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逃亡的博弈分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6日12:20 国际先驱导报 | ||
美国航天学家和科技作家 朗德·辛伯格 根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萨达姆依然活着,而且他依旧在巴格达城里,从一个安全居所不断转移到另一个居所。 虽然我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我发现,现在的事情比较有趣。根据美国情报官 萨达姆及其家族的残暴已是臭名昭著,因此归还人质的做法看上去有点不像萨达姆的性格,但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这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有个经典的博弈论概念,人们称之为“囚徒困境”。 嫌疑人A和嫌疑人B因图谋抢劫银行未遂而被逮捕,关在两个分隔开的单独囚室里,彼此不能沟通信息。他们都更关注自己的自由,甚于共同的利益。一位聪明的检察官会向他们每人都提出如下提议:“你可以选择坦白或保持沉默。如果你坦白而你的同伙保持沉默,我会免除对你的指控并利用你的证词保证让你的同伙受到严惩。同样,如果你的同伙坦白而你保持沉默,他会获得自由而你会受到惩罚。如果你们都坦白,我就能肯定你们犯罪,但我会让你们都获得早释。如果你们都保持沉默,我将以非法持有武器罪起诉你们(实际罪刑较轻)。” 注意在这一模型中,两个囚徒都会被刺激去坦白,其结果要么是获得自由(如果另一人不坦白),要么是获得早释,结果都不错。最坏的结果是,自己不坦白而让同伙把自己推往犯罪的判决。 但是,关于这一博弈游戏最有趣的一点,如上例所表明的那样,是该博弈只进行一次,因此在两个囚徒间就没有合作点(即双方都不坦白)。如果单独不坦白而招致最坏结果,也没有任何办法惩罚陷自己于不利的同伙。但是,如果这是一个可以反复进行的博弈游戏,你可以在未来和另外一方还有往来,那么双方就会选择合作而不是背叛(在上例中就是二人都不坦白),因为合作能为双方带来最大价值。计算机仿真模拟的结果表明,有机体身上进化出合作的特征就是基于这种原理。 这一原理如何用来解释现在萨达姆的行为呢?他现在不是处在“囚徒困境”这种两难结构中,而是面临这样一个事实:他如今必须考虑未来如何与他的国民交往——这在以前他是从不用考虑的。 当萨达姆掌权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人民,无须惧怕有什么不良后果。现在时过境迁,逃亡路上的他却变得易受攻击。如果他利用过那些人质后,杀死他们或不给适当报酬,而这种消息传出去,那么他要寻找下一个地方避身,那么一个家庭将不会合作,因为这样的合作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 当他“朕即国家”时,无须行为得体;当他在一个无政府的国家中,他和大众处于相同地位,他却必须这么做。(张柯/译)#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