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BBC大“闹”英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0日10:43 南方日报
  螳臂当车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眼中,这似乎并不是难事。在过去两个多月内,BBC不但用“螳臂”遏止住了“大车”,而且还令“大车”的主人唐宁街10号麻烦频频,难怪西方人都将其称为英国的“第四权力”。

  然而,胳臂拧大腿难免造成两败俱伤。在BBC给布莱尔政府制造出一揽子麻烦的同时,这“第四权力”的身后也摆着一个烂摊子。如今,许多人都在展望BBC的前景,但持乐观态度者却少之又少。

  报道英政府夸大伊拉克威胁

  推开英国“情报门”

  武器专家凯利割腕自杀;布莱尔承认面临“个人危机”;国防大臣胡恩可能“代人受过落马”

  自今年5月底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安德鲁·吉利恩推开英国“情报门”直至7月17日英国国防部生物武器顾问戴维·凯利割腕自杀,BBC在这起事件中始终振振有辞。该公司寸步不让的态度不但使英国政府感到恼火,而且也令许多英国人从原本支持BBC的立场转至无心过问的态度。

  凯利之死无疑使英国政坛“情报门”风波骤然升级。唐宁街10号自然也把一切罪责转加到了BBC的身上。包括《卫报》等老牌报纸在内的不少英国媒体都认为,BBC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使凯利成了牺牲品”。此后,英国政界要求BBC反省的呼声也日趋响亮。来自凯利所在选区的保守党议员罗伯特·杰克逊甚至明确要求BBC董事长加维因·戴维斯引咎辞职,并提出BBC总经理格雷格·戴克也应“考虑一下自身的处境”。

  进入8月以来,英国“情报门”事件又出现两个新变数。其一是英国国防大臣杰夫·胡恩有意在这一事件中为政府充当“替罪羊”并为政府承担责任;其二是首相布莱尔首次提出自己因“情报门”风波而面临“个人危机”。

  本月10日,英国《星期日快报》报道说,一旦负责凯利之死调查的资深法官赫顿递交了他的调查结论报告,英国国防大臣胡恩就将引咎辞职。《星期日电讯报》17日也称,胡恩本人已经向他的政治密友表态说,他有可能会“代人受过而落下马来”。倘使果如其言,那么BBC这篇报道的“价值”就远非用“新闻性”一词可以概括了。

  一篇报道“毁掉FBI卧底‘基地’绝密计划”

  惹恼美国特工

  除了在英国国内,一名BBC记者日前的一篇报道还使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伤透了脑筋。该记者本月发表的一篇报道称,FBI逮捕了向恐怖分子出售导弹的英国武器商。此后,美国《新闻周刊》公开批评该报道毁掉了FBI派卧底渗透进“基地”组织的绝密计划。

  但17日,这位愤怒的BBC记者汤姆·曼格尔德决定起诉这家美国杂志以维护自己的清白。目前,他已经聘请一家律师事务所准备对美国《新闻周刊》提起诉讼。

  此前,《新闻周刊》曾报道说,美国司法部官员认为曼格尔德的报道使他们无法再说服这个英国武器商为美方充当卧底。英国人赫迈特·拉哈尼本月12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被FBI逮捕。据称,他想向恐怖分子出售一种尖端的俄制地对空导弹,不幸的是,交易的对方实际上是FBI特工。

  拉哈尼被捕仅几个小时之后,英国广播公司就将这个消息捅了出来。曼格尔德在报道中称,拉哈尼10日从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乘班机前往美国新泽西,当时已经有包括俄罗斯和英国情报机构在内的特工同乘一架班机盯上了他。然而新泽西州司法部长克里斯蒂却表示报道并没有影响到此次行动的结果。他说:“这项调查已经进行了18个月,此次计划完全按我们预想而实施。”

  BBC发言人17日表示:“很明显,克里斯蒂的话表明英国新闻媒体并没有破坏调查行动,因此曼格尔德才充满信心地聘请了律师来启动诉讼程序。”

  为调查揭发英国警察部门的阴暗面

  派记者卧底警方

  此纷争未消,彼矛盾又起。英国警方16日宣布,一名BBC记者日前被伦敦警方“收监”,原因是“在政府部门从事卧底工作”。按照英国《每日快报》的描述,这名记者化作“见习警官”的身份潜入警察局的目的是为了调查英国警察部门内部所存在的制度种族主义。

  消息传出,全英警界哗然。作为依靠纳税人生存的服务机构,英国各警署对此事件反应强烈。事发所在警署曼彻斯特警察局更是拿出“违反入行宣誓、违反人权”的论调直接攻击BBC。此番较量,BBC态度略微低调,但它仍然辩解说:“卧底是为了调查,调查是为了揭发警察队伍中的阴暗面,而阴暗面则是民众喜闻乐道的事情。”

  《每日快报》18日的文章说,鼹鼠事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情,但在新闻行当中并不鲜见。“BBC的问题在于他们把自己人安插到了不该安插的地方……警察局有其严肃性。”到目前为止,警方还没有公布这名记者的姓名和具体资料,BBC方面也没有披露这名卧底记者的详细资料,只是透露该记者今年只有20多岁。

  据英国媒体称,此人曾在BBC文献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为执行这次卧底任务接受了专门的训练。《卫报》、《泰晤士报》等英国主流报纸18日均发表文章表示,BBC此次“又惹祸上了身”。

  BBC的表现引发人们思考

  “第四权力”还是“街头小报”?

  BBC的表现也激发出人们对BBC是否在“滥用权力”问题上的思考。英国议会下院领袖彼得·海因上月曾用“街头小报风格”描述BBC有关政府伪造夸大伊拉克威胁的情报的报道,政府中不少幕僚也颇有“同感”。

  在最近几个月内,BBC已经与上至英国首相和内阁、军情五处,下至地方警局发生了数次矛盾。对于BBC的做法,英国有关部门已经多次提出警告。英国一些传媒业评论家认为,作为英国大牌媒体,BBC能在第一时间独家播出有关英政府为对伊战争寻找借口而肆意篡改情报部门提供信息的事件,体现了大媒体的风范和分量,但BBC在处理这一重大事件上确实存在有争议的地方。

  他们认为,对BBC来说,最具杀伤力的是其消息来源单一,可信度有折扣。BBC在凯利自杀的第二天公开承认,凯利博士是其有关情报事件的主要新闻来源。如此重大的新闻,BBC在操作中居然只根据单一消息来源就作出判断向全球播发,确实有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工党政府也因此指责BBC将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公诸于众的做法,要其公开道歉。

  当然,也有人为BBC辩护说,作为特例,单一新闻源的做法也有其合理性。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系教授斯蒂芬·巴奈特则在《卫报》上撰文说,在国防和安全这些容易触犯保密法的领域中,记者采访很有难度,愿意开口的消息人士不多,然而这些领域又特别需要新闻监督。如果一旦有人开口,就像BBC为自己辩护的那样,“哪怕仅是个消息也应该报道出来。”

  吃政府喝政府还批政府

  BBC“皇粮”堪虞

  作为公共服务性质的BBC并非商业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强制性收取的电视执照费。出于对BBC的管理和规范,BBC与政府之间有一份《BBC宪章》,每10年由公司和政府协商更新一次。

  正是由于BBC吃“皇粮”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与英政府之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BBC的高层人事,包括总经理和总编一般都由政府任命,而这些人士与英政府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任BBC总经理格雷格·戴克在被任命之前就曾向工党捐赠了约7.5万美元的款项,而现任董事长加维因·戴维斯之妻则是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顾问。

  尽管如此,成立于1922年的BBC始终坚持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报道原则,其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广播网络也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由于BBC的强大影响力,英国政治家们都希望能对其施加影响。但是,这与BBC的独立客观原则相悖,因此也引发了BBC和政府之间的不少矛盾。

  不过,BBC此番与政府的危机冲突与历次都有所不同。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事件的发展,BBC将面临两种命运:或者是被政府切断财路,让其成为商业性电视台;或者是更换高层人事,让政府认为更可靠的人员来接管。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次危机事件发生,BBC在英国传媒业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随着独立的商业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的冲击及网络和数码技术的发展,BBC的受众份额已经比从前减少了许多。有评论认为,BBC此次惊曝独家新闻与政府较劲也是迫于竞争压力的无奈之举。

  相关资料

  BBC与英政府摩擦史

  熟悉BBC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它与政府产生摩擦的历次事件中,几乎都是以战争为背景。因此,此次摩擦产生之后,美国《纽约时报》7月初曾戏称BBC患上了“战争综合症”。

  ——1956年,BBC有关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报道,引起政府强烈的不满,时任英国首相的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甚至准备取消BBC的海外报道权。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BBC“旧病”重犯,其中一个细节是,BBC在报道时,使用的是“英国军队”,而不是“我们的军队”,这使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大为光火,指责BBC偏袒战争对手阿根廷,BBC时任董事长阿利斯特岩·米尔恩因此还被传唤至议会并遭责难。

  ——1986年,当时的保守党主席诺曼·特比特对BBC报道“美军空袭利比亚”一事的立场非常不满,指责其报道失真。他谴责说:“我并不是想欺负或者故意贬低BBC,我是想提醒他们,在需要讲原则的时候就要坚持原则。”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由于BBC大幅报道伊拉克战事,被戏称为“巴格达广播公司”(英文缩写也是BBC);1999年科索沃战争,BBC又被戏称为“贝尔格莱德广播公司”(英文缩写也是BBC)。

  本版撰文:新华社记者 凌朔 图片说明:

  8月1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左)与夫人一起抵达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准备动身前往加勒比海地区度假。英国当天正式启动关于凯利死亡事件的独立司法调查。负责调查这一事件的高级法官赫顿勋爵在首次听证会上表示,他将要求首相布莱尔、国防大臣胡恩等人接受质询。(图1)

  8月13日,BBC新闻部主任桑布鲁克抵达伦敦的皇家法院,接受关于凯利死亡事件的质询调查。(图2)

  凯利自杀使英国“情报门”风波骤然升级。(图3)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说一口流利英语,其实不难? MBA联考培训特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性爱不仅是能力,更是心灵的释放和情感上的温存……
非常笑话
妻子:我患病卧床你却到外面跳舞!丈夫辩解道:…
图片
铃声
·[那 英] 一笑而过
·[孙 楠] 你快回来
·[陈 琳] 爱就爱了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魅力男人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无底内衣无敌女人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易趣买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好消息:8月11日-20日订阅非常笑话的用户有机会获得数码相机或摄像机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