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色小说作家到“副首相”--布莱尔贴心人黯然辞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3日13:07 世界新闻报 | |
《世界新闻报》驻英国记者 牛道斌 英国首相高级顾问、政府跨部门信息小组负责人坎贝尔近日宣布辞职。他是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自杀事件的焦点人物之一,尽管他宣称自己的辞职与凯利案无关,但仍引起了英国舆论的一片猜测。 从写黄色小说起家 坎贝尔出身于英格兰北部奔宁山区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兽医家庭。从英国剑桥大学现代语言学专业毕业后,坎贝尔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为法国一家名叫《论坛》的男性杂志写黄色小说。当时,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笔名:里维埃拉的舞男。 不久,坎贝尔到英国《镜报》做实习记者,真正开始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而且一路顺风。到29岁时,坎贝尔已升任英国《今日报》的新闻编辑。但这份报纸发行不顺,坎贝尔为此差点精神崩溃,大病一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曾“一度离开了这个星球”。后来,坎贝尔出任《镜报》和《星期日镜报》的政治新闻编辑和专栏作家。1993年至1995年间,他还曾担任《今日报》的专栏作家。 在新闻界从业的同时,坎贝尔1987年到1992年间还担任了当时的英国反对党工党领导人尼尔·金诺克的非正式顾问。1994年,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将坎贝尔拉入了自己的阵营。据说,布莱尔对当时正在法国度假的坎贝尔软磨硬泡,终于说服坎贝尔做了自己的新闻秘书。 事实上的“副首相” 坎贝尔果然不负厚望,上任不久就使工党与支持执政党保守党的媒体的关系大为改观。不久,身为反对党领袖的布莱尔的文章就出现在《太阳报》和《世界新闻周报》等右派报纸上。坎贝尔为布莱尔领导工党赢得1997大选立下了汗马功劳。布莱尔担任首相后,坎贝尔理所当然成了首相首席新闻发言人。 在首相府工作期间,坎贝尔苦心经营着一套令人敬畏的政府新闻发布体系,不仅有效地传达政府的观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媒体的新闻报道。坎贝尔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般新闻发言人。布莱尔不管什么事都要事先听听他的意见,从制定政治战略到发表演讲,甚至在演讲中的具体用词,他都要咨询坎贝尔的意见。布莱尔在悼念已故王妃戴安娜时曾称她是“人民的王妃”,据说这个称号就是坎贝尔的创意。 坎贝尔与布莱尔的关系非同寻常。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布莱尔访问美国,对其表示支持。他在结束访美回国的的飞机上准备接受两名记者的采访,这时坎贝尔咧嘴笑问布莱尔是不是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处理了,随后他又将脚放到布莱尔身前的桌子上说道:“凡是接受记者采访时间超过20分钟的首相,显然是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布莱尔则报之以讪笑。 2001年布莱尔带领工党再次赢得大选后,坎贝尔从前台走向了幕后,出任首相顾问、政府跨部门信息小组负责人,更多地研究长远战略问题。之后,随着布莱尔身边的一些心腹顾问陆续退出了首相府,坎贝尔的影响继续扩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以致于一些人在背后议论说,坎贝尔实际上已取代副首相普里斯科特,成了事实上的“副首相”。 没能见好就收 其实,坎贝尔早在2001年大选后就生出了急流勇退的想法。今年4月7日,布什、布莱尔在北爱尔兰会晤时,坎贝尔向布莱尔正式请辞,据说布莱尔当时同意他今年夏天隐退。没想到,坎贝尔还没来得及“见好就收”,就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暴。今年5月底,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吉利根在报道中指控英国政府涉嫌渲染伊拉克武器威胁证据报告,之后他又在英国《星期日邮报》撰文,称渲染该报告的“黑手”就是首相顾问坎贝尔,一下将坎贝尔推向了这场政治风暴的中心。吉利根的秘密消息源--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在其身份被曝光后自杀身亡,更使布莱尔政府陷入执政6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人们普遍预测,坎贝尔在这场危机中将“在劫难逃”。 坎贝尔最终选择在8月29日宣布辞职。虽然他解释说,他的辞职与凯利死因调查无关,很多人仍然认为,坎贝尔是在试图以自己的辞职为这场剧烈的政治风暴压压火。 不会销声匿迹 不过,英国舆论并不认为坎贝尔会从此在政界销声匿迹。有媒体猜测,坎贝尔将会继续发挥作用,为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赢得第三次大选提供战略咨询。也有媒体称,布莱尔已经为坎贝尔出任上议院议员秘密铺平了道路。 坎贝尔在辞职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会再接手“责任重大”的工作,但他对政治、写作和新闻传播的兴趣不会减。他还将为白血病慈善协会多做一些工作。坎贝尔在唐宁街10号工作6年来一直坚持写工作日记,有行家估计,他如果出版这些日记,将可获得高达100万英镑的稿酬。一些出版商早已蠢蠢欲动,打这些日记的主意,不过坎贝尔表示,他不会立即出版自己的工作日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