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日记(二):这就是内塔尼亚胡的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10:58 经济观察报 | ||
编者注:《经济观察报》于6月14日派遣记者奔赴中东以见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启动之后的行动和影响。这些记者每天会给新浪网发来独家日记,记录他们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本篇为日记系列的第二篇。 “放心吧,那里通用英语。”临行前,以色列驻华使馆的新闻官Amir Sagie曾试图帮助我们打消语言不通的担心。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对我们来说,这两 “所有的人都会说英语,”Amir补充道,“各种各样的英语。” 从理论上来说,以色列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大熔炉”。参与建立和扩大这个国家的犹太人,来自于亚、非、欧、拉美、北美等各个大洲。操持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推行希伯来语的使用和教学的同时,利用现成的英语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也成为了必需。除了英语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在以色列也有不少人会用。 苦难深重的犹太民族希望通过建立自己的一个国家,为全世界本民族的人提供庇护。1948年,随着以色列的成立,这一理想得以实现。因此,在以色列,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特点犹显突出。6月15日,在开车送我们回饭店的路上,国际广播电台驻耶路撒冷的记者陈庄指着道边一栋并不起眼的公寓楼对我们说,这就是内塔尼亚胡的家。前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是这一届内阁的财政部长,官居显要,尽管其住宅周围每日要进行数次安全检查,但是附近却不见令人畏而远之的铁丝围墙和武装警卫。 内塔尼亚胡是目前仅有的几个仍然坚持住在耶路撒冷的政府高官。尽管如此,以色列政府官员与人们——至少与新闻记者——的距离并不遥远。不管是总理,还是各部部长,他们与记者之间只隔着一个发言人,而每个发言人的手机号都是向记者公开的。你只需拨电话过去,“哈罗”一声,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就可以直接了当地说:“呃,我想采访沙龙。”当然,不是所有的采访要求都会得到批准。沙龙可能见你,也可能不见你,而且后者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但至少,你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会陷在无聊的官僚泥淖里,划拉半年也不知道自己会划拉到哪个地方。 然而,以色列的这种平等却更多是给犹太人准备的。尽管阿拉伯学生完全可以向6月17日那样在特拉维夫大学的讲堂里向前总理巴拉克提问,但是他们却不一定能拥有以色列国籍。在当今世界上,以色列也许是仅存的仍然奉行“血统决定论”的国家。以色列的建国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但是要想成为犹太人,只有两种方法:一是三代之内的母系血统是犹太人,即你的母亲或者祖母是犹太人;二是成为犹太教徒,但同时犹太教是不承认“皈依”的,也就是说,你只有生在犹太教徒家庭里,才能算是犹太教徒,后天改投犹太教门下(convert)并不能让你自动获得犹太人的身份。 6月17日,在特拉维夫大学逮到了参加“2000年戴维营峰会回顾”论坛的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自觉不枉此行,尽管这一天的讲会因为演讲者的恼人口音令我们一直昏昏欲睡。(黄继新) 《经济观察报》供新浪网独家稿件,请勿转载。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