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英国、印度……外国中学生怎样择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8日13:58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面对中国的择校之风,很多家长十分头痛,花钱费力不讨好。那么国际上是怎样处理择校问题的呢?我们不妨去了解一下。

  美国:亚裔制造择校热
  国内外的一些教育专家似乎普遍认为,美国教育最成功的部分是它的研究生教育和大学教育,而基础教育则是最薄弱的环节,美国的一些教育专家甚至用危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而近年来大批亚裔移民进入美国,给美国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此,在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有了较大举动,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教育界还将一些标准化考试引入了中小学,对学生结束某一门课程,毕业和大学录取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专门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各类补习班应运而生。

  在纽约,有着第二中国城之称的皇后区法拉盛,亚裔人口不到4万,但由韩国人和中国人办的各类补习学校却有30多家。在街上随便拦住一个亚裔孩子,恐怕十有八九都上过补习学校。也许是补习学校的功劳,纽约的几所在全市范围内招生的所谓特殊高中里有不少亚裔学生。

  目前,亚裔在一些美国名牌大学中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在人口中的比例,在纽约的一些特殊高中里,亚裔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一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华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有出息,做人上人;而未能出人头地的华人,则把心血花在下一代身上,指望在子女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华人在子女的教育上都舍得投资,也肯花时间和心思。学区的好坏是一些华人购房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他们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省,也不惜花高价在好学区置下房产,好让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而一些来美国时间不长,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新移民,就想出了借用在好学区的朋友的地址让孩子跨学区上学的变通办法。但是,此类事情一多,难免引起学校当局的警觉。过去只要学生家长提供可证明住址的电费单据就可入学,而现在校方还会派人登门调查。

  然而,并非所有上了特殊高中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名牌大学,一些亚裔学生主要是靠着数学成绩好进入这些特殊高中,但终因英文程度不够而跟不上功课。有些孩子因此情绪低落,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法拉盛一所补习学校的负责人指出,美国每所高中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比例没有太大差别,并不见得好高中的学生就都能上好大学,因为美国大学在录取时,并不是只看学习成绩,课外活动表现也非常重要。很多不重视课外活动的亚裔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就受到影响。

  最不幸的是那些在补习学校里度过了高中时代的所有周末,却未能进特殊高中、更没能进名牌大学的孩子。现在一家托儿中心工作的杰斯就是一个例子。她4年级时就被送进补习学校,让父母花了很多钱,最终还是没能实现父母的期望。杰斯说:其实补习学校并非适合所有人,进特殊高中也不见得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她希望其他亚裔父母不要像她的父母那样,只知道把孩子送进补习学校,一味要求孩子上好高中、好大学。

  希望自己的子女上一所好学校,这对家长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有一些美国人每年交上数千美元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择校上学的,前提是这些学校尚有名额接纳,但这类事情并不普遍,据一些教育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一定要上名校出人头地的意识并不强,美国的家长一般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而是让子女自己做出选择,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此外,美国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也为美国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像许多亚洲国家那样学生的一次考试就可能对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司副司长任长慧博士在接受《环球》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亚裔人士希望通过教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融入主流社会,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亚裔家长应当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坦然接受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各种渠道,人才并不仅仅出自好学区的好学校和名牌大学。

  美国,义务教育的范围是从学前班到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绝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是私立的,每月须交数百到上千美元的托儿费,但由公立学校开办的学前班是免费的。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都免收学费,因此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读中小学,每月的花销很有限。

  美国的中小学生每天在学校还享受政府补贴的早午两顿饭,所吃的食物由经过认证的配餐公司提供,必须符合卫生和营养标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免费。此外,住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超过3个街区的学生均可免费乘坐校车。美国的教科书是免费的,因此真正需要家长负担的没有多少钱,无非是买文具和参加郊游等活动的杂费而已。

  同是公立学校,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公立学校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的,在高收入阶层居住的学区生源比较好,也容易吸收来自社会的资助,吸引优秀的师资。而那些位于相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居民文化层次较低,难以吸引好教师和社会赞助,在评比考核中往往排在最后,恶名远扬,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以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为例,纽约拥有全美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统,有1291所中小学校和教学机构,在校学生达108万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上学都遵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市教育当局将全市划分成几十个学区,然后按照住所到学校的距离、交通状况、学校设施利用情况、社区具体需要等因素,决定学生上哪一所学校,没有特殊原因的一般不能跨区上学。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有机会通过参加全市范围的统考进纽约市几所特殊高中,据说这些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设备,其毕业生进入名牌大学的比例较高,因而被华人社区称为天才高中。其中,亨特从7年级起招生,每年全纽约市几百所小学的校长推荐2000名尖子生参加该校的入学考试,最终录取240名学生,其他几所特殊高中入学考试竞争也相当激烈。

  美国的公立教育是由各州政府独立运作的庞大系统,拥有众多雇员,每年在教育上的开支巨大,也带来了国营机构花钱如流水,效益低下的种种弊端。美国公立中小学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低下,多年来已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众矢之的,一些家长对公立学校寒了心,将目光转向了私立学校。

  美国的私立学校采用商业化机制运作,校长操有对教职员工的生杀大权,家长是学校的衣食父母,学生是他们服务的上帝,学校的声誉直接关系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全力保证教学质量,否则,有谁会放着免费的公立学校不上,花大价钱来上私立学校,这使得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高于公立学校。

  然而,这种高质量的教育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足以吓退普通中低收入者,据有关教育机构的粗略统计,私立学校因各校情况不同,收费标准也有较大差别,从幼儿园到12年级,每年的学费在1.4万到2.3万美元之间,年级越高,费用越贵,有教会背景的私立学校一般收费相对较低。除学费之外,还要考虑各种杂费、交通费、捐款,都算下来,比上公立大学的费用还要高。因此,公立学校尽管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仍然是广大家长的选择。

  英国:择校明码标价

  按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现行学制,儿童5岁上小学,11岁入读中学,16岁毕业(大致相当于国内的初中),之后是两年预科(相当于国内的高中),预科毕业考试合格可入大学。预科前,学生要参加4次全国统考。7岁、11岁和14岁的全国统考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关键阶段的标准水平测试,其中11岁的考试实际相当于中国的小学毕业会考。16岁的考试称为普通中等教育考试,通过者获得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可以继续修读两年预科并参加高级程度、普通中等教育考试,合格后便可按各自成绩申请大学就读。大学根据申请学生的高级程度普通中等教育考试成绩、平时在校成绩和各方面表现综合考虑录取学生。

  在英国,5岁至16岁属义务教育阶段,如果选择国立学校就读,不需要缴纳学费。英国的国立中小学虽然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各校教育质量却差异很大。英国的教育质量其实主要是靠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闯出了品牌。去年全英私立学校学生99%通过了高级程度普通中等教育考试升入大学,而国立学校中,一般而论,如有一半学生能够通过普通中等教育考试,教学质量就算不错了。因此,为了让子女进入教育质量好的国立中小学校,英国父母可谓踏破铁鞋挤破头,其操心劳力、苦恼焦虑的程度决不亚于中国的父母亲。

  凯特·魏德曼是位有着甜蜜开朗笑容的漂亮妈妈,她5岁的儿子乔伊今年刚刚迈入小学校门。一般来说,在英国,给孩子找合适的小学,至迟2、3月份就得开始行动。3月初一般是参观学校、比较各校学生标准水平测试成绩,并向已入学孩子的家长了解情况。至迟4月下旬复活节之前,就得向选中的学校提交申请。

  凯特最初想得很简单,以为把孩子往所住社区的国立小学一放,告诉老师儿子很淘气可是爱看书,然后就可以挥挥手说再见了。结果呢?凯特说:现在我简直记不得那种乐观有多天真。

  凯特首先登录英国教育标准局网站,输入孩子年龄、住址、邮政编码、学校与住处之间的距离等内容之后,就可以查到符合要求的所有学校的名字。英国教育标准局为每所中小学校都编制了考察报告,详细罗列了各校的强项、弱项、特色、接受考察的过程、师资、设施、教学质量、学生表现、学生通过各级全国考试的成绩表和合格率、就读学生家长的意见等等。一般来说,英国教育标准局的报告,不仅是凯特,也是全英所有家长了解学校的必修功课。但凯特说自己天真也在这里,因为和中国一样,选好学校不难,难的是让学校收自己的孩子。

  话说当时凯特一手拿着英国教育标准局的考察报告,一手牵着儿子来到附近的国立小学。英国国立中小学招生标准一律只有一条:学生家庭必须居住在招生地段内。按这个条件,凯特的儿子完全够资格。但这所小学,学生不穿校服,讲22种语言,11岁学生中,通过第二主要阶段标准水平测试的占了约摸一半,超过全国平均值,也算过得去。然而,凯特还是打了退堂鼓,因为能干又和善的校长眼看就要退休了,她退休以后,这所小学前景会怎么样呢?

  进得去的国立小学嫌差,好的国立小学又因住在其招生地段之外可望而不可及,凯特于是把目光转向教会学校,她自认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愿意儿子从小也受到宗教熏陶。但这一回,她碰了一鼻子灰:教会学校倒不很在乎你住哪里,但要求凯特得从当地教堂神父那里得到一封推荐信,证明她过去一年里,一直带儿子定期上教堂作礼拜。这下子凯特傻眼了,她全家搬到这里,满打满算只有7个月。

  凯特只好决定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一个学期就要2500英镑(1英镑约合1.61美元)!还是学校挑学生,入学时有个小测试。不过,每个班学生比国立学校少得多,离家又近,孩子也喜欢这所学校。要知道,孩子得在这所学校度过未来7年哪。

  家住伦敦西北的伊丽莎白·巴恩斯已满10岁,今年秋天可以上初中了。但这个暑假,她很不开心,父母也愁容满面,眼看就快开学了,她还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够落脚哪一所中学。

  父母为伊丽莎白申请了两所质量相当不错的国立学校,伊丽莎白的家也住在招生地段里,但英国国立学校的招生地段都是有弹性的,每年根据当年申请学生的人数而有所变化。今年,住处和她只隔几栋房子的同学都被录取了,伊丽莎白却名落榜外。当地教育部门给她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很差,她不愿意去,父母也不想她去。

  就这样,这个伦敦空前闷热的夏天,伊丽莎白只能焦急地等待郡议会重新检查各校招生情况,看她所申请的学校有没有可能出现空额。如果始终没有名额,伊丽莎白父母剩下的最后一条路就是向教育部门投诉。即便投诉成功,伊丽莎白很可能也得等到夏季学期的最后一天才能知道到底能进哪所学校。她的情况完全谈不上罕见。她的同学中有将近一半都没有被所申请的前3所学校录取。

  其实,像许多经济状况中等,且希望孩子上高水平的国立学校的父母一样,为住到给孩子选择的学校的招生地段里,伊丽莎白的父母已经多花了很多钱。全英格兰情形都是如此,在教学质量较好的国立学校录取地段之内的房子,价格比相邻地段昂贵得多。而伦敦的情况最为严重。伦敦北部戈德斯格林区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霍华德·格林菲尔德介绍说,该区共有3所国立小学,其中被家长挤破门槛的是布鲁克兰学校。谁要想买布鲁克兰学校招生地段以内的房子,就得向地产经纪公司额外再付一笔费用。至于房价的差别,霍华德举了个例子,花上30万镑,在好学校招生地段以内只能买带两间卧室的房子,但马路对过,数步之遥,就可以买到带3间卧室的住宅。英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今年7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为了让孩子有机会进入质量较好的国立学校就读,至少有6.5万户英国家庭额外购买了第二处房产,为此每户平均多花了10万英镑。

  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数以千计的中下层家庭的孩子仍然得不到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当然,不是所有家长都甘心接受这一事实。为了想办法让孩子进入高质量的国立小学,许多英国父母也费尽苦心,或者借用朋友的地址,甚至临时租一套招生地段内的房子。但是,英国教育部门也不断出台诸多防范措施,比如要求家长出示住址证明和儿童身份证明等等,实际上,把中下阶层家庭儿童进入高水平国立学校的路越堵越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32个成员国15岁儿童受教育水准比较中,英国儿童的语文成绩排名第八,数学排名第五,科学知识排名第四。但在教育机会平等方面,共有9个国家低于平均水平,英国是其中之一,倒数第六。英国拔尖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位居世界一流,但差生成绩在发达国家中却只能给人家提鞋。英国教育与技术国务大臣戴维·米利班德承认:在工业化国家中,英国教育制度是最不平等的教育制度之一。据统计,目前在英国,在普通中等教育测试中成绩良好的来自中下阶层家庭的学生人数,只及出身富裕家庭的学生人数的1/3;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孩子上大学的人数是来自父母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的5倍。米利班德叹息:有太多儿童聪明、有能力和潜力获得成功,但却没有发挥潜能的机会。这岂止是浪费,绝对是一种破坏。

  和中国相比较,也许孩子进不了好学校的英国家长们,惟一能够自我安慰的就是用不着去找各种关系走后门,更不必动金钱开道的念头,行贿几乎是行不通的。学校校长也好,教务长也好,普通教师也好,一旦发现接受贿赂,不光这辈子甭想再在教育行业混碗饭吃,很可能还有牢狱之灾。

  印度:基础教育袒护穷人

  一如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印度的学校种类繁多,各个阶层的人似乎在教育领域也有各自的位置,相互之间很少逾越。换句话说,社会地位和金钱决定了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学到什么程度。印度社会和中国最大的不同也许是,中国在历史上曾发生数次翻天覆地的变革,导致国人传统观念少,永远不甘落后,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而在印度,几千年的传统和习惯,有许多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国民安于现状,加之宗教的影响,听天由命的心理指导着绝大多数人的一生。

  印度的学校种类繁多,有教会和外国人办的高价校,有私人办的面向中产阶级的收费校,也有各级政府办的基本免费、面向社会底层和穷人的官校。一般说来,前两类学校用英语教学,而政府办的学校绝大多数用印地语。高价校为社会上层和驻印度的外国人服务,教学设施齐全,环境幽雅舒适,学生有空调专车接送,有些学校甚至厕所也装有空调。但收费绝不是普通人敢于问津的。以美国学校为例,每名学生每月收费1万卢比(1美元约合47卢比)。以此推算,一个孩子从学龄前教育开始,到高中毕业共14年,需学费168万卢比,合人民币近30万元。

  第二类学校情况复杂,城里的学校设备良好,虽不以赢利为惟一目的,但只赚不赔。这类学校一般都留有10%左右的固定配额给那些家里有钱但孩子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家长要把孩子送到这类学校必须交纳30万至50万卢比的捐款。

  阿军以优异的成绩入校,没让父母花这笔冤枉钱。他从4岁开始进入在德里闻名遐迩的私立现代学校,从学龄前教育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印度的学校每学期4个月,每年3个学期,阿军的父母每月平均为其付学费4000卢比,即每学期1.6万卢比,每年还需另付大约5000卢比的校服、文具、课本等费用。如此算下来,从4岁到17岁,供阿军一个孩子上学,家长共花掉74.2万卢比。他现在上了大学,每年的学费有4000卢比就够了。

  在私立学校中,还有一部分建在较大的村镇和城乡结合地带,学生来源多为有固定收入但薪水不高的打工者和农村中的富人。这些学校设施简陋,但仍比官校好得多。以阿绍达村附近的一所私立学校为例,每名学生的入学费为500卢比,每月学费100至120卢比,加上校服、课本和文具等费用,算下来,每个学生每年不到3000卢比。

  就规模和学生数量而言,官校在印度的基础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阿绍达是个有2万多人口的大村庄,学龄儿童达3000多人,当地政府在这个村开办了4所学校(2所小学,2所中学),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平均500人,人数最多的贾格加尔女中也只有571名学生,18名老师。换句话说,阿绍达村的孩子有2/3在本村入学,其余1000名学生或被父母送到城里就学,或在周边的私立学校就读。

  作为实行强制性基础教育的主体,官校的费用几乎全部由政府承担。贾格加尔女中6至8年级的学生每月象征性地交8卢比的学费,8至12年级交13卢比,课本免费。学校除职工工资和课本外没有固定经费,所需费用经区政府审批后实报实销。校长比姆拉·辛迪女士是4年前从临近的一所中学调来的,贾格加尔女中是当地的一所重点校,因此属提拔性质。她向记者介绍说,她现在每个月的工资1.7万卢比,17名员工平均月工资为9000卢比。

  在记者所看到的政府学校中,贾格加尔女中的条件算是比较好的,至少能保证每个学生有一套课桌椅,还有黑板。在印度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和东北地区,普及基础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在北方山区不止一处看到,所谓的学校其实只是一间或几间年久失修、透风漏雨的房子,里面没有桌椅,没有黑板,学生席地而坐,抱着课本听老师讲解。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师资严重短缺,政府虽有鼓励教师到偏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政策,但这些教师多数没有长远的打算,有些学校由于招不到孩子,早已名存实亡。

  印度政府1976年开始把基础教育列入工作日程。在此之前,教育事务几乎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只负责协调关系和制定技术与高等教育标准。1986年,政府首次颁布国家教育政策和实施规划,普及基础教育工程正式在全国启动。1992年,政府又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政策进行了修改,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体制,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要求提高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把教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消除城乡和贫富差别,强调教育在纠正社会和地区不平等方面必须发挥积极的干预性作用。议会曾通过宪法第86次修正案,重申人人享有教育的原则,规定6至14岁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性免费教育,重点解决贫困家庭儿童失学和辍学问题,争取在2000年使入学率达到100%。

  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没有实现,到上世纪末,印度儿童失学和辍学率仍高达1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政府于2000年11月成立了旨在保证儿童入学率的普及基础教育全国机构,规划目标是,到2003年保证所有6至14岁儿童入学并完成8年学业。为确保教育规划的实施,中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尽快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

  为保证贫困儿童的入学率,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在贾格加尔女中,来自社会底层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每月不但不用交纳各项学杂费,而且学校还向每人提供每月100卢比的服装费,20卢比的生活费,每年60卢比的文具费,加起来有1500卢比,当然,这笔费用全部由地方政府划拨。此外,在10多个邦,上学儿童还享受免费午餐。

  政府为来自社会底层和贫困家庭的子女保留50%的工作岗位,即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人数多少,只要他们上学,社会或政府都必须向他们提供一半的工作机会。对此,贾格加尔女中副校长辛格有不同看法。他说,政府急于消除贫困的动机是好的,但这样做容易造成新的不平等,一个以80分毕业的富人子弟竞争不过一个只考了40分的穷人孩子,这说不过去,对社会进步没有多大好处。政府应重视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同时改变课程设置,扭转目前学成一个走一个,在农村既找不到工作又不会干活的被动局面。

  (来源:环球杂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韩 红] 青藏高原
·[王力宏] 这就是爱
·[陈晓东] 比我幸福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青岛站正式开通
新浪企业邮箱值得信赖
肺癌治疗重大突破
让企业和产品扬名海外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12.8万读特色EMBA
 京腔京韵京商京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看悬疑剧时一名观众因为太投入,突然站起来叫道:凶手…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