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民币“路线图”要由中国来定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5:41 外滩画报

  ■外滩驻华盛顿特约记者 拉法

  为了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财长会议,不远万里前往亚洲的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上周对中国进行了引人注目的“顺访”。美国的媒体称,这是美中首次“面对面”地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但结果“令人失望”。

  于是,斯诺就到了泰国,参加了上周末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他所谓的“亚洲自由汇率”诉求,受到了大多数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的亚太国家的婉拒,会议发表的最后声明说到:没有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国家,各国应该采取适合自己情况的政策。

  在美国公众的面前,斯诺的亚洲之行却是相当“富于成果”。

  最起码,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都承认实行自由的汇率制度是历史的必然。虽然,亚洲金融危机让亚洲输得很惨,但是,按照斯诺的说法,实行自由汇率,更加有利于增加亚洲国家之间的互信、团结和开放。

  由于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越来越重的分量。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国官方一直称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否应该改革的话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焦点话题。正如很多报道所说,这种关注直接表现为一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压力主要来自美、日、欧等西方国家。

  日本、美国间的

  “奇怪接力”

  跟人民币过不去的,最早是日本。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主唱换成了美国,日美之间顺利实现了“接力交替”。

  去年,日本的财长甚至企图在西方七国财政部长会议上提出一项议案,逼迫人民币升值,不过最终未能如愿。如今的日本人,突然变得很“健忘”,他们在汇率问题上的惨痛教训,非得要逼中国也品尝一下。

  日本在这方面的深刻教训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出口快速增长,对很多国家出现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欧洲和美国深感不安,并引发贸易争端。后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通过各种压力,强迫日本签署了所谓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升值,结果坚挺的日元给日本套上了通货紧缩的枷锁,日本经济转而进入衰退,货币财政政策使用殆尽,经济依然不见起色。

  日本如今非常愿意看到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轻率决策,再掉入和日本相同的陷阱中。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主唱换成了美国,日本、美国之间顺利实现了“接力交替”。先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几位参议员发出一封信件,要求美国财政部就中国是否将人民币价值低估,从而在双边贸易中占据优势一事展开调查。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这样写道:“这是有史以来布什政府高层官员(关于中国汇率问题)最明确的表态。”据说,美国总统布什也会亲自出马,要在10月APEC会议上,“敲打”一下中国。

  他们 “以己为先,张冠李戴”美国、日本和欧洲,把国内经济问题转嫁外界因素的心理大致相同。

  综合外电评价,在近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外贸出口强劲,吸引外资在2002年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其中,“过低”的汇率“功不可没”。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型肺炎的严重冲击,但经济整体增长趋势保持良好。在这样大环境中,由于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挂钩,而美元从去年中期到今年上半年持续走软,因此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价实际也在下降,这成为出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直接动因。美国、欧洲的政客开始叫喊,都是由于中国人民币汇率偏低“惹的祸”!中国货价格过低,大量的出口造成双边贸易的巨大逆差,对这些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巨大冲击。

  考察这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己为先,张冠李戴”。

  在美国,其提出的所谓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问题,其实有混淆视听之嫌。首先,差距是否“巨大”有待商榷;其次,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也就不存在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走低,汇率因素又从何而来?其实,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挽回流失的国际投资。

  在欧洲、日本,和美国一样,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希望把“钱”留在身边,把国内经济问题转嫁外界因素的心理大致相同。

  此外,美国批评中国的汇率制度也有其国内的政治因素。因为,制造业和工会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显得比较突出,所以,在美国中期选举正在展开的背景下,小布什的共和党政府自然希望“获取人心”,为明年的大选奠定基础。

  人民币是否被低估

  历史上,不论美元、欧元和日元都曾有所谓汇率偏高或者偏低的时期。人民币也不例外。

  影响汇率的因素十分复杂,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历史上,不论美元、欧元和日元都曾有所谓汇率偏高或者偏低的时期。人民币也不例外。应该说,一个货币的汇率水平没有任何模型可以精确地计算。只有通过汇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来判断汇率水平合适与否,才是一个普遍得到认可的标准。

  目前,美国学者专家普遍认为,现在就改变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或允许“人民币升值”,从好处讲:可以使进口成本相对更低,提高国内民众购买力,可以吸引短期资本,可以减少外债实际负担等。但是,当这些好处和可能的弊端相比,就凸显其“轻”了。

  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商品出口多少要受到影响,并可能产生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其次,人民币币值的抬高,很可能会造成物价的下跌,而且还会带来进一步的市场预期,从而产生实质性的通货紧缩,导致消费和投资疲软。人民币升值也会使国外投资成本增加,造成长期性的外资流入下降。这样,推动中国经济的三大动力: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都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另外,汇率问题还和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巧,中国的商业银行正在进行相当艰难的改革。

  到那时,呆坏账比例依然很高的中国银行体系,究竟能否承受这些突然的变化?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中,如果中国金融市场出现大的震荡,谁能保证其危害“冲击波”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亚洲乃至世界?专家认为,也许中国短期内不仅不能让人民币浮动,而且还要给予市场“人民币汇率在一段时期内”不会变化的预期,这样对我们这个动荡的星球更好些。

  渐进改革正在进行

  中国需要在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等在内的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坚持人民币目前保持稳定的政策。

  美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外汇形成机制先天不足,比如:针对企业的严格结售汇制度。企业外汇收入必须无条件地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支出则需凭有效的商业单据到银行购汇。这种结汇的无条件性与售汇的有条件性的结合,导致外汇供应远远大于外汇需求,央行被迫购入大量外汇。

  有消息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外汇管理部门已表示将不断推出更加灵活的、市场主导的相关政策。新政策的方向是,不断减少对企业和个人外汇收支的行政干预,逐步扩大银行覆盖外汇供求的范围,使外汇市场更加充分地反映供求信息。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市场主导的浮动汇率机制是全球金融良性发展的要求和保证,中国作为世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能置身在外。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最终走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是一个必然。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提出过一个“永恒的三角形”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与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三个要素中,只能三选其二,若放开资本流动,却实行刚性汇率,势必产生经济调整问题。

  中国在不断开放,融入世界的进程中,终究也会从“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向“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的模式转变。

  中国需要在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有报道称,斯诺在北京之行中,同中方就此已经达成了共识,分歧仅仅在何时而已。显然,这个时间表由中国人自己来定,才更加合适些。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推荐】【 】【打印】【关闭


阳光上东—首创上市后实力巨献
新浪网招聘网络广告管理人员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张惠妹] 给我感觉
·[和 弦] 笨小孩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看悬疑剧时一名观众因为太投入,突然站起来叫道:凶手…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