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约旦使馆爆炸案是伊拉克游击战的转折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11:40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8月11日电 约旦驻伊拉克使馆8月7日遭炸弹袭击,共造成7人死亡,65人受伤。媒体认为这起爆炸案标志着伊拉克游击战争逐渐升级过程中的战争策略的转折点。 《约旦时报》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袭击约旦在巴格达的使馆?这一针对约旦的破坏行为目的何在?”约旦认为这起爆炸案是“胆怯的恐怖主义的活动”。约旦一直支持着伊拉克人民,约旦领导人也坚定地表示了“反对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 法国《国际信使报》报道,据约旦外交部长巴克称,在这场造成11人死亡、65人受伤地的爆炸案中,并无约旦人死亡。爆炸发生后,一些愤怒的伊拉克人还冲进使馆进行破坏。 对此,安曼的《AdDoustour》日报做出一个假设性解释:爆炸案的发生是由于安曼方面同意为萨达姆的两个女儿提供避难所。但是约旦当局否认了这种假设。巴克认为“从爆炸案的严重程度来看,该案在一周前就已经策划了”。 安曼的媒体普遍认为,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宿敌可能将把仇恨转嫁到约旦政权上,因为约旦在美军入侵伊拉克问题上持了支持态度。另外,约旦还积极参加了国际的反伊斯兰主义分子网络的斗争,从而使自己树敌。 游击战的初步升级 美国《基督教科学监察报》评论说:“这些天在伊拉克,不一定是美国人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美军始终受到威胁。”即使美军不再遭受袭击出现伤亡,但是他们仍然要承受在巴格达街头的巷战和爆炸案。这标志着伊拉克反美游击战的逐步升级。 对于约旦使馆爆炸案发生的动机,《基督教科学监察报》认为是由于约旦拒绝承认在伊拉克仓促成立的临时政府。安曼方面希望伊拉克由“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管理伊拉克。 该报透露说,伊拉克临时政府委员会成员之一的艾哈迈德·加拉比近期对约旦的态度提出了批评,认为约旦“拒绝看到伊拉克现状,不愿与伊新领导人合作”。加拉比本人曾在约旦生活过数年,后因贪污公款而被指控,并于1989年被判处22年徒刑。 该报分析说,鉴于上述诸多原因,可以说伊拉克人总体来说是反对美军进入伊拉克的,他们有理由将仇恨发泄到约旦方面。 联合国须重返伊拉克 伊拉克游击战的战术转变加大了美军的压力,联合国重返伊拉克的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纽约时报》称:“还不清楚约旦使馆爆炸案的肇事者是谁,但是这起爆炸案不同于以前。”在这之前,伊武装分子“倾向于打击军事目标,并是由持轻武器的小股分子作案”。但这次,“目标是外国政府,牺牲者为平民。恐怖活动出现在伊拉克首都的心脏地带。”《纽约时报》还指出:“爆炸正好发生在美国驻伊当局重组伊拉克警方并令其保护巴格达重要据点之后。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权利的移交是否还能继续。” 《金融时报》指出:“华盛顿应停止自吹自大,并求得联合国的帮助。伊拉克临时政府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居民的基本生活要素如水、电等都无法满足,医疗也无法保障。时间拖延得越长,就会有更多的人死去,包括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局面将变得难以收拾。”该报指出,美国别无选择。为了在伊拉克抽身,“驻伊军队必须要指望联合国安理会签发新的决议,以批准那些曾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国家介入进来,参与伊拉克的重建与治安工作中来。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