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下降11位 究竟差在哪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07:56 新华网 | |
全球竞争力报告并不仅仅描述国家现在的经济水平,而且还致力寻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在技术和公共机构质量方面的欠缺,说明中国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要的不是排名,而是排名说明的问题。”11月6日,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竞争力项目部主任卢佩斯·克拉柔博士在上海这样对采访他的新华社记者说。 克氏这句话是针对中国在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名下滑而引起的讨论说的。在这份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排名中,我们看到,中国的增长竞争力排名由去年的第38位下滑至今年的第44位,商业竞争力排名同比由第38位后移至第46位。总体上,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下滑了11个名次,由去年的第33位跌至今年的第44位。 关注商业竞争力 这似乎与中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的印象不吻合。因为,即使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也没能挡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脚步。因此有学者就质疑全球竞争力报告并未准确地描述中国经济状况。 或许有这种可能。但更大的可能还是中国经济自身的问题。其实,全球竞争力报告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正如克氏在上海所表示的,全球竞争力的最终排名主要参照两个指数,即增长竞争力指数和商业竞争力指数。前者重在分析全球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后者在意政策稳定、法律、社会机构和宏观政策对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带来的影响。而这两个指标又是根据宏观经济指数、技术指数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三项标准来衡量的,从而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作出评判。 从上述三大指标来看,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得分比较高,位列第25,这说明中国政局稳定、通胀率低,宏观环境优势明显;但其他两项指标的名次分别为第65位和第52位,因而使得中国的最终排名落到后面。 进一步分析,从技术方面看,虽然中国过去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我们重单纯模仿而不重创新,所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未缩短。为此有学者惊呼,中国在几乎所有产业都丧失了原创力。话可能说得过重,但提高技术的竞争力的确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不过,当前对我们来说,更应关注的是商业竞争力的下滑。与同是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相比,中国的商业竞争力排名差距进一步拉大。印度商业竞争力今年排名是第38位,中国(第46位)落后印度9位,而去年只差一位(印度是第37位,中国是第38位)。在商业竞争力指数的两个子指标“公司运营与战略的成熟度指标”和“国家商业环境指标”上,中国排名也都出现了下滑,从而导致商业竞争力跌落了7位。 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以前我们把政府治理效率的好坏高低,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快,说明政府治理效率高。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政府治理效率,要看经济增长,更要看政府实行的公共政策以及对产权的保护。在上述影响商业发展的14个不利因素中,在被调查的中国企业家里,有17%的人认为,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面临的最大问题因素是获得金融支持难。其次是低效的官僚机构、政策缺乏稳定性、腐败,后三个因素都与政府活动有关,是影响企业家做生意很重要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政府行政干预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和政府的自我授权。以人们反应最为激烈的行政审批为例,政府部门为什么乐于搞行政审批,原因无非是这样能够带来好处。 我们说,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规范管理,但有些人和组织却假借政府的名义和权力,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本应由市场做的事,目的只是为自己牟利提供机会,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被称为“设租”,是为“寻租”而设置的。其后果便是滋生腐败。 而这种“设租”现象之所以又层出不穷,大概是因为政府部门在市场化日益推进的过程中,一些职能日渐交给市场去处理了,但这些职能部门却依然存在,于是它要生存,便必然会想方设法借规范管理之名巧立名目,为本部门甚至个人谋取利益,这时候,行政审批的权利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根据专家的研究,行政许可证的权利价值相当于同该权利有关的年收入的15%至20%。这就是经济生活中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原因所在。 所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才会在最近召开的中国改革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中国改革的重点已从提高企业的活力转变为提高政府的活力。” 的确,政府的改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但转变政府职能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还是以行政审批为例,据新华社报道,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一些地方在行政审批上玩起了类似“一项审批权”的“数字游戏”,个中原因,除了来自传统体制及其观念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部门利益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审批的累积,使有的部门形成了一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利益,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由于两种体制并存、各种利益交织,这些部门既以行政管理部门的面目出现,又以一个特定经济领域的代言人面目出现,因而渐渐地也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可以说,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确定的行政审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些部门获取自身利益的依据。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直接目标是精简相当数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与之相应的部门利益也将随之削除。 众所周知,利益都是刚性的,欲通过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来削除部门利益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之前,一些行政审批给有的部门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问题已经很清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腿长一腿短是站不稳的,仅有经济体制变革的单腿改革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经济体制改革必然需要政府体制改革这另一条腿来相配合。所以,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很有必要,要通过改革增强政府办事效率,要继续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可问责性,保持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加大力度控制腐败的蔓延势头。 由此看来,全球竞争力报告并不仅仅描述国家现在的经济水平,而且还致力寻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在技术和公共机构质量方面的欠缺,说明中国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背后,关键在于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提升政府的竞争力。笔者以为,这就是克氏所谓的“问题”之意义所在。(邓聿文/作者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国际金融报》 (2003年11月13日 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