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 搭建利益共享的平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14:32 新华网 | |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的脚步在今年明显加快,此种合作将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为谋求各个领域的共同利益搭建起制度平台。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东盟经济发展很快,使其在东亚地区以至国际上的地位大幅度提升,但是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不仅影响到其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而且也使其成员间因忙于解决内部问题而疏于合作与协调,东盟的国际地位 同时,金融危机也暴露了东亚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以日本和“四小龙”为首的东亚制造业能力经过20多年的增长,已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市场造成很大压力,以至国际市场难以继续完全吸纳东亚产品而对其逐步增加限制。这就迫使东亚在出口阻力增加的压力下,更多地将市场开发的努力转向东亚区内市场。 这不仅是日本和“四小”等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和东盟等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经济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日本和“四小龙”虽然人均收入很高,但其生产能力早已将其内部市场覆盖,不经过较大的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就很难再有大的拓展空间。 东亚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不能大幅度地开放自己的市场,这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和东盟是东亚最具市场潜力的地区。中国和东盟虽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发展潜力大,中国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东盟在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也将逐步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因此中国和东盟从建立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这样的市场合作入手实际上是在东亚区域内合作中占得了先机。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进展很快,在2002年确定将于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并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后根据双方协议进程开展了首批农产品降低关税的谈判。更重要的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逐步机制化,为解决非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非典期间,中国和东盟的领导人利用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机制商谈、协调了双边对非典的控制,这实际是开始利用这一机制解决双边关心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此后在今年的10+1会上,中国作为第一个非东南亚大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它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正式进展到非经济领域。 在中国与东盟双边合作的进程中,东盟也在加强内部合作,以增强自己的整体实力,从而提高它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目前,东盟各国经济正在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恢复过来,对相互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视,不仅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各国的努力下不断加速,而且在今年的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又宣布东盟的合作要进一步发展,要建立东南亚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社会与文化共同体。准备到2020年把东盟地区建成为以商品、服务与投资自由流通为特点的单一市场与生产基地。 中国与东盟双边合作的迅速发展首先是为双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如前所述,在国际市场对东亚产品抑制越来越强烈的条件下,双方相互开放市场为各自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回旋余地。 从地区合作的角度看,中国与东盟合作进展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一方面,它推动了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在中国与东盟宣布将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日本、韩国都已加快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且东盟单一成员与东亚或东亚地区以外的国家之间发展经济合作关系的步伐也相应加快。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在引导地区合作的方向。中国和东盟签订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其他国家与东盟的合作也逐步扩大领域;特别是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已进入安全领域,这对地区安全合作框架的重新构建和进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与引导作用。这样,东盟实际上已成为东亚地区发展多地区、多领域合作的一个平台,中国、日本、韩国等相互之间经济合作发展障碍较大的经济体可以利用与东盟的合作来逐步探寻相互间的合作领域与途径,同时也可利用这一平台与东亚外其他地区逐步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周小兵)新华网版权与免责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来源:《瞭望》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