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自由贸易将改变东亚汽车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09:49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日本工业新闻》日前刊登了一篇日本综合研究所调查部主任研究员竹内顺子撰写的题为《东亚汽车产业面临转机》的文章。文章说,日本和东亚各经济体围绕着自由贸易协定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消除毗邻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将成为企业重新配置生产的机遇。特别是汽车产业,可能会迎来重大的转机。这是因为汽车产业可以进行这样一种选择:在市场统一的情况下,把每一据点的生产集中在特定的车种和零部件上,并通过贸易进行互补,以此谋求规模生产的经济性。 汽车产业对贸易收支和相关产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汽车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采取带有贸易壁垒的进口替代措施的典型产业。即使在东亚地区,也具有分散的小规模市场比较多这一浓厚的色彩。 2002年东亚7个经济体(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汽车总销量为651万辆,相当于北美的1/3左右。目前虽然都没有禁止整车进口,但至今关税仍然很高,关税低于30%的经济体不多。 韩国汽车进口的税率(轿车)较低,为8%。不过,2002年的进口比率却不到0.4%。韩国出口整车150万辆,泰国出口18万辆,不过大部分出口是面向欧美国家的。 从生产方面来看,如果除韩国和泰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销量则基本持平。各生产厂家每一据点的生产量大都不足19万辆。在东亚经济体中,日本厂家作为其生产主体的占绝大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一旦在东亚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专门生产和互补性就会更加突出。 东盟自从1992年就创建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以来,逐步实施了降低关税和促进区内贸易的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出现了谋求照顾贸易平衡和手续繁杂等问题。尽管如此,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4国的区域内汽车零部件贸易比率还是比整个东亚地区高。 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计划在将来使整车的关税下降到5%,因此2002年很多企业宣布了相互提供不同类型整车的计划。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东盟贸易将发生变化。似乎可以说,这表明企业对重新配置生产的要求增强。 同日本汽车生产厂家相比,在区域内生产据点较少的欧美汽车厂家和韩国汽车厂家重新配置生产的必要性不大。不过,一旦贸易壁垒降低,那么从现有据点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可能性就非常大。2003年大众汽车公司已开始向菲律宾出口整车,整车贸易将逐步扩大。(来源:市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