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率极低的日本人 为何依旧热衷小人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10:13 外滩画报 | |
解读日本人的漫画情结 林佳鸣/编译 目前正在英国电影院上映的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讲的是少女千寻和父母无意中进入了精灵栖息的幻境,她的父母因为触犯了幻境的禁律而被变成了猪;千寻只好为魔女汤 在日本,对这部影片着迷的可不仅仅是小孩子。《千与千寻》票房总收入高达2.3亿美元,创下日本电影界最高纪录。日本人对动画片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卡通形象无所不在 虽说漫画只是想象出来的作品,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日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在全国发行的书刊杂志中,卡通书占的比率竟高达45%。而卡通影片,日文叫作"Anime"(动画片,源自英文animation),则不时打进全国的最卖座电影榜。 在地铁里、咖啡馆中、便利店内……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捧着厚厚的漫画书埋头猛读。 日本的电视节目中也充斥着各种动画片;除了CNN和CNBC,在日本惟一可以收到的美国电视台,似乎就是卡通频道(Cartoon Network)了。 除了电影、电视和图书,动漫还深入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卡上印着卡通人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买地铁票时,自动售票机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位动画小姐,向你深深鞠躬道谢;房地产广告上,除了印有精美的效果图外,每个房间的角落里都画着一些漂浮的外星生物,身上支着可爱的小天线,长着亮橙色的毛;东京到机场高速列车的椅背上,也画着连环漫画…… Hello kitty,这只粉红色的卡通猫咪,曾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如今日本最"in"的卡通新宠,是一只造型可爱、名叫"Sirontan"的毛绒海豹,它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可以穿上不同的服装,扮成其它动物,比如鲨鱼、海龟、龙虾等各种海洋生物。 一种叫做"Panda-Z"的熊猫机器人也很流行,它的外型酷似星际战警,头顶盖可以打开,是一间小小的控制室,里面居然坐着一只真正的熊猫,操纵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看漫画只因买不起电视 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个全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会有那么多人对这种"小人书"爱不释手。 《动画影片:从〈幽灵公主〉到〈阿基拉〉》一书的作者苏珊·纳皮尔认为,卡通在日本如此流行,部分原因是由于日本民族对图画的长期喜爱。 日本漫画早先起源于9世纪的佛教经卷,其中贵族的形象被讽刺性地画成了兔子和青蛙。"这种手法用一种微妙而低调的方式来嘲讽特权。" 17、18世纪,平民艺术开始萌发,当时的"浮世绘"表现的往往是那个时代的流行偶像,歌舞伎和艺妓。就像现在的漫画一样,这种木版画到处都是,制造成本也很低。 日本现代漫画兴起于战后时期,当时由于大部分人买不起电视机,动画片因而替代电视剧的人们又一廉价选择。于是1960年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一代人同时受到漫画和电视剧的薰陶,地位逐渐巩固下来。 漫画可以涉及敏感话题 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至今仍是漫画的一大优势。京都精华大学漫画艺术系的马特·索恩说,"只要一个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描绘出星球大战般的气势。但是这种表达的自由并不仅仅限于创作,卡通还能够探讨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但不方便以现实形式表达的题材。" 一位住伦敦的日本漫画迷高筑说,"一直到80年代中期,日本的出版审查一直很严。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漫画却一直不受这种审查。"因此,"人们对一些很难探讨的社会问题,比如性和暴力等,大多用漫画而不是其他形式来表现。" 他指出,日本人通常认为,一些有风险的题材用漫画来表达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非现实主义的手法可以使它们和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 日本漫画中,还有一个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主题"美少女",这是一种游离在童年和青春期之间的角色。纳皮尔认为,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对小巧可爱的生物很感兴趣。 此外,日本人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在休闲时人们喜欢用看文字不多的卡通画来放松娱乐,也是容易理解的。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