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学者认为中国改革注重民众利益 经验珍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8日13:14 新华网 | |
俄《消息报》25日报道俄罗斯“人民代表”议会党团主席根纳季·赖科夫和东方学专家阿列克谢·基瓦对中国的发展和改革经验的看法: 根·赖科夫:俄罗斯和中国有类似的过去。两国都存在过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模式建立的单一制经济。多年来我们一直听到对中国改革的赞叹,对改革创始人邓小平英明的赞叹,对由邓小平开创的路线得到继承表示的赞叹。这是指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和胡锦涛。列举了 阿·基瓦:中国模式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国家资本主义方式的一种,就像我们曾经推行过的新经济政策一样。这种模式许多国家都在采用,而且是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这种模式的实质是,逐步地、分阶段地为形成市场经济和代表制式的民主创造前提。不搞“大跃进”,不搞“休克疗法”,不破坏经济,也不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打破社会关系体制,不破坏传统,也不破坏原有的习俗和道德观。 根·赖科夫:中国迅速发展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呢? 阿·基瓦:首先,中国改革家有着清醒的头脑。正因为如此,他们不采用突变的做法,而是进行改革,重点放在最终结果上。邓小平关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说法,实际上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指南。这对市场关系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影响。清醒头脑也反映在当局努力逐步地、分阶段地、系统地改革国家,尽量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和出现新的激变。 其次,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家忠于民族利益,关心普通人,所以他们注意增加社会财富,而不是像我们那样瓜分老一辈人积累下来的财富。首先发展生产,以此带动商业和服务行业等。我们则恰恰相反。结果,改革头10年(1979年至1988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增长2.4倍,居民的生活进一步提高。我们改革10年来,国民收入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反而下降了一半。 第三,邓小平及其拥护者使中国回到了传统的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中的许多内容已经根据世界的新现实加以重新考虑。重新考虑的包括毛泽东时代广为传播的口号,首先是“自力更生”的口号。如果不只是从表面而是从实质上看这个口号,那么这是一个动员人民的口号。它要人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中国变成一个高度发达的强大的国家。爱国主义和人民的团结一致都源于此。 结果如何呢?中国成了吸引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富人的中心。他们的钱首先流进中国,这笔钱约有数千亿美元。中国公民也不把钱藏在家中,而是存在国家银行里,这笔多达上万亿美元的存款也变成了投资。中国人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所以他们相信当局是为人民服务的。 对于我们来说,东方国家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的经验是十分珍贵的,因为中国恰好也处在同样的过渡阶段,同我们有不少共同之处。遗憾的是,我们的改革家却“没有看到”这一切。现在连西方的著名人士也认为,俄罗斯忽视了中国经验,因此犯了大错。不过,现在开始认真地研究中国的改革经验也不晚。(完)(来源:参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