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信打通助学贷款瓶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1日15:48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 |||
故事一 贺红波是四川营山县双林乡双林村人。今年以538分考入中南大学法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十分高兴,但每年8000余元的高昂学费,又让债台高筑的全家陷入极度的焦虑中。 百般无奈之际贺红波猛然记起,去年南充市长杜光辉在营山县给贫困群众拜年时专程到过他家,并表示会全力支持他上大学。于是,他向杜市长写信求助。没料到,信寄出后没几天,9000元的捐助款就送到了他家里。原来,杜市长在收到求助信后立即拿出2000元现金,委托营山县委领导转交给贺红波,并嘱咐当地领导一定要圆贺红波的大学梦。 据统计,像贺红波这样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目前全国高校中就有142万,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截至2002年6月末,全国累计申请贷款学生人数为112.5万人,银行已审批贷款人数累计35.1万。 故事二 小张是河西某高校1997届的学生,他是家乡近千人的小村庄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然而,贫困一度成了他继续读书的最大障碍。除大一外的3年,他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才完成了学业。但是,2001年毕业后,因找工作不顺,他对偿还银行贷款采取了拖赖的手段。 据悉,全国各高校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不能按协定按期偿还的现象。据湖南大学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该校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目前尚有近20%的学生没有按期偿还贷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毕业后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找到工作;也有极少数学生具备偿还能力,但不讲信用。对此,银行、学校都感到了压力与困难。 当前状况 “绿色通道”遭遇尴尬 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各地政府一直致力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经过各方努力,这种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奖、贷、助、补、减”5个方面,即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学费减免。 调查显示,有近80%的家长和学生表示如果需要,愿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9月我国发放第一批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助学贷款就成为了最受关注和最为学生看好的消费信贷品种。随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核心的“绿色通道”开通,截至2002年6月末,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18.6亿元,受惠学生34.6万人。 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为贫困学生所设立的助学方式,即“绿色通道”正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尴尬。以下是在中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中南大学2003年入学新生中贫困大学生约为700人,学校开设了“绿色通道”,专门负责办理贫困生学费缓交手续。虽然学费可以缓交,但学校声明,在本学期内学生必须将所欠学费缴清。如果本学期内学生无法将所欠学费交清,学校则会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如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等。 湖南师范大学在本年度没有开设独立的“绿色通道”,原因就在于在2002年的新生入学时,有许多学生都申请通过“绿色通道”缓交学费,这其中包括部分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后来收费不理想,学校迫不得已采取了诸如不允许参加考试等强制手段来收取欠交的学费。学校经过开会讨论,通过了今年不再开设独立的“绿色通道”的决定。 学校也有难处,主要是对于贫困学生的经济状况审查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学校对于新生的贫困判断标准只有学生本人手中一份贫困证明。这样的证明学生在当地政府凭关系或交30元的手续费即可办理。而有些来自偏远山村的贫困学生,因不知道国家有关助学的条款,反而没有开贫困证明。 现实困难 助学贷款杯水车薪 助学贷款的“蛋糕”太小了。这是北京青年报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联合调查得出的结论。 从全国来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发展显得不太平衡。调查显示,有37%的学生曾经申请过贷款,但因种种原因没能贷成。目前,9成以上的大专院校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助学贷款要求,因此只好作出限制:在校学生仅能贷一年。这远远解决不了贫困学生的要求。 另外,日益发展的信用观念也期待助学贷款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很多大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信用意识。银行有关专家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大学生愿意贷款读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助学贷款不仅解决了其经济问题,而且使他们在大学阶段就可以为信用记录添上一笔,有助于将来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经济社会中去。 显然,助学贷款实际贷款率低、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制度的有待规范化成了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新探索 白沙倡导助学新模式 当白沙集团团委的年轻人前往湖南一些高校进行实地考察时,贫困生的生活让他们震惊:有的学生三餐都是稀饭、馒头,有的学生竟然一天只吃一顿饭;而高昂的学费对于许多贫困生而言,还是一个没有着落的天文数字。 能否有一条体制性出路,能尽可能地超越个人性情、个人经验,超越各个家庭对社会资源占有的多寡,大面积地避免贫困成为贫寒大学生及其父母的一种灾难?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综合工程。 对于助学贷款中出现的问题,银行这样表示:在金融活动中,信用是贷款实现的先决条件,尽管各银行普遍对大学生通过贷款完成学业持积极态度,但是对大学生的金融信用情况还是感到心里没底。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试行)》中对申请贷款学生的信用资格的规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学习成绩好;诚实守信”——只有定性,没有定量,致使银行在对具体的申贷人进行资格认定时,不便进行评估。这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工程很难得到全面实施。 信用与担保,成为制约助学贷款发展的巨大瓶颈。 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须假以时日,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恒。 无数双热情的手伸出来了,帮助那些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寒门学子。白沙也不例外,但是白沙的方式有些特别。是一种助学贷款贴息担保,在经济层面首先可以明确看见的是贴息,其次是担保的连带责任可能引发的相关金额。这是一个不可预知又让人揣测的数字。因为其背后包含的意义和引发的东西太多。但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客观地看,这种助学行为最重要的意义有3点:一是对一大批贫困大学生在渡过学费难关上的有效帮助,这是它最原本的意义;二是在助学贷款制度层面的探索意义;三是它予以学子们的真诚信任。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白沙决定在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首期选取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500名寒门学子,为他们提供大学学费贴息贷款信用担保,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多赢格局要为诚信埋单 人无信不立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的2003届新生陆同学说:“诚信助学贷款这种模式很好,我很赞成,并有申请国家贷款的意向。如果能贷款成功,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国家、社会的期待。”人无信不立,他表示如果获贷,一定会按时偿还贷款。 诚信助学两相宜 湖南大学副校长谢炳炎教授说,“本次活动是一次义举,是白沙对莘莘学子的关怀与鼓舞。”他认为企业本着诚信的态度积极参与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本身就是一种诚信的表现。这一义举必然会激起广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用诚信赢得未来 白沙集团总裁卢平说:“如果运作得好,我们愿意持续进行下去。”说到担保的风险问题,她平静地说:“我们相信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相信社会机制的不断完善。借此次行动,我们也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呼吁社会的诚信。” 诚信助学符合文明社会要求 中信实业银行负责人任海东说,“白沙诚信助学贷款”使商业助学贷款业务向前进了一步,它解决了商业助学贷款业务中的几个瓶颈问题。谈到这种助学信贷的风险问题,任海东说,希望能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并将之纳入大学生电子管理档案,进一步完善贷款机制,这才是助学贷款顺利实施的保证。 诚信助学促进助学贷款法制化 君见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华:企业作为担保参与信贷助学的这种方式不多见,白沙的这种助学,从法律上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把助学贷款推向法制化,企业提供担保,让银行、学校、学生都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帮助贫困人群抓住受教育机会,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