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副社长马胜荣:媒体如何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1日09:08 新华网 | |||||||||||||
新华社副社长马胜荣谈中日媒体工作 新华网江苏频道作者:新华社记者 蔡玉高/文 韩瑜庆/摄影编辑/制作:楚青 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艰难的不平凡的历程。在中日友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并没有能正比例同步增长。相互理解特别是相互信任,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关系到中日友好事业的长远发展,如果缺少这点,必将影响中日友好的根基。作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中日媒体界,究竟如何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消除影响理解和信任的原因,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为纪念这一中日关系史上的大事,中日两国媒体界和有关方面人士相聚在无锡,参加在这里举行中日媒体交流论坛。此次论坛主要围绕中日关系与新闻报道和经济合作与媒体作用这两个议题展开,与会的中日专家和学者一致表示,中日媒体应该为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做有关中日关系的报道时,如何才能做到求真、如何对待历史问题、如何对待民族情绪、在当今的社会中,如何理解爱国一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新华社副社长、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马胜荣先生:尊重事实,寻求利益共同点 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和友谊的交流中,媒体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交流日益重要,只有信息得到充分沟通,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错误的信息就有可能使人们之间产生误解。因此,担负着帮助人们进行信息沟通使命的两国媒体一定要公正、全面的报道对方国家和各自国家的情况。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不带任何情绪去直面这些客观事实。只有把事实说清楚了,日本人民才会真正的放下包袱,卸下重负。当然,中国人也要理解日本人。在这里,媒体就应该起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作用,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尽我们的最大力量确保报道的公正、全面。 只要有国家,只要有民族,必然就存在民族情绪。媒体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看这个情绪有没有道理。有时候,即使很正常的情绪,只要过分了,就会变得没有道理,真理只要向前跨出一步就会出错。因此,民族情绪一定不能过分。由于记者本身不可能完全是个自然人,因此,在处理民族情绪的时候,记者一定要冷静、客观,应该在如何缓和这种民族情绪上做文章。 大家都爱自己的国家,但千万不要把爱国和人类的和平对立起来。爱我们的国家并不是就要战争,要争端,我们应该为如何壮大自己的国家而努力,从而能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待同一件事情,两个国家的看法不相一致,这很正常。我们应该在探讨这些不同的看法的过程中,产生共同的看法,也就是寻求利益共同点。因此,中日媒体一定要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之间慢慢加深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理解的深入,最终形成与事实一致的认识。 媒体的共同责任是尊重事实,事实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才能谈其他问题,如果连事实都不顾,那就没有了存在的根本点。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中日媒体可以适当的多报道一些两国人民生活的新闻,这样就会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前驻日大使杨振亚先生:中日媒体要克服困难,继续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贡献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日之间签订了互派常驻记者的协议,这是中日媒体合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无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还是以后,中日媒体都为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大批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活跃在第一线的记者,敏锐的抓住了中日关系的最新动向,及时传播有关信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反应,他们既是中日关系的灵通耳目,也是促进中日友好的活跃尖兵。至今,我还不能忘却《中日联合声明》签字时,出现的街头行人驻足观看电视直播、相互祝贺的兴奋场面。 从总体上看,双方媒体对中日关系的报道,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就某些方面作具体分析,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形势变化,中日间的摩擦增多,报道方面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有的甚至误导了国民舆论,对此我们也应予以重视。媒体报道最重要的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用中国的习惯用语就是实事求是。 在今后的一段的时间里,中日媒体应该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继续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突出中日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内容,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为实现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的长远目标而共同努力。中日友好关系合作成果来之不易,新闻报道也应该体现这一基本事实,多做有利于中日友好的报道,那种认为友好不是新闻,非友好有刺激,才是新闻的看法是不应该有市场的;推动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有关问题,及时排除干扰,推动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两国关系中的问题和消极因素,媒体应该正视,力求冷静地如实报道,不夹杂感情因素,不作过多的渲染,以引导人们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看到如何克服困难、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希望;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推动中日两国拓宽合作领域;更好地发扬优良传统,关注中日青年交流,培育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中日两国媒体界肩负着繁重的历史任务,中日媒体界应该进一步密切合作,争取关于中日关系的报道结出硕果。 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申一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前,中日两国的交流在非常正常的进行,尤其是民间的交流更是活泼。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应该扩大,在对两国关系进行报道时,媒体必须要尊重两国国民的感情,尊重事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日媒体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批评中发展,必须认真的进行报道,不应该对伤害两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进行大肆宣扬。媒体在做批评性报道的时候,应该针对具体事情。中国和日本之间是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的,中日媒体应该为推动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作出贡献。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日友好是世界潮流,真心希望中日两国像朋友一样相处。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前驻日商务公使施用海:中日媒体应该为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关系作出贡献 中日政治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日长期贸易协议、能源贷款、日元贷款和无偿资金援助等一系列经济贸易协定的签订,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在两国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界的努力下,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日经贸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 在中日经济合作过程中,两国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日在政治上的交流完全中断,两国民间的交流也就相当困难,就靠民间的出版物、报纸来维系两国的交流。当时,日本的民间友好团体出版的一些刊物为两国之间经贸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当时就非常喜欢看中日经济关系团体所出版的一些刊物,从中我获取了很多非常有益的信息。在中日经贸关系日益发展的今天,中日媒体应该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报道两国之间的政治、经贸、文化交流。 当前,两国媒体在对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的报道中,应该处理好有关中国威胁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日本共同通讯社媒体局编辑部:报道应该原汁原味 日本共同通讯社每体编辑部在提交给大会的一份材料中表示:日中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正在急速扩大,但是媒体之间的交流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迄今为止,日中之间的新闻发布方式或者是中国媒体用汉语报道有关日本的新闻;或者是日本媒体用日语来报道有关中国的新闻,都是单向性的报道。双方还没有拥有一种手段,可以借以指出对方国家媒体对于本国的报道上的错误,弥补不完全的报道。 对此,我们希望在媒体领域实现双向性的信息发布,使得日中两国国民相互以对方为对象发布信息,相互验证报道内容,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音。 当然,日中两国的任何媒介机构不可能抱着偏见,肆意或者歪曲事实进行新闻报道;但是,由于采访者本身的文化以及历史背景或者个人经验的影响,在报道的时候站在一个比较特定的立场上选择、采访、撰写新闻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在中国的网上论坛存在针对日本以及日本人的,我相信这仅仅是部分人个人情绪的体现;日本方面有持攻击中国论调的人,我相信,中国方面也理解这并不是日本大众舆论的看法. 在这里,我要声明,我们绝对不是日本政府的代言人。必要的时候我们也会刊登批判政府的报道,当然有时也会传达日本政府的看法,但这完全是出于报道的必要性,而不是为了给政府做宣传。我们报道的原则是公正·客观·迅速。(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