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0~6 回眸9·11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0日15:58 钱江晚报

  撰稿:徐勇 晓安 冯俊扬 吴伟农 易爱军 “零地带”不再是“零”

  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曾经遭受过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恐怖袭击,成为2792名无辜者的葬身之地,“零地带”眼下与美国其它建筑工地没有差异。

  差异之处,是除了纽约市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大楼地基遗址6.5公顷大坑内头戴硬质安
全帽的建筑工人、以及轰鸣着的重型建筑机械以外,还有大坑外游人成群,到这里照相留念。

  “我们以前还可以说出(世贸中心)两座塔楼曾经站立在什么地方,”两年前在“9·11”事件中失去了丈夫的莫妮卡·伊肯告诉路透社记者埃伦·沃尔夫赫斯特。“而现在,你已经看不出任何痕迹。”

  伊肯担心,“零地带”的特殊意义,会伴随重建计划的实施,从此不复存在。

  事实上,清运完世贸大楼废墟之后,“零地带”直到去年9月11日还只是一个空空荡荡的大坑。而现在,原有地铁线路正在重新铺设,原有地铁站正在重新建造,由此形成一个交通枢纽,预计今年12月启用。地铁之上,建筑师丹尼尔·利贝什金德设想建造一座541米高的“自由塔”,配以商务大楼,再加设计方案待定的一座纪念碑。

  “我们许愿,我们祈祷,希望大公司那些惟利是图的人不要接管(‘零地带’)。但是,我们想错了,这是我们的悲哀,”殉职消防队员乔纳森·耶尔皮的父亲李·耶尔皮说。

  伴随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的进展,就是“零地带”名称本身,或许也不会延续很久,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人独忆逝者

  尽管脸上挂着笑容,克里斯蒂娜·胡恩的双眼却难以掩饰迷茫。两年前,胡恩的丈夫戴维·格里夫曼在“9·11”事件中罹难。两年来,她生活在痛苦回忆中,试图重新寻找生活方向。

  胡恩说,今年9月11日,也就是“9·11”两周年那一天,她选择悄然离去。她会与自己的好友、一位与她有相同经历的“9·11”遗孀远离纽约“零地带”,前往波多黎各,度过那个特殊日子。

  “那些画面历历在目,令你挥之不去,”胡恩淡淡地说。她无法忘掉那一幕幕恐怖场景:两架飞机先后撞向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大楼燃起熊熊大火,最后相继轰然倒下……

  胡恩1991年与格里夫曼邂逅,那时她年仅20岁。“我们在地铁里相遇,彼此马上意识到,他(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这段幸福生活2001年9月11日告终。那一天,身为证券公司分析师的格里夫曼像往常一样在世贸中心北楼第89层的办公室内上班。

  胡恩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一枚炸弹或者一架飞机击中了大楼。我现在很好,我要马上给父母打电话。”

  “那你打算怎么做?”胡恩问道。“不知道,”格里夫曼回答。

  随着世贸中心两座大楼相继倒塌,胡恩再也没有见到丈夫。

  饱尝丧夫之痛后,胡恩离开东海岸城市纽约,横跨美国本土,前往西北部俄勒冈州。但是,半年后,她又回到了纽约———这座给她以无尽伤感的城市,因为这里毕竟是她熟悉的地方,而生命和生活也仍然要延续下去。

  两场战争销蚀同情

  至少在阿富汗战争2001年10月7日打响那一刻,相距“9·11”事件不足1个月,世人大多对承受了恐怖袭击重创的美国还毫无条件地抱有同情。

  然而,时至今日,美国军队今年3月20日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留下一片血腥狼藉,伊拉克民众的生活远不如战前安稳,全球民意转向,促使路透社记者阿利斯泰尔·莱昂在一篇报道中开篇即发问:“是否受害者变成了以强凌弱者?”

  当初,借着界定含糊的“反恐怖战争”之名,没有遇到国际社会实质性抵制,美国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端掉了本·拉丹领导下涉嫌策动“9·11”袭击的“基地”组织大本营。

  一年多以后,反战声震全球,美国政府却从战争走向更大规模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反观前后两场战争,一些埃及人提出了疑问:是否美国人“9·11”所遭受的苦难,可以成为美国对其它国家动用武力的正当理由,为数以千计无辜阿富汗人和伊拉克人死于战争作铺垫?

  当初同情美国的原因,在于美国在“9·11”事件中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直接受害者。

  不再同情的理由之一,是伊拉克战争或许主动“招惹”了恐怖主义。

  “如今,爆发任何一场战争都有可能……而战争的政治目的却越来越令人感觉困惑,越来越难以把握,”意大利《新闻报》近期刊出的一篇评论指出。

  三人遭正式起诉

  追寻“9·11”事件事主,绳之以法,是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发出的誓言。然而,两年后,只有3人遭到正式起诉,1人由法庭定罪。

  这3人是目前关押在美国的法国籍摩洛哥人萨卡里亚斯·穆萨维以及“基地”组织“汉堡小组”成员、摩洛哥人穆尼尔·默塔萨德和阿卜杜勒-加尼·穆佐迪。“汉堡小组”被认为是策动总共19人劫持4架民航飞机并撞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后方基地。

  默塔萨德:迄今惟一因为参与“9·11”袭击而被定罪的嫌疑犯。经过近半年审理,德国汉堡高级法院第3刑事审判庭今年2月19日认定,默塔萨德向“9·11”劫机者提供帮助和参加恐怖组织的罪名成立,判处15年监禁。

  穆佐迪:默塔萨德的同伙、现年30岁的摩洛哥学生,自上月14日开始在汉堡受审。

  穆萨维:现年35岁,因违反移民法而在2001年8月遭到美国移民和归化局逮捕。“9·11”事件发生后,他被怀疑为恐怖小组未能投入袭击行动的第20名劫机者。

  2001年12月,穆萨维受到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的地方法院传唤。

  四人前途难料

  从“9·11”到现在,美国联合“铁杆盟友”英国,两年间发动了两场战争,迫使“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亡命天涯,过起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但是,战场上的胜利并没有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日子变得好过。“情报门”丑闻曝光和美英军队在伊拉克频繁遭袭击使这两名国家领导人的民意支持率下挫,在国内政坛上处境不佳。

  拉丹:遭遇“9·11”不久,美国认定本·拉丹主谋了这起恐怖袭击,所以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旨在消灭“基地”以及庇护这一组织的塔利班政权。战争使经营多年的“基地”遭到重创,令人闻之色变的本·拉丹2001年11月底从人们视线中消失。

  萨达姆:与本·拉丹施行“隐身术”相似,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赶在美军今年4月9日进占首都巴格达前夕“失踪”。

  布什、布莱尔: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为赢得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支持,布什和布莱尔先后抖出情报“猛料”,言之凿凿地声称萨达姆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然而,从5月1日宣布战争的军事阶段已经结束到现在,美国向伊拉克境内派遣的上千名搜索人员还是没有发现萨达姆拥有或者试图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丝毫证据。

  涉嫌操控舆论,失信于选民,使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从“9·11”发生后的80%跌落到近期的50%以下;同时也使布莱尔陷入执政6年来最大的政治危机。

  五人感受“9·11”

  这5人,分处于不同的国家,以“9·11”为时间分水岭,前后遭遇了不同的际遇。

  如果说“9·11”改变了世界,或许是一句“套话”;而如果说“9·11”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那确实是这5人的亲身感受。1德国人吕迪格·班德林

  “9·11”以前:公共关系主管,为维护汉堡技术大学哈尔堡分校的公众形象而工作。

  “9·11”以后:每天还在原处上班,但班德林坦陈,他原先对他人抱有的信任感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

  在“9·11”事件中劫持飞机的19名恐怖分子中间,“基地”组织“汉堡小组”头目穆罕默德·阿塔等人曾经在汉堡技术大学就读。2摩洛哥人艾莎·瓦菲

  “9·11”以前:作为身居摩洛哥的母亲,瓦菲与获得了法国国籍的儿子萨卡里亚斯·穆萨维自1997年以来再没有谋面。

  “9·11”以后:瓦菲的女儿之一打来电话,告诉她说,穆萨维的照片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涉嫌是“基地”组织未能投入袭击行动的第20名劫机者。3巴基斯坦裔墨西哥人西迪基

  “9·11”以前:从他已经入籍的墨西哥飞回祖国巴基斯坦时,西迪基通常取道美国,可以缩短航程。

  “9·11”以后:去年,西迪基打算回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探望父亲,被单独带入美国使馆内一间屋子,留下指纹,再三接受盘问,陈述自己去巴基斯坦的目的,然后额外缴上80美元,算作美方对他进行背景调查的费用。4马来西亚人戴维·李

  “9·11”以前:作为一名现年20岁的大学生,李打算从马来西亚转学到美国珀杜大学。他从来没有去过美国。

  “9·11”以后:李认定,他不便去美国读书,因为美国太危险。5泰国人登岛·永集

  “9·11”以前:身为遭到父母遗弃的孤儿,现年19岁的登岛·永集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护士,却无力支付学费。

  “9·11”以后:登岛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奖学金,而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一名“9·11”事件中丧生的泰国裔女性。

  五人感受“9·11”

  这5人,分处于不同的国家,以“9·11”为时间分水岭,前后遭遇了不同的际遇。

  如果说“9·11”改变了世界,或许是一句“套话”;而如果说“9·11”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那确实是这5人的亲身感受。1德国人吕迪格·班德林

  “9·11”以前:公共关系主管,为维护汉堡技术大学哈尔堡分校的公众形象而工作。

  “9·11”以后:每天还在原处上班,但班德林坦陈,他原先对他人抱有的信任感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

  在“9·11”事件中劫持飞机的19名恐怖分子中间,“基地”组织“汉堡小组”头目穆罕默德·阿塔等人曾经在汉堡技术大学就读。2摩洛哥人艾莎·瓦菲

  “9·11”以前:作为身居摩洛哥的母亲,瓦菲与获得了法国国籍的儿子萨卡里亚斯·穆萨维自1997年以来再没有谋面。

  “9·11”以后:瓦菲的女儿之一打来电话,告诉她说,穆萨维的照片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涉嫌是“基地”组织未能投入袭击行动的第20名劫机者。3巴基斯坦裔墨西哥人西迪基

  “9·11”以前:从他已经入籍的墨西哥飞回祖国巴基斯坦时,西迪基通常取道美国,可以缩短航程。

  “9·11”以后:去年,西迪基打算回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探望父亲,被单独带入美国使馆内一间屋子,留下指纹,再三接受盘问,陈述自己去巴基斯坦的目的,然后额外缴上80美元,算作美方对他进行背景调查的费用。4马来西亚人戴维·李

  “9·11”以前:作为一名现年20岁的大学生,李打算从马来西亚转学到美国珀杜大学。他从来没有去过美国。

  “9·11”以后:李认定,他不便去美国读书,因为美国太危险。5泰国人登岛·永集

  “9·11”以前:身为遭到父母遗弃的孤儿,现年19岁的登岛·永集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护士,却无力支付学费。

  “9·11”以后:登岛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奖学金,而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一名“9·11”事件中丧生的泰国裔女性。

  六要人评说美国

  “国家、不少政府和阿拉伯国家的知识分子已从近期事态中认识到,即便美国对他们微笑,这种微笑后面除了愤怒和憎恨以外,别无其他。”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003年1月9日)

  “正在发生的事以及(美国总统)布什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是一场悲剧。”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1月30日)

  “当它(伊拉克战争)结束时,或许它还真能结束,这场战争将会带来多种可怕后果。我们将会面对100个本·拉丹,而不再是只有一个本·拉丹。”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3月31日)

  “美国(政府)有着单边主义色彩极为强烈的世界观。而我本人则显而易见———我认为,绝对显而易见———有着多边主义世界观,与单边主义世界观水火不相容。”

  ———法国总统希拉克(5月25日)

  “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成为‘9·11’袭击目标,人为地为盎格鲁—撒克逊(即白种)欧洲人回归昔日对它国诉诸暴力的道路制造了一个借口。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6月19日)

  “当然,问题总是存在,但乔治·W·布什试图通过与欧洲和国际社会合作,以期解决这些问题。”———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8月5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游鸿明] 地下铁
·[和 弦] 光辉岁月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看悬疑剧时一名观众因为太投入,突然站起来叫道:凶手…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