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对美国为何如此强硬 历史造就不屈性格(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16:02 新华网 | ||||
6月21日,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吴拉姆-礼萨·阿加扎德在首都德黑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伊朗将继续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不放弃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权利。 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每每站出来对德黑兰说三道四,都会遭到迎头抨击。前不久,美国人指责伊朗窝藏拉丹的“基地”成员并秘密执行核计划,英国人也指责伊朗在伊拉克插了一杠子。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美国的指控嗤之以鼻:“美国人要我们这样做或那样做,才能除去‘邪恶轴心’国的帽子?这是什么话?他们(美国政府)以为自己是谁?” 近来,美国又不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进行核武器的研发工作,并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施加压力,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突袭检查。伊朗政府驳斥了美国的指责,申明伊朗并未寻求发展核武器,并认为国际社会应当承认伊朗有权获得用于和平目的的先进核技术。 许多人会问:伊朗为何这么强硬?其实,“善来善往,恶来恶去”,一直是伊朗人处世的原则,是伊朗民族和宗教的苦难历史、昔日帝国辉煌的荣耀以及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惨痛教训交织造就了伊朗人顽强的性格。 历史造就不屈性格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但从公元7世纪以后,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随着阿拉伯帝国征服伊朗高原,昔日辉煌的波斯帝国语言、文字、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被席卷而去,在阿拉伯人的刀剑之下,伊朗人抛弃了信仰千年之久的国教祆教,皈依伊斯兰教,接受了阿拉伯语言、文字甚至风俗习惯。 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伊朗人终于通过挤入宫廷内阁,逐步复兴和保护了一些波斯文明,但蒙古人的铁蹄又踏平了伊朗高原,随后又是突厥人的清洗和阿富汗人的入侵。近代史上,各族纷争,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峙,以及后来被英、法、俄、美等列强瓜分,使伊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伊朗才完全收复了各种主权。 一战后,伊朗新军首领礼萨汗发动政变建立巴列维王朝。巴列维国王认识到必须通过革新才能强国,因而推行政教分离和“全面西化”的政策,强行要求伊朗人改变自己的宗教传统和风俗习惯。巴列维政权这一亲西方的政策又一次使伊斯兰教什叶派遭受重创,大批宗教人士受到排挤甚至流放。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什叶派才又一次在伊朗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政权。这种民族和宗教的曲折历史造就了伊朗什叶派穆斯林顽强而不屈的性格。 帝国美梦留下憧憬 波斯帝国灭亡后,伊朗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昔日帝国辉煌的向往和憧憬。在伊朗,只要谈到波斯帝国的辉煌,人们就会眉飞色舞地说:“我们也曾辉煌过,我们也曾强盛过!” 在被伊朗人奉为伊朗“史记”的《列王纪》中,伊朗最著名的诗人菲尔多西记述了伊朗自开天辟地以来的历代帝王的历史:伊朗国王费里顿曾一统天下,成为世界霸主,后来将帝国一分为三,由其三个儿子分别统治。菲尔多西所记述的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而是伊朗人远久以来的一个梦想。从公元前7世纪波斯人居鲁士创建波斯帝国,伊朗历代诸王不断征战希腊、罗马,甚至远征埃及,将帝国的版图从印度河流域延伸到地中海南北岸。有史学家认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之所以要焚烧波斯帝国的皇城波斯波利斯,就是因为波斯帝国的国王大流士曾经洗劫希腊的都城。 昔日的帝国辉煌使得伊朗人非常骄傲。在波斯语中,“伊朗”这个词来源于“雅利安”,意为“高贵者”。这种民族优越感和帝国梦交织在一起,使伊朗人有一种决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昔日伤疤难以忘怀 巴列维王国时期的伊朗曾经是美国的重要盟国,但美国在伊朗人心目中的形象却一直很糟糕,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历届政府一再干涉伊朗的内政,甚至多次参与颠覆伊朗的政权。伊美关系中的这一伤痕让伊朗人难以忘怀。 美国势力早在二战期间就渗入了伊朗,战时美国人米尔斯曾一度担任伊朗的财政总监,控制着伊朗的经济命脉。 20世纪50年代初期,伊朗民族主义领袖、首相摩萨台宣布将伊朗石油国有化,因而成为英美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英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摩萨台政府,帮助逃亡国外的巴列维国王重返伊朗。 20世纪70年代后叶,伊朗国内反国王运动高涨。1977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人权问题上不断向伊朗国王施加压力。而在巴列维政权危机四伏之际,美国又将其抛弃,要求巴列维国王“为了他本人以及伊朗的最高利益”离开伊朗。1979年巴列维国王最终在绝望中离开伊朗,这个王权宣告垮台了。 在与伊朗新政权的交往中,美国的行为也大大伤害了伊朗人。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曾透露,美国曾与伊朗政府达成协议,伊朗帮助解决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问题,美国则将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然而在美国人质问题得到解决后,美国却将自己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 1998年,伊朗总统哈塔米在接受美国CNN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府对伊朗的外交政策和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伊朗人民的感情。1953年美国直接参与了推翻伊朗摩萨台政府的政变。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一直对伊朗采取敌视政策。在继1993年推出“双重遏制”政策之后,美国相继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通过“达马托法”,禁止第三国公司在伊朗石油和天然气业进行投资。美国甚至以军事相威胁,国会还拨款2000万美元试图颠覆伊朗政权。美国在伊朗的这些劣迹,加剧了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 布什主义备受关注 随着萨达姆政权的垮台,被美国划入“邪恶轴心”的伊朗越来越认识到“布什主义”的核心内容“先发制人”的危险性。 早在伊拉克战争前,伊朗领导人和官员在各种不同场合就已经指出,美国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其目的并不在于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是要进一步控制中东,从而称霸全球。伊朗地处世界两大能源基地海湾和里海之间,扼守海湾的门户霍尔木兹海峡,并横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间,这一地理位置使伊朗认识到,美国迟早要对自己下手。而且鉴于这一地缘政治,美国将对伊朗采取的手段可能会与伊拉克大不相同,会更多地倾向于通过伊朗内部混乱来达到颠覆伊朗政权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直接的军事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的强硬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遏制国内外反政府势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美国的决策。 据报道,美国政府内鹰派的强硬路线已引起鸽派的不安,一些民主党人也相当不满。一些美国官员已经提醒布什政府,如果华盛顿对伊朗进行破坏,试图颠覆伊朗政权,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混乱,并将严重地挫伤伊朗正在兴起的改革派,美国政策不仅会使正在不断秩序化的、民主化的伊朗陷入新的混乱之中,而且会进一步破坏中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很多美国官员强调,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和稳定问题,而不是伊朗政权更迭问题,因为伊朗的安全与稳定必将对海湾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