可能涨价的因素算在内(1美元约合1500伊拉克第纳尔)。 在巴士拉城内,记者看到伊拉克人在店铺里买香烟从不整条或整包地买,而是按支论,因为太贵了。6支普通香烟竟要2美元左右,一小包进口饼干或一听可乐要4美元,对于普通伊拉克人来讲,整包或整条的香烟简直就是天价。 医院缺医少药 位于巴士拉市中心的巴士拉总医院建于1917年,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医院,也是伊拉克第二大医院,要不是它主建筑楼顶上还飘着一面破旧不堪的红新月旗,很难从外表上认出它是医疗卫生机构。不少伊拉克人指着巴士拉总医院马路对面萨达姆时代的女政治犯监狱对记者说,萨达姆把国家的财富不是用于个人及其家庭的挥霍中,就是在全国建立无数座用来关押政治犯的监狱。的确从外表上看,与昔日贴有瓷砖装饰的女子监狱相比,破旧发黄的巴士拉总医院真是相形见绌。 据医院负责人介绍,目前巴士拉总医院共有床位600个,但收治的病人已超过1000名,不少人因没有床位就睡在地上,由于电力短缺,不少病房里不能使用空调或电扇,血污、伤口和人体散发出的汗臭引来成群的苍蝇,这样一家在伊拉克历史上曾赫赫有名的医院,在记者看来犹如一所难民营。这里不仅缺少药品和设备,医务人员也是少得可怜。白天还好说,一到夜里就基本没有人上夜班,因为谁也不愿冒着被抢劫的危险去上班。白色原本代表洁净和卫生,可这间医院的墙是灰色的,床单是灰色的,医务人员的工作服也是灰色的。据心脏病重症病房主治医师哈默德对记者说,别说搞卫生了,目前医院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很难按时发出,哪有钱雇人来清洗这些被单和衣服呢?再说附近的水源都早被污染。他对记者说,尽管有国际组织的救援,但医院所得到的药品和医疗机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无力付医药费或无药可救而死亡的病人越来越多。 在回科威特的路上,记者也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那就是巴士拉正逐渐恢复秩序。刚刚获得英军许可的伊拉克交警正在街上一本正经地维持秩序。另外有报道说,战前的2000名警察中已有500人重新穿上制服,武装抢劫和掠夺事件也呈下降趋势。 5月7日,战后恢复运营的第一趟列车出发了———从巴格达到巴士拉,再到乌姆盖斯尔,火车满载着人们对和平、安定的诉求开往春天。铁路交通的恢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伊拉克平民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完)(来源:新华网专稿)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