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拉克战争启示录:海湾地区越战愈演愈烈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9日15:57 温州新闻网

  11月2日,“黑色星期天”,美军在伊拉克遭遇越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性人员战斗伤亡,“奇努克”直升机遭袭坠毁,15名士兵丧命。这一重大伤亡显示,美军已经困在越战模式的伊拉克游击战中,泥足难拔。

  美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战争泥潭——不仅表现在军事上的日益被动,日日不断的袭击和伤亡,更表现在白宫战略上的狂妄和无能:在伊拉克不能赢得民心,反而因蛮横激起民众
仇恨;在国内招架不住反战声浪,民意支持直线下跌;高层中文官武将互相内讧,不能拿出一份足以服众的计划书;盟国大多隔岸观火,看美军如何独力支撑下去;众多美国专家厉声警告:我们在打一场海湾版“越战”,不知道战争何时才能结束。

  现在,伊拉克不再是布什脸上得意的笑容,而成为美军士兵时时提防的噩梦,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开始感到绝望,美国战略家们开始思考伊拉克带来的苦涩恶果,伊拉克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越南”?

  恐怖“爱心”

  照片中的美国士兵跪在一名伊拉克小女孩的旁边,他的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手上却拿着一把冰冷的M16步枪,照片在极力地渲染作为伊拉克征服者的美军的“人道”和“爱心”。然而,在这个似乎感人的故事中,人们也能发现在与美军面对面时,伊拉克小女孩脸上的恐惧,她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后倾。在伊拉克战争中,无数伊拉克家庭在炮火中毁灭。

  在禁止船只通行的夜晚,一位越南母亲因孩子急病不得不冒险驾船出海。这时,美军海上巡逻队发现了这只小船,一名美军向两母子伸出了双手——一个充满“爱心”的动作,但是那位越南母亲眼神中流露出如同遇到魔鬼的恐怖。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美国在越南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平民。

  半年前,美国总统布什在一片欢呼声中亲自驾机停靠在“林肯”号航母,带着异常轻松的心情,红光满面地宣布伊拉克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宣称今后的重点不再是“马上打天下”,而是“下马治天下”。布什的美好愿望落了空,伊拉克局势一天比一天糟,美军不断遭到袭击,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主要战事”。11月3日,布什神情沉重地表示:“在伊拉克的敌人认为,美国将会撤出。美国永远不会逃跑。”

  布什一前一后的狂妄自大和虚张声势正好体现了白宫战略上的致命要害:没有肃清萨达姆残余力量并收缴流落民间的大量武器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战事结束”,在局势恶化以后只能喊喊口号,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这正好应证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1月2日的感叹,“美军正在面临长期、艰难的战事,还将出现悲剧性日子,遭受伤亡是美军必须付出的代价。”

  巨大的伤亡人数是导致美国不得不从越南战争中狼狈退出的最直接原因,布什现在正面对同样棘手的难题——伊拉克战后美军已经死亡200多人,很快将接近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

  根据巴格达《独立报》报道,被打死的伊拉克平民已达1万人,或者说在伊拉克每天有10个家庭在积累仇恨,变成为对游击武装潜在的支持者。根据美国中央司令部9月底的统计,从开战以来在战斗中有1685名美国士兵受伤,平均每天受伤8.7人。最近3个月伤亡的总人数接近2000人,或者说类似于1967年越南战争激战时的伤亡人数。在伊拉克每个星期至少有3-6个美国士兵被打死,从5月-8月,对美英军队的袭击平均每天达到24起,现在达到每天35起。

  10月26日伊拉克进入斋月以来,抵抗武装出现了战略出击的态势,加大了袭击美军的力度,使美军在军事上越来越挨打、越来越被动。“斋月攻势”让人联想到越南战争中的“春节攻势”,1968年越南36个城市同时展开的大规模袭美游击战,使美军在军事和政治上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使越南人民逐步取得了战争主动权,“斋月攻势”有可能达到同样效果,驻伊美军不断上升的自杀率也许就是一个佐证。

  美国社会学教授查尔斯·马斯科斯从数量上指出了伊战与越战美军士兵伤亡情况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尽管伊战当中美国南部及西部各州参军的人数比越战期间要多得多,但死亡士兵的地区分布都同样广泛。目前,除夏威夷、蒙大拿和西弗吉尼亚三地外,美国其余各州都有士兵在伊拉克死亡。此外,美国投入伊战的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的规模大大超过越战时的规模,这部分人员在伊拉克战场的死亡率与越南战争时并没多大差别。另外,伤亡士兵在男女性别构成上差不多。伊战女兵死亡人数为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而越战期间死亡的女兵有8人。伊战中黑人士兵的死亡率也跟越南战争时期相同。

  死亡人数恐怕是布什最大的顾虑,伤亡惨重的越战虽已过去几十年,但它对美国人心理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直到今天,美国民众对战争的看法与其对伤亡情况仍然是紧密相关的。尽管伊战相对伤亡情况较轻,但随着最近美军伤亡人数直线上升,民众对布什政府的不满情绪也逐步升级。也正是为了避免引发新的反战浪潮,五角大楼在“奇努克”直升机坠毁后,对于闻讯赶来的记者们断然说“不”,阻挠媒体曝光死者棺木,企图封杀美国各大媒体对美军的死亡报道。

  但是,阵亡消息总是要传回士兵家乡的。在美国国内,不断上升的伤亡率正在加速不断举行的葬礼仪式的节奏。挂有政府牌照的灰色汽车驶进了车道,在告示和文件上签字,阅读卡片,折叠旗帜。接着是另一天,另一个镇,另一套葬礼仪式的喇叭在吹响。

  阵亡士兵贝尔的侄子威廉姆斯说:“叔叔死了,布什总统并不在乎。你看他在电视上的表演。他说这个,说那个。可是让我看看一滴眼泪,一滴眼泪!”

  亡灵

  惟一的头盔、惟一的步枪、惟一的军靴,第101空降师的士兵们列队为长官克里斯多佛·谢佛尔特的离逝作最后的致敬。照片背后的故事比战死沙场更令人毛骨悚然:2003年3月23日凌晨1时左右,科伊边境大漠深处的“宾夕法尼亚军营”第101空降师第1旅驻地一片寂静,大多数的官兵早已酣然入梦。一名新兵将手榴弹扔进了谢佛尔特的帐篷。活在恐惧的阴影,承受着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于是,可悲可叹的一幕发生了,美军开始了自我杀戮。

  头盔、步枪、军靴,庄严地伫立着,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残酷的故事,在这片苍凉的沼泽地上,萦绕着从1967年9月11日到11月25日第101空降师阵亡士兵的孤魂。据统计,赴越美军40万,死亡4万,伤残者30多万。

  10月25日,近3万人在华盛顿游行,要求结束伊拉克的冲突,让美国士兵回国,审判美国总统。更严重的是人们的普遍感觉是政府撒了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出现,说萨达姆将在尼日尔买铀是谎话,政府的高级顾问和技术人员在电视台宣称,对美国和它的邻国来说,伊拉克不是一种威胁,伊拉克已经解除了武装,它没有核武器和化学武器。与此同时,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对中央情报局的欺骗事件正在进行深入的调查。布什的民众支持率大幅度下降,美国人们对进行战争的信心也一落千丈,相比越战时民众对白宫的“信任危机”,目前的“信任危机”大有超越前者的趋势。

  做过拉姆斯菲尔德助手的美国众议员利奇痛责白宫“异想天开”,“布什政府设想美军将在伊拉克驻守六七年时间。伊拉克人会把我们当作救世主,他们将希望我们在伊拉克建立许多军事基地。这是美国战略研究史上最严重的误导之一。”

  而在越战中,肯尼迪政府制定了18个月结束战斗的“特种战争”计划,结果18个月后,越南反抗斗争仍然高涨,白宫不得不宣布计划失败。约翰逊上台后,军事上推行“逐步升级”战略,把战争进程分几个阶段:第一步在南方把越共消灭,第二步“巩固”已清剿的地区,第三步是“搜索和摧毁”残余武装。这和美军逐步建立多个军事基地,扩大战果的伊拉克战略颇有相似之处。但是,和越战一样,美军长期驻军将把自己活生生地拖垮。

  美军太过轻敌,以为凭借先进武器和高科技手段就能所向披靡,他们仅用了3周时间和138人死亡的代价,便占领了伊拉克,却不知速战速胜的重要原因是伊拉克部队将巴格达的重要地点拱手相让,美军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布什认为美国士兵“一个顶十个”,只向伊拉克战场派了20万士兵,而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则派出50万大军。现在,美军觉察到兵力不足了,不过现在国际国内的呼声是要求白宫尽快撤军,而不是增兵,布什政府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了寻找出路,布什10月底召集部下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冒一冒险”。为了尽早让美军摆脱遭袭困境,顾不得伊拉克安全人员的训练是否符合要求,总之马上找到伊拉克人顶上美国大兵,让他们应付袭击就好了。但是,让只受过几个星期训练的伊拉克人携带武器执勤,会带来众多意想不到的困难。11月6日传出风声,美国派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准备组建一支新的伊拉克安全部队。

  在国际上,尽管布什到处拉票,但是第三支多国部队依然没有能够组建,就连原先支持美国的盟友也开始动摇了。11月4日,继保加利亚和荷兰上月撤人后,西班牙也宣布将撤出在伊拉克的部分外交人员。作为美国的最坚定支持者,西班牙政府决定,只有向联军“贡献”的大约1300名西班牙军人还将继续全部留在伊拉克。而其他国家更是对伊拉克“避之惟恐不及”,国际社会要求美军保证当地的秩序,但是美军根本做不到。联合国驻伊拉克总部连番遭袭,白宫却一味推卸责任,只能造成更大的恶果。安南下令撤出联合国驻伊人员,叙利亚等国要求美国立即撤军,布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令人担心的是,布什是否会像约翰逊一样因为战争搞得不得民心,不得不结束政治生涯?有专家在战争之前就分析说,“就像美国政府当初发动越战前编造出美军驱逐舰在越南东京湾遭到袭击的新闻一样,布什也一定会像约翰逊总统当初那样做,说什么‘我之所以轰炸伊拉克,是因为有情报显示美国人正处于极端危险之中。”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布什的麻烦还有很多,五角大楼现在不得不落实一个备份计划派遣更多的美军士兵前往伊拉克,这和布什的初衷恰恰相反,必然带来更多的麻烦。虽然美国国会11月3日刚刚批准了870亿美元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及重建援助的拨款法案,这是美国在二战后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之后最大的战后拨款,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军能够禁得起长期的驻军消耗,何况“驻守六七年时间”?

  美国财政赤字高达4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布什10月份承认,25%的预算用于战争。美国的失业率在增加,贸易结算的赤字是历史性的,达到443亿美元,利率是近50年来最低的,只有1%。分析家认为如果赤字不能平衡,不增加生产性投资,这种情况只能保持一年多。各州大幅度削减社会支出,但是没有摆脱衰退。在这种环境下,美国每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消耗50亿美元。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6个月的伊拉克战争中五角大楼已消耗掉700亿美元,超过前苏联占领阿富汗时的费用。

  据统计,以现在的价格计算,美国每月在中东的开销与当年每月在越南战争的支出相同,即50亿美元。区别在于那时有50万美国兵在越南,而在伊拉克只有13万美国士兵。在越南战争中的支出包括重建那里的基础设施,而现在伊拉克人继续处在黑暗之中,没有自来水。换句话说,占领巴格达比占领河内要昂贵得多。

  估计全都错了。白宫原来估计在伊拉克的战争每月支出为20亿美元,但是实际数字翻了一番。因此布什要求国会增加870亿美元,其中78%用于军事支出,其余的用于“重建,这是自从马歇尔计划以来最贵的军事和民用支出。加上战争开始时通过的790亿美元,美国为了推翻萨达姆和塔利班已经花了1660亿美元。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为重建欧洲的支出相当于现在的1000亿美元。

  随着时间的拖延,绝望气息弥漫在驻伊美军士兵之中。一些士兵上街巡逻时就像上刑场一样,还有一些人甚至偷偷备下了遗书,各种消息使美军士兵感到心惊肉跳,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什么地方射来一个子弹。这种厌战的情绪已经不再是伊拉克战争初期的英雄般的自豪,更多地开始反思战争的危害性。这一点,可以说是正是越战对美国人最大的影响。战争无论结局如何,胜利或者失败,你总会得到一种东西:坟墓。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的军人会更希望避免战争,而目前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丝毫没有改变,所以越南老兵克里11月2日批评布什“将总统的尊严凌驾于美军士兵生命之上”。

  伊拉克,谁的“越南”

  2003年5月1日,一身戎装的布什在“林肯号”甚为意气风发地与在场的官兵握手。当日,布什站在“林肯”号航母的甲板上,宣布美军在伊拉克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当时,在他身后悬挂着一面红、白、蓝三色相间的旗帜,上有“任务完成”的标语,不过,布什的“豪言壮语”似乎来得早了些,在之后的6个多月里,驻伊美军死亡数字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了战时,布什似乎掉进了政治“越南”的泥潭中。

  照片中美国前总统约翰逊到军营慰问,虽然士兵见到总统时都争相向他伸手,但越南的魔魇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长达15年的越南战争曾经困扰了美国4位总统。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相继卷入越战,一直到尼克松撤军,有5万名美国青年葬身在印度支那的热带丛林中。1973年1月23日,越南战争终于落幕。

  伊拉克战争和越南战争变得越来越相似:美军同样地陷入了防不胜防的游击战中。在越南,美军时时警惕一个越南平民是否就是潜在的武装分子;在伊拉克,美军面对的是更大的问号,他们不仅无法确定眼前的伊拉克人是否就是武装分子,而且至今没办法搞清楚袭击他们的武装分子来自哪些武装组织。萨达姆的死党,“基地”分子还是从境外进入伊拉克的外国武装?正如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所说,美国士兵进行的是一场“黑暗中的战争”。

  对于伊拉克抵抗武装,美国和英国的看法各不相同,美国人认为美军频频遭袭击,是由一些支持萨达姆的顽固分子组成的袭击者所为,还有一些白宫智囊认为,萨达姆本人仍然活着,并亲自指挥手下人进行各种爆炸活动,以赶走美国占领者。布什显然坚信这一点,他在11月4日出其不意地提到萨达姆,说自己“确信萨达姆仍在试图制造麻烦”。

  英国人也认为萨达姆在幕后“捣乱”,他们认为伊拉克抵抗武装主要分三类——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类似于“安萨尔”这样属于“基地”组织的组织,以及响应“基地”组织“号召”进入伊拉克打击美军的外国人。

  上个星期,巴格达发生4起自杀性爆炸导致30多人死亡后,美军第一装甲师副司令赫特林曾说是国外恐怖分子制造的。但仅仅24小时前,赫特林的一名指挥官登姆普西就在巴格达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没有发现巴格达有任何外来武装分子的渗透。11月2日,美军一架直升飞机遭导弹袭击坠毁,造成16名美军士兵死亡和20人受伤,美军目前仍不知道究竟是外国人还是伊拉克人制造了这起袭击。美军只是含糊地说,可能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雇佣的国外武装分子所为。

  伊拉克武装分子游击战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4月份发生的最初的袭击还是无政府主义的,后来的行动日益大胆,以至能够袭击最重要的目标,如联合国办事处,造成严重的损害和高级官员的死亡。在8月28日的袭击中,支持美国的当地宗教领导人哈基姆被杀害,另外还有80多人被炸死;9月中,临管会的一名部长被炸死;10月26日袭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失败了;在向占领军主要驻地之一的拉希德饭店的袭击中,发射了8?兜嫉幻拦闲1淮蛩溃辽?15名士兵受伤,副部长幸免于难;第二天红十字会的办事处被袭击,表明了冲突的国际化。抵抗活动的成功迫使红十字会、联合国、世界医生组织、无边界医生组织决定离开伊拉克,这使白宫更加孤立。伊拉克游击战造成的国际影响已经不亚于越南战争,使得布什政府承受了双重压力。

  美国不仅应该考虑有多少伊拉克武装组织,也应该考虑有多少伊拉克平民满意自己的生活。现在,1200万伊拉克人失业,占人口的六分之一,众多伊拉克人对美军的政策都非常不满。人们已经从推翻萨达姆的喜悦中冷静下来,“半岛”电视台找到了萨达姆的一名亲戚,被告知“萨达姆现在很安全,因为甚至那些对萨达姆恨之入骨的伊拉克人,也不会把他交出去。绝大多数伊拉克人宁愿再次忍受萨达姆的统治,也不愿让美国人继续占领伊拉克”。美国人在伊拉克和在越南一样得不到民心,这使其四面受敌,难以从根本上制止袭击。

  布什需要汲取越战的教训,装备精良的美国大兵败在了越南人的持久战中,对于目前看不到尽头的伊拉克游击战,仅仅苦撑只能使美军士气越来越低落,战略上扭转不了一味挨打的局面,只能让士兵们丧失斗志。布什对他的一帮“鹰派”部下很是恼火,最近大换班底,撤掉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重建使命,让得力助手赖斯领导“正常化”特别委员会,架空国防部的权力,亲手制造白宫高层的内讧。尽管赖斯说自己“像狗一样的忙碌”,但拉姆斯菲尔德却讥笑她是在“作秀”。10月份开始,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公开化,不愿服输的拉姆斯菲尔德扬言赖斯图谋不轨,想从他手中夺权。有媒体报道,正是赖斯的一份备忘录让布什决定把拉姆斯菲尔德踢到一边,把伊拉克重建大权从五角大楼那里收回来,交到赖斯手中。

  不过,赖斯对外界表示,自己倒想置身于政治之外,虽然还有消息说她可能调到国务院担当新任。萌生退意的不是只有赖斯一个,国务卿鲍威尔透露自己将不会再干一届了,他已经扶着布什走上了总统道路,现在自己可以放手了。有意思的是,在伊拉克忙得焦头烂额的布莱默据说是国务卿的最佳人选。而不想退休的白宫高官首先就有拉姆斯菲尔德,但是白宫不仅不挽留他,而且直截了当地问他下一任国防部长的人选,已经不再对他言听计从了。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前国防部长、支持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将战争进行到底的麦克纳马拉在1968年黯然辞职,并忠告白宫“继续目前的战争进程,并不能使我们在1968年接近胜利,更不能阻止美国民众日益减少对我们卷入越南的支持。”这句话用在目前的伊拉克战争中同样有效。麦克纳马拉离任之前,白宫上层就持续出现了不和及内讧,布什亲信们的窝里斗并不亚于当时约翰逊亲信的明争暗斗。

  伊拉克局势、美国民众立场、美军士兵士气、国际社会态度……无论在哪一个方面,布什政府都处于黑暗之中,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反而不断削弱和退缩。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现在是,可能将来永远都是。迎君(来源:信息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新概念,英语学的阶梯 英语口语速成新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性感宝贝
  • 情趣小内裤48元
  • 绳缚式内衣新品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醉酒:谁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今晚上我就把它们都数出来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