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打造新传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10:21 青年参考 | |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沉醉于Google强大的搜索功能之际,Google正想要重复几年前网络鼎盛时期的故事。Google计划于明年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它的目标是150亿美元或者更多。 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 英国《金融时报》 10月28日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正在重复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当年的故事。不同的是杨致远们当年创建的是雅虎。而布林与佩奇所做的是Google。目前,公司正准备于明年初在华尔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这可能是自互联网繁荣期以来网络股在股票市场上最大的一次亮相。 想要超越雅虎当年斯坦福大学两位年轻的研究生想出了在万维网上寻找有用信息的新方法。他们决定放弃学业,将其想法商业化。硅谷一些最富盛名的金融家纷纷对此创新想法表示支持。不久,新公司便走向了华尔街:名利双收。这便是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1995年创建雅虎时的情况。 三年后,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延续了这个故事的脉络。这两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在学校宿舍里创建了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 Google会重复几年前网络鼎盛时期的故事吗?在崇高的理想主义和极度的兴高采烈之后,登场的是自高自大和贪得无厌:一个旨在改变世界的工具变成了一种迅速创造个人财富的机制。 从他们公开发表的评论来看,Google背后的年轻人相信,他们的故事有可能和以往不同,因为他们能够吸取前人傲慢自大的教训。这的确是他们的优势。 尽管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布林和佩奇从一开始就闯出了与杨致远和费罗不同的道路。 用Google搜索谢尔盖·布林,首先出现的是其个人网页的链接,这一网页暗示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驱动着他不断努力。网页上有一连串布林研究论文的链接,论文题目都是诸如“探明因果结构的扩展性技巧”之类的。 Google上有关布林的正式介绍列出了他的个人兴趣,包括“从杂乱无序的信息源中提取信息,对大型文献库和科学数据进行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最重要的是,Google的创建者是本身极具探索精神的计算机科学家。尽管Google带有浓厚的网络怪诞色彩,但其核心工程文化直接来自于大学校园。 这显示了Google与先前出现的雅虎的一大区别。杨致远和费罗拥有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背景,但他们迅速将雅虎变为巨型在线媒体公司。 直到今年,在Google骤然获得的巨大成功的刺激下,雅虎才开始围绕着收购的几家搜索引擎公司创建自己实实在在的工程文化。 Google的两个创始人从很小开始就沉迷于计算技术。对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孩子来说,这段经历与别人有很大不同。佩奇的父亲是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布林出生于莫斯科,6岁离开那里,因为他父亲在马里兰大学教授数学。 两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识,当时互联网已开始步入繁荣期。在周围的一片狂热中,两人显得特别有耐心,集中精力开发了一个技术上非常先进的搜索引擎。他们通过信用卡借来了15000美元,购买了一堆电脑磁盘驱动器,在斯坦福建起了自己的工作间,这与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起步时一样。 随后发生的事与电脑商业史上其它一些成功的故事有共同之处。很快,电脑硬件越堆越多,迫使他们不得不搬入朋友的车库,这步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后尘。微软已盯上Google Google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界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才发现这一模式的巨大商业潜力?一位硅谷资深人士回忆道,两年前他拜访这两位Google创始人时曾非常纳闷: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呢?他们的技术似乎不错,但谁会来投资呢? 答案在于:针对互联网搜索结果出售广告,Google从此兴旺发达起来。然而,尽管布林和佩奇两人至今仍然忠实于最初的梦想,但先前许多年轻的理想主义者都难以忍受的压力现在也摆在了他们面前。 首先,他们可能会很快变得非常富有,至少在帐面上会这样。尽管具体细节尚处于保密之中,但预计布林和佩奇拥有Google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如果华尔街认为该公司确实值150亿美元或更多(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这个价),则两人身价可分别超过25亿美元。 对两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而言,这其中包含着某种嘲讽。读一读“解析大规模超文本网络搜索引擎(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这篇论文,你就会明白他们其实多么厌恶互联网的商业化。在这篇论文中,他们首次设计出Google的蓝图。 在“广告及形形色色的动机(advertising and mixed motives)”这一部分中,他们写道:“广告业务模式的目标并不总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搜索。”他们还说:由于用户永远无法完全肯定自己所得到的结果是绝对公正的,因此通过在搜索引擎上出售广告空间赚钱的机会将带来人们“形形色色的动机”。看起来,这个世界需要至少一个“透明且属学术领域的”搜索引擎,以确保提供完全独立的服务。 鉴于其商业成份越来越多,Google可能提供不了这种完全独立的服务。那些曾经赞美过布林和佩奇的人现在开始怀疑他们的权力是否过大,是否会开始滥用这种影响,以提高公司利润。 如果想尽早注意到互联网界的兴趣往哪里转移,最好去看看网络日志(blogs),即过去两年来迅速发展的个人在线日志。那些自命为互联网理想捍卫者的网络日志撰写者们(blogger,又称博客)近来开始与Google交恶,尽管博客们能从其多半是自发的涂鸦中赚到广告收入还是Google帮的忙。Google公司近期通知使用广告服务的博客们,不允许他们对此项服务评头论足。不用说,这招致了一片愤怒之声。 布林和佩奇正试图避免从网络新贵变为盛气凌人的公司老板,与此同时,他们还急于避免陷入互联网早期的另一个相似陷阱。 人们将不可避免把Google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与网景公司(Netscape)进行比较。1995年,网景公司的出现引发了互联网繁荣。然而,网景公司的巨大成功却很短命:没不久,微软就围剿了这家年轻公司并几乎断送了其业务。 现在,微软也计划要有自己的搜索引擎,所以已经盯上了Google。如果想要避免类似的灭顶之灾,布林和佩奇必须得有一些聪明的招数才行。 链接 Google如何赚钱 Google的收益来源有二:其一为搜索技术授权。雅虎、AOL、思科、宝洁、美国能源部等许多大公司和政府机构正在使用的就是Google的搜索技术。Google按照搜索的次数来收取授权使用费。比如雅虎的门户搜索引擎服务由Google提供,每个季度就能给Google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其二为关键词广告。Google的广告形式不采用横幅广告,也没有Flash动画广告,所有的广告都是按照客户购买的关键词,以纯文本的方式把广告安置在相关搜索页面的右侧空白处,把所有的文字广告单独列出来,并用特别的颜色标示“赞助商链接”。比如有人在Google上输入“婚礼”,那么在搜索结果网页上就会出现婚礼网站的文字广告,每次搜索Google向商家收取0.8美分到1.5美分的广告费。用户在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时,相应关键词的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并保证出现在搜索结果较前的位置。其他的同业者都在刻意地把广告和搜索结果混合在一起以获取收入。相比之下,Google的想法似乎显得太缺乏商业头脑,但讽刺的是,所有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者中,只有Google在盈利。 当其他的竞争者想方设法地把首页复杂化,股价查询、天气预报等等过量的“信息”被填塞在页面上时,极端的实用主义却统治着Google的网站风格:其首页上只有一个搜索框,别无他物。佩奇说:“我们的首页这么干净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洁癖。这是个商业决策。”不过最初的原因可跟商业决策没关系,只是公司成立时没顾上首页设计。但后来他们发现,对于搜索引擎用户来说,这就足够了。“人们只想上来很快地搜索一下,然后迅速离开。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便利。”布林说。美国Web Top统计公司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调查发现,人们如果在12秒钟内找不到自己所需的内容的话就会超出忍耐限度。这也许说明了为何Google每月会有至少5000万的忠实用户,且用户满意率竟高达97%。像雅虎那样在网站首页上放置广告条的建议也有人提出过,结果给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虽然这类首页广告完全可以给Google带来200万至1000万的收入。“我们很重视品牌。”布林回答说。 Google的技术支持 Google目前每天要接受2亿多个搜索请求,平均在0.2秒钟内扫描30亿个网页。其能够对36种不同的语言进行搜索,甚至包括故意颠倒英语字母顺序拼凑而成的行话。除了网页之外,Google现在还能查询图片、新闻、地图、电话号码、股票价格、统计数字、词汇定义,以及小到一台缝纫机的商品的最优价格。 Google运转所依靠的技术支撑其实并不复杂。其“无所不知的大脑”是由54000多个服务器组成的,这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电脑系统。Google的技术人员会定期从这个巨大系统的各个部分复制各种信息,并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当用户进行搜索时,屏幕上展示的搜索结果其实就是Google浏览并复制的网页。 当然,Google之所以能在短短5年里成为业界“大佬”,自然有其过人的高明之处,那就是根据有关连接状况所反映的重要性或普及程度对其浏览过的网页进行合理排序,以使那些人们查找的信息能被列在靠前的位置。换句话说,互联网上连接这一页面的重要网站越多,该页面的位次也就越高。但是,究竟靠什么法则来完成这项工作,Google公司至今将此作为重要的商业机密而对外守口如瓶。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