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杀成风 缘于长期经济不景气带来心理压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1日16:3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9月21日电据法制日报报道,日本长期以来经济不景气,也许正是导致当前国内自杀成风的重要原因。日本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日本全国共有约3.1万人自杀,日本死于自杀的人数是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的3倍。2002年的统计数字尚未公布,但日本各机构公布的材料表明,自杀的人数将再次超过3万,这意味着该国每4250人中就有1人自杀。而在欧洲的西班牙,每1.6万人当中才有1人自杀。 网上集体自杀 近年来日本宽带上网迅速普及,信息传递很快,但却带来了负面作用:日本社会最感困扰和束手无策而且与日俱增的“网上集体自杀”。 据统计,2003年1~3月,日本警方就处理了12起集体自杀事件。这些人都是通过互联网相识,并相约在一起自杀的。他们的年龄介于20到30岁之间,以曾任职大企业的职员和大学生为多。 日本崎玉县警察在今年2月份发现有两名女子和一名男子横死在一公寓中,尸体摆成“川”字型。经过调查,发现这三人互无关系,在自杀当天才初次见面,唯一的共同点是大家都失业了。从他们的遗言中,警方知悉两名女子是看到了男子在网上发出的“征求自杀好友”讯息后,才决定一道赴黄泉的。 据悉,目前在日本的互联网上共有多达7万个和“自杀”相关的网站。而且网上集体自杀事件所使用的自杀方法大同小异,因此怀疑网上流传着自杀手册。 日本社会问题的有关专家指出,过度上网使人养成了自闭孤僻的个性,使人们在精神上显得脆弱,因而容易出现集体自杀现象。 专家警告,网络是聚集讯息的有效空间,但也经常会让人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结果步入歧途。日本心理医生认为,网络较容易把有同样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使得本来就心存自杀念头的人,在相互安慰中出现更极端的反效果。 为减少集体自杀事件,日本当局目前正设法禁止一切和自杀有关的网页;与此同时,也鼓励心理医学界在网上大量开设心理辅导网站,帮助消除人们的自杀念头。 毕业即失业 长期以来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很不理想,根据《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报道,文部省和劳动省的统计显示,2002年日本大学、短期大学毕业生当中,打算开始工作的比率只有62.7%,比2001年大幅下滑了5.6个百分点。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的91.1%找到了工作,比去年减少了0.9个百分点,写下1996年这项调查创始以来的最低纪录。也就是说,将近5万名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比2001年增加了5000人左右。 近年来就业越来越不容易,许多日本大学毕业生选择念研究生、留级或准备各种资格考试,以延缓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 调查数据若加上高中以上学历毕业生,就业比率为90.5%,比2001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以性别区分的话,大学毕业男生找到工作比率为91.9%,比2001年减少1.3个百分点;女生则有89.5%,微幅上扬了0.3个百分点。 按科系区分的话,出自最容易谋职的理科毕业生,有92.6%如愿找到工作,同样降低了2.2个百分点,文科为90.7%,减少0.6个百分点。以地域来看,在九州地区最难找工作,中部地区的工作机会最多。 消费性信贷难以维持 日本人一度曾拥有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储蓄存款,但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有数百万日本人已经囊中羞涩,债台高筑,濒临破产边缘。追究起来,消费性信贷可以说是罪魁祸首。根据东京地方法院统计,2002年日本共有16万多件个人破产案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高于2001年的14万多件,为10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一名专门承办个人破产案的律师将个人破产案节节高升归咎为消费性信贷,尤其是那些专门办理消费性贷款的公司。他指出,全日本有1500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将近12%,都欠消费性信贷公司的钱,目前全日本信用卡发行张数高达2.223亿。“有150万至200万人已经面临无力偿债的问题。”他说,“这些人中,有10%在技术上而言已经破产,而且有许多人还因为还不出钱来而自杀。每天有18.7人自杀或离家出走,从此失踪。” “无理由”自杀 2002年12月有两名女高中生同时跳楼身亡。据东京警方引述一名出租车司机的话说,15日凌晨时分,这名出租车司机听到了沉闷的声响,回头一看,两名女子在地上挣扎,而在上方,几扇临街住房的窗户打开着,她们很可能是从楼上的高层跳下或被人推下。由于伤势严重,两人不久便死亡。 警方调查人员立即着手调查,发现了她们身上的“绝命书”——类似遗书的字条,上面竟然写着:“死亡没有理由。”两人分别是福冈县和福冈市立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为17岁和16岁。 面临“自杀危机” 日本的各大报纸每周都要披露几十起令人震惊的自杀事件。自杀已成为不少人遇到不幸时的一种了结方式。2002年10月,警方在东京的一幢楼房里发现了一对自杀身亡的夫妇的尸体。前几天,一名妇女点燃了自家的房子,结束了自己和年仅1岁的女儿的生命。 日本有关自杀的声讯服务台(1971年开通,24小时服务)平均每天会接到2000个电话,其中大多数是中年单身男子(这一群体在自杀者中所占比例最高)打来的。据统计,自杀未遂的大多数是女性。 日本人有到某个特定地点(如富士山麓)去自杀的“传统”,这种“传统”现在又复活了。2002年,警方在那里已发现了78具尸体,比去年同期多20具,这些自杀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选择死在大自然里,死在日本的主要象征之一—富士山的山脚下。 日本自杀预防研究机构——东京都精神医学综合研究所高桥祥友副研究员这样分析了这种现象:“在欧美很讲究自杀预防策略,一旦有人自杀,周围人备受影响,立刻就会去看心理医生,通过心理诊法,恢复正常心态。” 年轻人的《遗书》说明什么 最近日本有一本引人注目的新书《遗书》。该书从一名大学生自杀开始写起,编集组为此采访了一些自杀的年轻人的亲友,通过自杀者、亲友的真实心情,直接向年轻人提出了“生”与“死”的问题。《遗书》主编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四年级的梅中伸介,其余七位执笔者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同龄人。书中记述的全是年轻人自杀的故事。 2000年冬天,东京某私立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从教学楼上跳下自杀,自杀前在教室里的《CROSSROAD》一书的空白处留下了最后几句话:“我已经很累了,非常感谢诸位能让我察知自己的软弱。我也想和大家在一起,但我更想有一颗坚强的心。再见。” 《CROSSROAD》是一本介绍全球各界精英的书籍,书中不仅写有成功人士的成功故事,还记录了不少他们的至理名言。这种现象引起了在某出版社打工的金子仁哉的注目:“为什么一本催人上进的书会让年轻人自杀,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拯救年轻人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呢?于是,他邀请大学同一俱乐部的梅中一起合作,开始着手编集《遗书》。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五人自杀的故事,年龄分别是从13岁到25岁。同时编集组以向自杀年轻人回信的形式写入了家人和亲友对他们选择自杀的看法。 而有些人自杀以后连遗书也没留下,结果是为父母亲友带来更多更长久的悲伤和费解。孩子自杀后,父母才开始关心孩子心理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书中并未提及自杀的是与非。金子是这么说的:“过去我常认为自杀的人都是弱者,是人生战场的失败者。但听了他们的故事以及遗嘱和亲友的话后,我开始认为谁自杀都不足为奇。在书中我们更想告诉读者的是,自杀后会给亲人带来什么影响。或许这些话对于那些有自杀想法的人来说有些参考作用吧。” 《遗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来信说:“看了《遗书》后,我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谢谢你们。”还有家庭主妇写来了信,“我的儿子几年前自杀了,我当时如早些看到这本书的话,或许能阻止他。”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刘林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