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声望提高 海外舆论盛赞中国新领导集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14:39 新华网 | |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把握大局,经受考验,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信任和敬重,海外媒体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新领导集体得到普遍赞扬 媒体注意到,今年初中央做出了两项改革决定:一是规定政治局委员出访要减少随行人员,取消送迎仪式,以节省费用。二是公开报道的重点要从领导人的活动转移到民众关心的事务上来。据中方人士透露,这两项措施都是在胡锦涛主席的提议下实行的。 日本《产经新闻》说:中国民众对新一届中央政府评价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新领导面对非典型肺炎和朝鲜核问题等棘手难题采取了迅速和切实的应对措施,同时也因为它断然实施了几项政治改革,从而显示出唤回民众信任的强烈意愿。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认为,非典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胡锦涛和温家宝领导集体的执政基础反而得到加强。在非典肆虐的4月中旬,胡、温两位曾亲临一线指挥,抗非典工作最终取得了胜利。对于前往疫区视察的两位领导人,老百姓的评价是很高的。 德国《新德意志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对于北京政治最高层来说,今年上半年爆发并迅速蔓延的非典疫情是一场令人震惊的灾难,但是,尽管发生了非典疫情,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在非典期间和非典疫情过后,中国领导奉行的“深入贴近”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为9亿农民着想,通过鼓励投资、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农民的抗灾防灾能力和减免赋税等手段明显改善他们的生存基础。今年下半年,若干新的法律陆续生效,它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较大的法律安全。这些措施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它却体现出中国领导人的目标,即逐步摆脱旧的作风,不再通过运动和口号来解决长期问题,并由此加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发展能力的信任。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在提高 俄罗斯《新时代》周刊评论说,胡锦涛主席今年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出访,第一次是在5月26日至6月5日期间,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并在法国出席“八国集团”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第二次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后正式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随后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访问。这些重要出访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开明的国际形象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在世界市场,而且在建立现代全球和地区安全体系中起积极作用是中国外交的新现象”。 文章说,在法国埃维昂,胡锦涛不仅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分量,他还向八国集团表述了中国全面促进合作和发展的观点,呼吁发达国家更积极地推动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全球经济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俄中关系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绝不是为了反对某个国家,而是为了在“俄罗斯-中国-西方”三角关系中寻找互动方案。无论莫斯科或北京,都不想搞坏与华盛顿的关系。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发表题为《亚洲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已变成一个热忱的好邻居》的文章说,亚洲的一些政治和工商界领导人认为:亚洲国家逐渐把中国看成是日益重要的地区强国,“他们现在不觉得中国会威胁到他们的经济生存”。美国的两个最重要的亚洲战略盟友──日本和韩国尤其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去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首次超过了从美国的进口。与此同时,日本的对华出口增加了39.3%。中国现在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文章援引新加坡的著名实业家何光平的话说,同一年前相比,亚洲人现在用“积极而不是消极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现在,何光平说:“大家的看法是,中国正竭尽全力地帮助它的邻国,让它们满意,而美国却越来越只顾自己的对外政策计划,并用强制手段把它自己的计划强加于人。”中国正快速向前,大力发展其技术,飞速提高教育和科学水平,一些亚洲国家现在觉得这是机会。 文章还援引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话说:“所有亚洲国家领导人都积极看待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新加坡,政治领导层开始觉得亚洲即将出现权力再分配,即日本和韩国的作用会减弱,而中国的作用将加强。吴作栋说,美国仍将在该地区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但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竞争,这因此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认为,美国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中国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加,而且中国还附带提供一些极具诱惑力的东西:新投资和没有威胁性的外交。 美国主流媒体指出:中国在过去几个月里采取的一些外交举措,出面斡旋是中国外交的新特点。特别是为把华盛顿和朝鲜拉到谈判桌前作出的努力,受到亚洲其他国家的普遍赞扬。在外交方面,中国和美国现在都处于非常顺利的阶段。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欧盟正在谋求迅速靠近中国。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0月30日访华,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领导人会晤。普罗迪计划就欧盟开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伽利略计划”,与中国协商具体的合作内容,并且在朝鲜和伊拉克问题上加强合作。在美国的单极统治倾向正在加强的情况下,欧盟希望通过加强与正在亚洲崛起的中国的合作,确保自己的影响力。 普罗迪访华前发表声明说:“欧盟正在扩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正在提高。这次领导人会晤是双方关系取得进展的好机会。” 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目前对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显得很自信,它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看重保持经济强势发展的实用外交路线的大国。在伊拉克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采取的是最终将国家利益置于国际社会大环境之内的建设性政策,而不再在每一个小问题上都争论不休。中国现在对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显得很自信,与西方八国集团成员一样非常自然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成就。中国迅速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最能反映出中国这种新找到的自信。 改革开放又有新突破 许多媒体认为,中国今年来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抗击非典胜利、把中国人首次送入太空极大鼓舞了中国民众对国家的信心。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均取得实质性进展,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宣言书。 胡锦涛在10月21日在曼谷回答法新社记者提问时说:“至于说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将毫不动摇地、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日本共同社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表明了胡锦涛新领导班子的基本政策。其特点是,把重点放在了加快在经济领域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步伐,使社会取得均衡发展等方面。以沿海城市经济取得迅猛发展,贫富差距扩大和农村经济不振为背景,中国新领导班子鲜明地表明了重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姿态。日本时事社说,作为首次尝试,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向中共中央委员会报告了政治局的工作情况。新领导似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明确政治局的责任,加强中央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俄塔社认为,这次中央全会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主要议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修改宪法”。大会讨论了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护私有财产等问题。 美联社说,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是中国企业家的迫切要求,对宪法作出这方面的修改必将鼓励私人投资和他们的积极性,而这正是共产党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所需要的。本次会议闭幕的第二天就进入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最佳发射时段。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如此接近,看来是要突出共产党在这样一个激发民众爱国情绪的壮举中所发挥的作用。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共产党正着手修改10年前制定的一些政策,以便让中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重新考虑发展战略。中国正在制订一项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将重心从过去20年“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政策转向建立一个更加持久的发展模式。 哥伦比亚《一周》周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奇迹”尚未结束。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2003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保持了1995年以来增长8%的势头。从这个数字来看,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半月谈》文/本刊记者)(来源:半月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