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中东记者日记(9):以军伯利恒撤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3日12:29 经济观察报 | ||
丹·罗西安正在往脸上扑粉。黑人罗西安穿着深色的西装,站在广场上,凝神前望,我怀疑他并不是在看广场另一头的那个清真寺。罗西安带着眼镜,但是没有打领带,我感觉很心安,这时候的马槽广场气温将近40度。假如我是罗西安,假如他们要逼我打上领带,我担心我会热得发起癫来,突然跳起来一口咬掉摄像师的头也说不定。 丹·罗西安是CNN驻耶路撒冷记者。我们没有上前跟他搭话,一来没什么话可说,二来 但是我们没有工夫上去搭讪,马槽广场太拥挤了。7月2日下午3时的伯利恒,兼作市中心及停车场及耶稣诞生地的马槽广场,人声鼎沸,胜友如云。 事实证明,不把车开进伯利恒是一个英明的决定。下午2点半,在周轶君的建议下,陈庄把车停在了伯利恒检查站外,我们步行穿过检查站,随后搭乘出租车直奔市中心。国际广播电台驻耶路撒冷的陈庄、新华社驻加沙的周轶君和我们一行四人在马槽广场跳下出租车时,发现这里记者已经堆成了山。广场停满了车,不是记者们自己开来的,就是记者们乘坐的出租车。停车场外的空间,则被摄像机、转播车、记者,以及和记者一块儿四处溜达、向记者们兜售首饰和口香糖的小贩们瓜分掉了。 据说,今天下午4时,将在马槽广场举行巴方警察从以军手中接管伯利恒的仪式,这是我们来伯利恒的原因,这当然也是各国记者济济一堂的原因。我们碰见了新华社驻耶路撒冷的高学余和蒋国鹏。老高是摄影记者,在昨天巴以双方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的新闻会上,老高带着我们抢了一个拍照片的好位置。小蒋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会说希伯来语的中国人。他们俩一早就赶过来了,他赶到伯利恒郊外拍到了撤退的以军士兵。 我们决定不给马槽广场上的“国际记者会”添乱,趁着还没什么事发生,我们钻进了广场东边的圣诞教堂。在这个建在耶稣诞生地之上的古老教堂里,我们偶遇带我们二进加沙的fixer尼达尔,打了几个哈哈之后,我们便从教堂低矮的入口处重又返回广场。 在陈庄和周轶君的带领下,我们一头扎进了广场下的警察局。新制服还没到,警察们都还穿着便装,在警局里七言八语地和周轶君攀谈起来,令不会阿拉伯语的我们几个羡慕得紧。 特种警察萨义德(Saed)似乎是警局里惟一一个会说英语的。“这是我在监狱里学的。”当我们夸他英语好时,萨义德腼腆地笑笑。11年前,萨义德因为向以军投掷石块被关了三年,出狱时已习得了一口流利——如果你对“流利”的要求并不高的话——的英语。随后,萨义德加入了巴勒斯坦特警部队,中途还去智利接受过培训。这些似乎为萨义德赢得了在这里的尊敬,我们走出警察局溜达了一圈后再返回警局时,外屋的小伙子“啪”地冲里屋敬了一个军礼,假作正经地叫道:“Captain Saed!” 后来发现,以军平时并不驻扎在伯利恒城内,而撤军行动早在今天凌晨就完成了,看仪式的想法恐怕要落空。4时许,长得颇有些好莱坞的伯利恒市警署署长阿布·穆赫穆德(Abu Muhmoud)踱进了警局,警察们开始领新制服。尽管这套装束需要自己掏100美元买,这么些年来头一回穿制服仍然令小伙子们难抑兴奋。 步枪也在分,但数量并不多,一共也就七八支。萨义德分得了一杆,被人拽着四处合影。广场上还是人挤人,没有什么交接仪式,换上了新装的警察们也就稀稀拉拉地在警局门口给记者们拍照。随后,不成队形的一帮警察朝着圣诞教堂走去,以他们为背景,被强烈的阳光晒得皱起了眉的丹·罗西安对着镜头说:“教堂的钟声正在响起……”(黄继新) 《经济观察报》供新浪网独家稿件,请勿转载。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