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催生新兴经济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14:30 新华网 | |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和产业结构的我国地方经济将更加密切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西南边境:从边缘变中心 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毗邻,历史上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今后它们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由贸易区在物流、商务、投资等方面的中心,发挥独特作用。 广西:打造物流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高虎城说,广西以沿海港口为龙头,南昆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水运、航空和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的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已基本形成。目前,广西正在兴建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物流能力,适应未来自由贸易区大流量的货物流动和人员往来需要。其中,在建的南宁市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全长179.2公里,其终点友谊关与越南贯穿南北的1号公路相接,2006年建成后可使南宁至河内的车程由目前的8小时减少到4小时。这将是中国通往中南半岛最便捷的公路。 广西是中国内地通往越南的交通枢纽,这个枢纽就像一个英文字母“Y”。南宁是三根线的交叉点,竖着的那条线就是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西北线就是已经通车的西南出海通道,从成都到北部湾;东线包括正在修建的南宁至广州的高速公路和将建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此外,广西还将兴建南宁至昆明的高速公路。 目前,广西还加大了沿海港口的建设力度,使之向大型化、深水化发展。防城港的第11个万吨级码头正在兴建;而第12个万吨级码头和按5万吨级标准设计的航道扩改工程项目即将动工;2006年之前,防城港还计划建设两个5万吨级的泊位。在钦州港,3万吨级进港航道建设和钦州港二期工程也正在加紧进行。根据规划,到2010年,广西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将从目前的2000多万吨达到5000万吨。 有关专家认为,广西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及大东盟经济圈的汇合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处于前沿地带的广西通过“近距离”地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将为广西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 云南:区域商务中心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云南省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独特作用。云南省外经贸厅对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关系处处长武炜说,云南已建成了出省、通边的高等级公路网;开通了包括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河内、仰光、曼德勒、万象等东盟国家的国际、国内和地区航线103条;铁路可通往全国和越南运输干线;“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和昆明至老挝万象的国际公路运输已正式开通;另外,昆明至曼谷公路和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也正在筹建中。这些交通运输条件可为中国西部省区市拓展东盟国家市场提供物流服务。 武炜认为,云南省正在显示具有区域合作商务交流中心的潜力。2003年在昆明召开两次湄公河次区域部长级会议,2005年将在昆明召开该区域的首脑会议,另外,东盟国家泰国、老挝、缅甸在昆明设有总领事馆,越南设有使馆办事处,马来西亚总领馆的设立也正在筹划中。 云南省将在中国—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武炜说,关税壁垒的削减为扩大云南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作为与东盟成员国经贸合作主要内容的关税减让将越来越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这一区域的关税减让以及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实现,将为云南与这些东盟国家传统市场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云南和东盟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先期进行合作的领域包括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电讯服务、旅游、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等)、产业合作等方面,也将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华东华南:太平洋沿岸黄金贸易走廊 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区和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这两个地区与广西、云南等西南省区联合,全方位地扩大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与东盟合作打造太平洋沿岸的黄金贸易走廊。 浙江:加工业有较强竞争力 我国东部5省市与东盟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实力。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赖存理研究员说,浙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与东盟具有互补性,两者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浙江的加工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纺织、服装、丝绸、皮革、食品、日用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均有较好的基础,许多县市都有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不少产品深受东盟国家民众欢迎。 浙江省的重要工业品如计算机软硬件、农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及其配件、工业用缝纫机、轴承、五金工具、纺织服装及其面料、塑料制品、有机染料、灯具及照明装置、普通机械、电器产品、水海产品、日用小百货等价廉物美,很适合东盟市场,目前已通过一般贸易或经由桂、滇的边境小额贸易等各种渠道纷纷进入东盟市场,潜力很大。而近年来东盟的原木、天然橡胶、原油、钢材、锯材、宝石、玉石等原材料在浙江等东南沿海省市的销售势头也日渐升温。 可以预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华东华南地区对东盟的贸易量将大大提高,对欧美、日本市场过于依赖的局面将会减少,有利出口市场多元化。同时,华东华南地区积累了我国大量的民间资本,它们将在东盟找到很多投资机会。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教授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对东盟投资,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今后将起主导作用。 广东:劳动力密集产品有优势 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所周聿峨教授认为,与东盟相比,广东省在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方面无优势可言,但在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并不逊色,具有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巨大潜力。 横跨广东、香港和台湾的华南经济圈地处东亚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的结合位置,是两个板块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必经之地。经过20年的发展,广东为代表的华南经济圈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之一,既有世界大型工业企业,也有受托制造电子设备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这里掌握着丰富的美欧日市场的产品、零部件库存和价格信息,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完善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广东省与东盟在制造业和技术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周聿峨认为,东盟国家的基础工业相对薄弱,机电产品的进口量需求较大,每年的进口金额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产品。而就广东省目前的经济结构来看,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已经达到50%左右。因此,广东的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等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具有很大的潜力,并可以以此带动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 科技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互补性最强。周聿峨认为,东盟一些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产品提升和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因素至关重要,而中国的综合科学技术水平具有一定优势,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在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与东盟合作方面大有可为。 上海:高科技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上海等华东沿海发达地区工业部门齐全,在生命科学、中医药、信息产业、消费类电子产品、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高效节能产业、环保技术、海洋高新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产品技术日趋成熟,打入东盟市场是顺理成章的。 2002年,上海口岸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达12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三成——东盟已成为上海口岸仅次于美国、日本、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海关统计表明,与东盟贸易额已占上海口岸去年进出口总额的8.5%。上海口岸从东盟的进口以工业原料及信息技术类产品为主,进口额超过0.5亿美元的20种商品中,初级形状塑料、锯材和天然橡胶等重要工业原料占8种。出口方面机电产品独占鳌头,2002年共出口39.54亿美元,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出口增长2.8倍,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出口增长71.9%。 专家认为,上海口岸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加工基地,带动了对东盟加工贸易的复苏。去年,在上海口岸与东盟的贸易中,外商独资企业占44.3%,进出口增幅分别高达5成和8成。西部:自由贸易区促进西部大开发 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宫占奎教授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我国西部地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本,发展西部经济。原因在于我国西部和东盟的互补性更强一些,西部地区引进资金、技术时,可以从东盟引进一些,也可从东部引进一些,两条腿走路发展更快。 重庆:市场开拓逐步升级 重庆是我国西南老工业基地,在过去几年里已牢固地奠定了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基础。重庆在重化工业、机械制造、轻工、建材、纺织、食品工业等方面发达,与东盟国家有明显的产业互补关系。过去几年,重庆已经把摩托车打入了越南市场,而汽车、机床、机具、仪器仪表等装备,也在东盟市场看好。近两年来重庆先后在越南举办了摩托车展,在印尼、泰国举办了重庆商品展,反响很好,显示了与东盟合作的巨大潜力。 重庆市外经委副主任王济光说,重庆在东盟国家设立的企业,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型贸易公司、窗口企业,发展到现在的设立加工生产企业和各类实体企业,并由最初以国有企业在当地投资合作为主,发展到多种所有制并存。业务方式由初期简单的贸易代理、承接分包,派遣少量劳务、建立营销渠道等,发展到目前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对外投资办厂、境外加工装配、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农业合作,进行跨国公司并购等多种形式并举,相互促进。 四川:区域合作高点起步 去年四川对东盟国家出口3.45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2.7%,比上年增加58%。四川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刚刚拉开序幕,前景看好。新希望集团在河内、胡志明市投资900万美元兴建的饲料厂已开工生产;长虹公司在印尼投资的空调生产项目已收到良好效果。 四川省外经贸厅研究所所长朱锡祥说,今后四川将在几个重点领域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一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四川优先发展的“一号工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与东盟国家合作具有一定优势。二是农业。四川农业发达,科研实力强,农机、农药、化肥、种子等优良品牌多,种植养殖技术和经验管理水平高,对东盟优势明显。三是加工业。四川工业门类齐全,加工能力较强。四是工程承包。四川在工程机械、能源设备和施工技术方面都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四川的公司多年来在老挝、缅甸等国承建公路、市政建设项目,在这些国家享有较高声誉,承建的工程包括老挝13号公路、缅甸纸浆项目等。五是旅游业。四川和东南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潜力很大。六是资源开发。东南亚的水能、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四川企业可以利用民间资本或国际资金参与开发。 贵州:资源合作成为重点 近年来,贵州省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呈现发展趋势。2001年,贵州省的对外贸易总额为64798万美元,比上年有所下降,而同期与东南亚的贸易总额达10170万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5.7%,比上年度增长了25.4%。 贵州省外经贸厅一位官员说,贵州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和天然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今后,贵州可以在做好“黔电送粤”的同时,考虑向邻近的东盟国家送电。 据了解,在未来20年内,仅中南半岛5国的电力需求缺口就有5268万千瓦。以泰国为例,前年电价高达1200铢/千瓦时,此后还有过攀升。因此,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就向中国长期购电问题正在展开接触。 另外,贵州在天然资源如中药等领域,与东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在开发农业、肥料、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食品、纺织与服装、制造与皮革制品、电器与电子产品以及能源交通、城镇化建设、旅游、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合作商机。 孕育中的南贵昆经济区和珠江经济带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加快,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开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西南滇、黔、桂三省区急需突破原有的行政经济运行框架,实现南桂昆经济一体化,并且东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相结合,融入国民经济的整体循环之中,融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分工之中,才能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相协调。 三方联合推动“通道经济” 为扫清通往东盟市场的障碍,西南各省区市正积极筹划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抓紧建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期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为特征的“通道经济”逐渐凸现出来,日益被人们接受和重视。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专家朱振明认为,滇、黔、桂3省处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自身工业经济的脆弱性和互补性,这就要求3省联合起来,打破以前由于行政划分形成的小经济圈,走出一条合作型的工业化道路。只有联合才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凝聚实力开发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2001年8月国家计委公布的《西部开发重点专项规划》,明确了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开发的3个重点区域之一。建立南贵昆经济区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具备了较好的基本条件。 南贵昆经济区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亚太地区开放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沿边、沿海又沿江的区位优势。3市地域相接,南昆、贵昆等铁路干线,昆明—贵阳、昆明—南宁等航空线路及联结3省、市的国道公路网,使3者间的物流、人流往来有了便捷的途径。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生物、旅游、水资源等既是其自身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全国长远发展的保障力量,若能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南贵昆经济区将建成规模宏大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以水电、火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基地、以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区。经济区内各方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体系,如冶金、烟草、化工、机械、食品等,经济差异性相对较小,有利于形成总体比较优势。2001年4月3市在贵阳召开南贵昆经济区首届联席会议,3方已共同签署了《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书》,在形成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东西联合:参与构建珠江经济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要实现贸易的自由化,更要实现投资和服务的自由化,产业基础和资金的限制使得西南地区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一使命。正如专家指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而非西南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沿海省区与西南省区之间加强合作,在构建“10+1”的过程中成为必然。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赖存理说,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5个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和与东盟水、陆毗邻的广西、云南等西南省区联合,取长补短,全方位地扩大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中,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可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目前,东西部差距扩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东部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对西部的依赖减弱,西部地区缺少技术、资金和人才,它需要东部的支持。在此情况下,加快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对于借广西与广东相连相接的区位优势,以珠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南贵昆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十分有利的。还可以通过东部地区企业对西部地区企业的产权重组,整合有限的生产要素,实现联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南贵昆经济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脱贫俱乐部,而是东西部经济的连接区。为此,滇、黔、桂3省要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经济主轴线——珠江经济带。 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大棋盘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3大经济走廊,从发展态势来看,连接港澳粤和滇黔桂的珠江经济带有条件成为我国又一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主轴。其原因有三:一是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而且港澳粤3方加强经济联系使得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已经融为一体,其经济发展在不断的向外延伸、扩张和辐射。二是珠江经济带不仅是一个经济循环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生态循环系统,珠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三是珠江经济带不同于长江经济带的长距离链状联动开发模式,它已经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龙头,广西为龙身,云南为龙尾,形成多个经济增长点相互联动、相互提升的发展模式。滇黔桂3省区是珠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联合与协作,借珠江三角洲传统产业转移之机,弥补资本形成的先天不足,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共同打造珠江经济带,能够建成我国又一条新的国土经济走廊。 珠江经济走廊一旦形成,滇黔桂就有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特别是滇桂两省区与东盟多个国家接壤,有着5080公里的边境线,有铁路、公路、水路和空中航线与东盟各国相通,基于这些天然优势,国家实际上已从战略高度把滇桂两省区推向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滇桂两省区应携起手来,利用地缘的优势,沟通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获得更多的技术选择与市场选择的机会,并通过对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全面参与,按照国际资源情况、市场需要和国际惯例来组织和推动地区的经济活动,使西南地区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地区。新华网版权与免责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来源:《瞭望》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