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归国留学人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15:22 新华网 | |
韩国《朝鲜日报》10月5日文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海归派 “筑巢引凤”,这是概括自2000年以后,中国雄心勃勃地实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政策的关键词。“凤凰”是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而“巢”是指能够让他们发挥出能力和热情的最佳企业环境。 与外资企业一道扶持“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另一发展动力是在发达国家完成学业后回国的留学生,也就是所谓的“海归派”。中国留学派正式回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1998年以后,回国留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3%,截止到去年年底,约有13万中国留学生回到了国内。他们在中国各地直接成立的企业达4000多家,去年所创造的总产值达100亿人民币。 中国各地地方政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海归派争夺战”。在最近3年间,地方省市竞相组建的留学生专用“创业园”达60多处,他们提出各种奖励条件,向留学生伸出橄榄枝。 中国政府为了到2010年把引领21世纪的世界著名生物科技和IT企业集中在一起而建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这里有2000多家企业入驻,相当于中国留学生创立企业的一半,所以被称为“海归派创业天堂”。其中,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的半导体企业SMIC是最引人瞩目的海归派企业。该公司的总经理张汝京出生在中国,在美国念完高中和大学之后就职于美国得州仪器公司,并曾亲手在全世界建造了10多个半导体生产线。张汝京在谈到自己回国的决定时表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自己创业及到外资企业就职的机会大大增加,另外还有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都是让他回国的原因。 与张汝京一起领导事业开发部的谢志峰博士也是海归派人士。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后,1980年作为公派留学生去美国专攻半导体物理学,毕业后就职于英特尔等公司。2001年他毅然回国,他认为:“现在祖国已经有了大展拳脚的环境。” 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华虹IC”也是比较优秀的海归派企业。公司总经理闵昊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在美国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研究所工作期间,因中国政府的劝说,回到了国内。公司起初只有10多名职员,主要向上海市政府大量供应利用半导体芯片制成的交通卡。目前已发展成拥有100多名职员,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中坚企业。 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支援着海归派企业。最具代表性的优惠政策就是“二免三减政策”,即留学生创建的企业从开始盈利起2年完全减免法人所得税,此后3年也只征收50%。地方政府另行奖励更是丰富多样。当然,留学派回国并非只为了得到奖励,更重要的是,中国是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充满生机的“机会之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