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约瑟夫·骆克:最早进入中国西南边陲的美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5日15:34 扬子晚报

  他,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上世纪20年代第一个进入中国西南边陲山区探险,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将中国这个神秘国度里的一个神秘民族带进了美国人的起居间。

  他,是一人成功的摄影家,费尽心机将当时极为罕见的、能还原出有色照片的600个底板运抵《国家地理》华盛顿总部,让世人第一次目睹了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纳西族人们的风土人情。

  他,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植物学家。把在中国西南边陲采集的6万个珍贵植物标本贡献给美国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他带回的山杜鹃,今天还开放在美国、英国的花园中。

  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和作家。在美国名校的协助下,他完成了两部纳西族史书。晚年潜心研究纳西语言,哈佛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了数千页的纳西文字典。

  群山峻岭中的白人探险家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荒山僻壤中,一支骡队正在艰难地跋涉——26匹骡子加上17个人组成的这支队伍由190名士兵荷枪守护着,头领竟是位举止傲慢的白人!不知情的人多半会认为是碰见了小股侵略军。

  然而,这并非一支攻城之师。这位头领叫约瑟夫·骆克,一位集《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家、作家、植物学家及摄影家于一身的美国人正在人迹罕至的群山峻岭进行又一次马拉松式的探险。骆克率领的这支探险队伍不但人数众多,所带的器具更让人瞪目,他的行李有帐篷、折叠床、椅子、餐桌,自然还有亚麻桌布及瓷质器皿,外加一只便携式橡胶浴缸。他甚至还带了一台留声机,为的是给寺院里的僧人们播放歌剧。骆克通常骑马旅行,但是如需拜访地方头领,他则会乘轿子。这时候他的账单会出现以下明细:4名轿夫,每天8角,这些东西已成为《国家地理》杂志最具纪念意义的账单了。

  骆克出生于维也纳,是位贵族仆人的儿子。1905年,21岁的骆克从奥地利移民美国后最终在夏威夷定居,1913年成为美国公民。喜爱植物学的他,尽管未受过大学教育,可凭着决心和毅力,他最终成了一名植物学专家,甚至还在学校里教过书,而那所学校正是夏威夷大学的前身。

  骆克小时候在维也纳图书馆第一次接触汉语时便对中国发生了兴趣。在他开始其探险生涯之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强烈地吸引着他。然而在一连好几个月的首次远征后,旧中国的混乱和腐败引起了他的反感。他曾多次发誓要永远地离开中国。事实上他的确离开过几次。可他最终还是回来了,因为他发现“汽车上的美利坚”以及所谓的“文明世界”同样使他厌烦。每次回到《国家地理》杂志社总部,他总忍不住向同事们倾吐对中国西南山地的思念之情。从1922年开始,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西藏,云南,四川,青海和甘肃等地度过。直到1949年骆克最后一次见到它们,而这时距他首次来中国已有27年了。

  让美国人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个神秘国度

  在《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档案中,最早有关骆克的记载是当时的主编吉尔伯特·格罗斯夫纳1921年所写的一条备忘录:“今天骆克先生打来电话商谈一篇题为《寻找大风子》的文章,我收下了这篇带有40幅图片的文章,支付了他400美元。”在1921年,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数目。据说从大风子油里提炼出的大风子精治疗麻风病很有效,美国农业部希望能在本国种植大风子。1920年农业部曾将骆克派往泰国、缅甸和印度一年,在那里搜寻大风子的种子。结果骆克凯旋而归。他不仅带回了大风子的种子,而且还证明了他完全可以在亚洲的荒野地区生活下来。格罗斯夫纳一直在为《国家地理》杂志搜寻各种描写英勇壮举的文章,骆克的经历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然而,骆克带来的文字不仅仅让人惊讶不已。1924年至1935年间,他发表的9篇文章连同大量图片将中国这个连地理学家也知之甚少的神秘国度里一个居住在白雪皑皑山巅的遥远民族带进了美国人的起居间。

  自有天地以来,不曾有白人站在这里

  1923年至1924年,骆克被《国家地理》杂志社派往中国时有一个很气派的头衔:“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云南省探险队队长”。1927至1930年间,他领着这一头衔再次来到中国。从南部的云南山区向北,途经中缅边境,他跋涉了近千英里,差不多到了内蒙古。“自有天地以来,不曾有过白人站在这里”,当他在青海鸟瞰黄河峡谷时曾得意洋洋地这样说。这也是后来多次出现在他文章中的一句名言。在《横越亚洲天堑》一文中,骆克记述了1926年8月他顺着一根竹绳滑过浪花飞溅的湄公河的情景。在《壮丽的贡噶山》一文中他描述了1930年10月一次冒着暴风雪攀跃山峰的经历。骆克常在海拔1000英尺的地方宿营,有时需将疲惫不堪的骡子换成牦牛,因为后者更能适应高寒地带的环境。尽管骆克有着人数众多的护卫队伍,可探险途中他依旧未能幸免土匪的袭击;在环境龌龊的村庄逗留期间也曾染过痢疾。

  为获取彩色照片,骆克立下汗马功劳

  1926年,骆克收到《国家地理》杂志图片部主编富兰克林·费希的来信,信中说:“我们终于能将你的自然色试验相片拼凑到一起。”除了笨重的书稿之外,骆克还向杂志社发回了大量的黑白及彩色照片。主编格罗斯夫纳认为骆克发回的彩色照片是该杂志社的“无价之宝”?蛭诘笔辈噬掌故且桓鲂峦嬉舛D鞘痹又旧峡氐木蟛糠帧安收铡倍际窃诤诎渍掌幕∩暇斯ぷ派伞B婵耸褂玫母泄獍迨?7英寸长、5英寸宽的玻璃片。事实上很多经过仔细包装的感光板在运往中国的途中就已破损了。其次成像过程极为缓慢。为了获取色彩,感光板的外面包裹着各种颜色皆有的混合物。影像需穿过这层物质才能到达感光乳剂。即便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拍一张风景照,骆克也需将底板曝光整整一秒钟。然而所有这些困难都未能使骆克气馁。他常常在旅行途中进行冲洗工作,在树林里搭起帐篷和暗房,用棉布将水滤清,用牛粪作燃料将化学定影液加热至所需的18.3℃,而一名助手则在一旁舞动硬纸板驱赶蚊蝇。即使闯过这道道难关,最后的运输也令人忧心,很多已冲好的底板在运抵美国途中业已破碎。尽管如此,骆克仍将近600个底板安全运抵《国家地理》总部(华盛顿)。为此,骆克相机中壮丽奇特的真实景观便开始与读者见面。它让美国人有幸一睹“中国”这一充满生机与神秘的国度的风采——冰河雪山,以及戴着恐怖面具的舞者在寺院典礼仪式上的纵情歌舞。

  6万个植物标本,从恩古洛克村运抵美国

  1922年,38岁的骆克首次来到恩古洛克村,直至1949年,他的大本营都设于此地。地理位置对骆克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他除了要为《国家地理》杂志社探险外,还要采集植物标本。而恩古洛克附近的山坡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山杜鹃以及其他可能适于在美国生长的植物。即使这些植物无实用价值,对学者们来说也会是无价之宝。在《国家地理》杂志社的资助下,夹在纸页间的6万个植物标本最终运抵美国。杂志社将这些珍贵的标本转给了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学会,以供各大学及植物学机构研究使用。为防止种子干化,骆克将它们混装在碳粉中。他带回的山杜鹃今天正在旧金山、西雅图以及英国的花园中竞相争艳。骆克还为美国的鸟类学家带回了1600个鸟类标本,此外哈佛大学资助骆克搜集了数以千计的乔木和灌木标本。吴越 晓旸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东方庆成立十周年 新概念、口语、商务英语及各种课程大优惠!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商家急寻合资合作!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