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移交辉煌花旗 华尔街结束一个时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5:34 青年参考 | |
脾气暴躁,经常将下属训斥得泪流满面,在多次高层权力争斗中,不只一次同最亲密战友决裂的桑迪·威尔(Sanford I. Weill),就这样心甘情愿地交出了权杖。他说:“花旗已经步入正轨,而我已经有43年没有休假了。” Joe Westersund 2003年7月5日,正在家中休假的花旗集团前COO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O. Prince)被他的上司、花旗集团董事长兼CEO桑迪·威尔急招至家中。“当他 一天后,刚过70岁生日的威尔宣布,将于2004年1月正式辞去花旗集团CEO职务。53岁的普林斯届时将接任CEO。这一始料不及的举动结束了人们对威尔何时退休的经年猜测。 花旗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1.1万亿美元资产,员工26万,客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自从花旗集团1998年成立以来其年平均回报率一直保持在26%。相对于同业,它在股市一直独领风骚,这与威尔的个人魅力有关,以至于在投资界中有“威尔基本面”(Weill Premium)之说。这位金融奇才还持有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花旗股份,仅每年的股息就达3100万美元。 他是“金融超市之父”、“现代华尔街金融集团的建筑师”。在他的带领下,花旗集团开始向客户提供银行、保险以及证券业务等多种金融产品,开创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先河,它的同业追随者众多。 “花旗已经步入正轨,”威尔这样回应外界对他退休的疑问,“我已经有43年没有休假了。”威尔似乎认为花旗已经摆脱了困扰它的种种监管上的问题,自己可以放心地在事业的巅峰时刻退休了。 出身寒门 1933年,威尔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犹太裔制衣工人家庭。1955年,他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并与校友莫舍尔结婚。这一年,威尔谋得了第一份工作——在华尔街做信差,每月只有150美元。这个出身卑微、带有浓重布鲁克林口音的青年,在等级森严的华尔街毫不起眼。 然而,凭借加倍的努力与出众的才华,威尔开始崭露头角,1960年,拿着从母亲那里借来的3万美元,他同其他三个合伙人开办了一家经纪公司。经过随后的一系列兼并收购,他的公司不断膨胀,在1983年他成为American Express总裁。两年之后,由于未能担任CEO,也不能掌握对公司足够的控制权,威尔决定另起炉灶。 同样是在一连串收购之后,他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二个公司帝国。1998年,威尔的旅行者保险公司宣布,以700亿美元的价格与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业公司花旗公司合并。这一合并当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桩非法合并案”。美国1933年公布的葛塞法案规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得经营彼此业务,不得相互持股、合并。不过,1999年总统克林顿签署决议废除葛塞法案,花旗集团正式成立。在新集团中,威尔同前花旗公司CEO里德一起任联席CEO。然而仅仅一年之后,里德在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出局。威尔独掌大权。 备受争议 这名“皇帝CEO”在花旗领取高额年薪。威尔脾气暴躁,经常将下属训斥得泪流满面。在多次高层权力争斗中,他不只一次同最亲密战友决裂。 2002年,一封电子邮件令这位有着43年从业经验的金融家经历了他最为困难的时刻。为争取AT&T成为花旗投行所罗门美邦的客户,威尔在给花旗集团明星电讯分析师格鲁伯曼的一封邮件中,授意他抬高对AT&T的评级。为表嘉奖,威尔批准花旗集团向纽约护士学校捐赠100万美元,而这间学校则正是格鲁伯曼一直希望自己孩子能就读的学校。 丑闻一经披露,便引起轩然大波。监管机构认为,花旗为了赢得客户而公布带有误导性的研究报告,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为此花旗集团向监管机构支付了华尔街有史以来最高金额的40亿美元罚金。格鲁伯曼也辞职,并缴纳1500万美元罚金,威尔却并没有因此下台。不仅如此,尽管花旗集团卷入安然破产案,威尔的位置同样未受到任何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威尔虽然将辞去CEO一职,但他仍将担任董事长至2006年,并将专注于处理公司与客户、政府官员的关系,负责整体战略。 很多人担心,威尔在花旗集团中的影响逐渐减弱,将会影响花旗在股市中的表现。 而《商业周刊》认为,威尔必将影响新任CEO,使他工作束手束脚。一些投资界人士指出,威尔亲手提拔的继任者普林斯实际上是他最忠实的部下。 一位投资界人士颇有见地的指出:“花旗历来都是受益于一位近乎‘独断专行’的领军人物。这一次应当也不例外。” 三访中国 花旗集团与中国高层关系颇密。8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其候任首席执行官普林斯。这种关系早在威尔时代就已打下,他曾三次访华,并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同江泽民会面。在推动花旗在华业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当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获准向中国客户开办个人外汇业务的外国银行时,威尔亲自前往上海,在花旗上海分行开设了该行的第一个私人户头。 从1902年在上海开办第一个办事机构开始,花旗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已有百多年历史。目前,除被批准作为首家在中国开办个人外汇业务的外国银行外,花旗集团还是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股市的QFII(合资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托管银行。不久前,花旗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即将在天津开设其在中国的第五个分支机构。 当被问及威尔的离任对花旗集团中国业务的影响时,施瑞德表示,花旗集团在中国具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威尔辞去集团CEO对此不会有任何影响。(摘自《财经时报》10月21日) 链接 桑迪·威尔档案 花旗集团主席兼CEO,现年70岁。 1965年威尔以20万美元资金开始创业,和其他三个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金融服务公司——雷曼兄弟公司。1981年该公司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 1998年10月,威尔成为花旗集团的主席兼CEO。2002年7月,当选美国《CEO》杂志“年度最佳CEO”称号。 相信威尔自己也一定认为2002年是个多事之秋。其中至少有两件事让他非常不安。自从安然爆出黑幕之后,华尔街便丑闻不断,银行业也牵扯进来。7月23日,美国参议院下属的一个调查委员会对外界宣布,美国银行业巨头花旗银行和安然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帮助安然美化账目、掩盖巨额财务亏损。这不免是一个难题。 另一个难题在阿根廷。阿根廷动荡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危机使花旗集团损失惨重,今年4月份的数字表明,花旗集团两个季度里在那里损失了13亿美元。 花旗集团第三财季收益增长27%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花旗集团第三财政季度收益增长27%,股市表现强劲使得该公司私人客户服务部门实现增长,客户资产增长17%;同时该公司2/3业务出现两位数增幅。 这家金融服务巨头近日称,截至9月30日的3个月利润增至46.9亿美元,合每股90美分,高于分析师普遍预计的85美分。上年同期持续经营利润为37.1亿美元,合每股72美分。 当季收入增长10%,从上年同期的176.4亿美元增至194亿美元,与分析师预期一致。 该公司上年第三财季利润为39.2亿美元,合每股76美分,其中包括2002年8月分拆给股东的Travelers Property Casualty的2.14亿美元利润。 花旗集团董事长桑迪·威尔(Sanford I. Weill)表示,他对公司模式的实力以及继续回报股东、客户和雇员的能力抱有前所未有的信心。威尔还说,此时是将管理层交由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O. Prince)和罗伯特·维鲁斯塔德(Robert B. Willumstad)的恰当时机,他期待新领导人带领公司前进。普林斯已于10月1日接替威尔担任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较先前预计的时间早了3个月。 在2006年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前,现年70岁的威尔将继续保留其董事长职位。 花旗集团称,全球经济的走强,推动该集团第三财政季度的收益增长,而信贷质量的改善也推动了业绩的强劲增长。该集团的全球消费者业务部门第三财政季度的收入为2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北美地区信用卡业务收入为8.19亿美元,增长13%。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