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驻马来西亚大使关登明:我眼中的马哈蒂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11:39 解放日报 | |
当人们谈起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眼前首先浮现出的是一个快人快语、个性鲜明、果断有力的政坛强人形象。在长达22年的执政生涯中,马哈蒂尔将马来西亚从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转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世人将这一段时期称为“马哈蒂尔时代”。那么,现实中的马哈蒂尔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此,记者专访了1999-2001年曾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的关登明。 1999年的马来西亚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当时的马来西亚经济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徘徊在低谷。在政治上,1998年9月,以经济政策上的分歧为导火索,马哈蒂尔解除了时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安瓦尔的职务,反对派借机提出要马哈蒂尔辞职。面对这些挑战,马哈蒂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首先将马币与美元的比价定在1美元兑3.8马币,阻止了该国货币的进一步贬值。与此同时,利用马来西亚特有的司法和政治制度解决了“安瓦尔事件”,使反对派抓不住把柄,从而稳定了政局和人心。 马哈蒂尔的危机处理能力给当时刚刚上任的关大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此后在各种外交场合与马哈蒂尔的接触,使关大使对其本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记者要求关大使用最简单的词来形容马哈蒂尔这个人时,关大使用了“平易近人”和“精力充沛”这两个词。在每年穆斯林开斋节期间,马哈蒂尔都会在其官邸举行招待会,招待会对所有人开放。关大使曾经听过一次马哈蒂尔在巫统大会上的讲话,尽管年事已高,但马哈蒂尔仍然可以连讲两个小时而不停歇。 马哈蒂尔对中国一直十分友好。他曾经7次访华。仅在1999—2001年三年间,马哈蒂尔就三次访华。关大使提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1999年正值中马建交25周年,原本马中友协要在马来西亚当地举行庆祝活动,马哈蒂尔得知后,立即提议将庆祝活动“移师”中国,因为他觉得这么一个重要的日子,一定要与中国朋友在一起。对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马哈蒂尔一直持赞赏的态度,并表示要向中国学习。他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而言是机遇而不是挑战。 本报记者王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