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中东日记(一):阿拉伯人就这样生活在以色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7日11:48 经济观察报 | ||
编者注:《经济观察报》于6月14日派遣记者奔赴中东以见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启动之后的行动和影响。这些记者每天会给新浪网发来独家日记,记录他们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本篇为日记系列的第一篇。 “以色列政府对待我们不像对待犹太人那么好。”马菲兹擦了擦嘴,对我们说道,“但是我还是愿意呆在以色列,在以色列我们有民主。”阿拉伯人马菲兹没有提到的是,在以 抵达耶路撒冷的当天中午,马菲兹和我们在Salah Ed-Din街上的一家烤肉店里吃“沙瓦姆”,一种阿拉伯式肉夹馍。店外,阿拉伯人穿梭在热闹和窄小的Salah Ed-Din街上,不时躲避着占在人行道上的小摊贩。红色的可口可乐罐闪现在几乎每个青年人的手中,映衬着年轻女孩儿们漂亮的时装和眼影。在杂乱地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钱币兑换处、饭馆、小卖部的街边,酒店工作人员马菲兹带我们买到了手机卡、国际长途电话卡和上网卡。酒店窗外的大马路,就是1967年的约以边界。从美国殖民地饭店直通向耶路撒冷旧城的赫罗兹门(Herod’s Gate),这一片就叫做美国殖民地(American Colony)。这家饭店的名字对当地人来说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刺耳,美国殖民地饭店甚至还被普遍视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耶路撒冷的主要活动据点。 但是从刘素的车里往外看,耶路撒冷显然不是我们中午见到的那个又脏又乱的城市。下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耶路撒冷的记者刘素接我们去她的办公室之前,先带我们绕着西城的市中心转了一圈。这边集中着以色列中央政府、议会、央行等重要机构,马路宽敞且干净。“政府的确对东区的市政建设投入不够,”刘素不同意阿拉伯人不爱干净是造成东区不如西区漂亮的原因。 Salah Ed-Din街所在的东耶路撒冷区,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犹太人不敢到这边来,”马菲兹说,“这里全是信基督教和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 “我能一眼就分辨出谁是基督徒谁是穆斯林。”马菲兹补充道,“就像你们能轻而易举地区别出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晚上吃饭,《明镜》周刊的Stefan Simons挑了东耶路撒冷一个环境很漂亮的阿拉伯餐馆。“不用担心,炸弹不会炸到这边来。”Stefan说,“阿拉伯人不会自己打自己。”(黄继新) 《经济观察报》供新浪网独家稿件,请勿转载。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