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产率和美国经济增长奇迹之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4日14:45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单位小时产量的增长(更广为人知的说法是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来源。生产率每年增长3%,还是1%,其结果会大相径庭。如果是3%,则说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能在一代人时间之内翻一番;如果是1%,则说明同样翻一番需要三代人的时间。 自1970年以来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仿佛都一直坐在经济汽车的后座上,生产率的增长时断时续,年均增长率只有1.4%,而欧洲的年均增长却大大超过了2%。但是自1995年以来,奇 但是,美国在ICT领域这种所谓的领先地位也有很多让人费解之处。英特尔和微软在爱尔兰和欧洲其它地方生产芯片,或者开发软件,而且在ICT的很多领域,欧洲人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有,ICT中的C(通讯)呢?众所周知,在移动电话领域,欧洲很早就因采用了GSM标准,把多重标准、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美国远远甩在了后面。毕竟,世界上三大移动电话品牌中有两个是爱立信和诺基亚。 两周前,美国政府调高了过去两年间生产率的数字,还发布了2003年第二季度的数字--该季度的增幅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5.7%。所有这一切,都使得生产率之谜越加费解。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生产率的长期趋势是保持每年2.8%的增幅,将1995年之前的增长率整整提高一倍。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新的悖论。将1995-2000年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归功于1990年代末ICT投资热潮的研究需要作出一些解释了。2000年后,ICT投资热潮消退,股市狂泻,但生产率的增长却有所加速。既然ICT的增长消退,而生产率的增长加速,那么在ICT投资之外,肯定有什么别的东西在创造着美国奇迹。 这一问题的部分答案是研究有误。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这些研究居然认为,一小块电脑硬件,或是一部分电脑软件,在刚刚生产出来、还没有交付到用户之手的1998或1999年,就已经对生产率产生了充分影响了。我们几乎全都花了很长时间学习如何使用电脑的硬件,软件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中谁能够夸口他们在使用Microsoft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第一天,就像和现在一样熟练?谁没有经过漫长而痛苦的学习过程?因此,这些研究夸大了90年代末经济繁荣期ICT投资的益处,而对该投资在新世纪的延迟收益却轻描淡写。 另外一个相关的答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ShinkyuYang和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Brynjolfsson)提出的。他们将ICT投资看成冰山,被政府所衡量的是冰山看得见的部分,而水面下看不见的部分则是“无形的”、有助于生产率提高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机构重组、商业行为再造、对电脑和软件用户的正式、非正式培训等。1990年代末,冰山的两个部分都迅猛增长,大批程序员、咨询顾问和培训师受聘,从事增加那些潜在的无形资产的活动。生产率的增长--即每小时的产出 -- 被低估了,因为计算公式中产出作为分子不含无形资产,而分母却包含产生这些无形资产的所有劳动时间。 在ICT热消退之后,形势有所逆转。所有那些宝贵的无形投资都已到位,帮助企业用更少的生产工人,生产出更多的产出。另外,那些程序员、咨询顾问和培训师都已被解雇,现在正在大街上找工作。因此,产出提高了,雇员人数却下降了,自然会产生爆炸性的生产率增长,正如我们现在从美国的数据中所看到的那样。 与此同时,欧洲的处境如何呢?资料显示,在使用ICT最多的产业,尤其是零售业,欧洲的业绩最差,而零售领域恰恰是美国的最强项。美国的零售业生产率的业绩全来自于1990年以后新开的商店,而不是现有的老店。 这些新商店是沃尔玛、美国家庭用品公司(HomeDepot)和BestBuy这些“巨无霸”建设在州际高速公路交汇处和市郊绿地,也越来越多在市内开设。这些新商店规模大、开放性高、交通便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淘汰了那些小商店,提高了美国整体零售业的平均生产率。 尽管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欧洲在很方面对现代零售业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比如城市绿带、土地使用限制,还有禁止公司降价的法律。这固然保护了传统的小商家,但使得新型高效的零售商难以发展。这只是横跨大西洋的诸多文化鸿沟之一。很多欧洲人对零售业的生产率漠不关心,却极力主张避免美国那种滥用土地、放弃使用公共交通的做法,结果形成过于分散、能源浪费的大城市地区。 欧洲在战后的大部分时期都在追赶美国;有些欧洲国家的生产率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增长率差距,欧洲将会不断下滑,用不了多久,它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它这种保护旧事物,忽略新事物的做派,到底还能维持多久呢?(来源:《金融时报》/罗伯特?高登)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