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静度过黑色“26日” 预测地震没有如期而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0:00 新华网 | |
防灾措施有效 应急机制完善 日本人从容面对地震文/本报记者 丛云峰 预测的地震并没有如期而至,日本人表现得相当平静,没有出现恐慌气氛,这并不是日本人对频发的地震已经变得麻木,而是日本有效的防灾措施及全民防灾意识给日本人普遍吃了“定心丸”。 近几年来,以日本首相为会长的日本中央防灾会议一直在制定对策,为一旦日本发生大地震做好准备。据报道,日本在灾害防救方面每年投入约200亿美元以上,用于防灾的科技研发;防灾系统、设施与设备的强化;营造计划设计规范的严格要求;紧急应急及复原运作;落实信息及通讯系统等方面,而且不断强化以下三方面措施: 首先是确保国民的防灾意识。在日本,以大楼、街道和社区为单位,每年都要组织消防和抗震演习,让所有人都知道在灾难发生时应该怎么做,现在很多日本人家中都是固定家具,并都储存了紧急状况出现时备用的粮食和急救药品。日本每年都要在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的周年纪念日举行全国规模的防灾训练和宣传。正是这些宣传和训练造就了日本人从小就对应付地震训练有素。 其次是完善应急机制。1968年后,日本在建设省国土地理院设置了地震预报联络会,并在全国8个地区设立了特定观测基地,目前日本气象局在全国设置了3000个检测点,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 同时,日本从1978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从法制方面健全防震抗灾措施,通常地震发生半小时内,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就能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机管理中心,分析灾情,制定对策。气象厅负责提供各种灾情预报,消防人员、警察和自卫队组成的援助队可应当地政府的要求立即投入紧急救援活动,电力、煤气、自来水、通信、交通等部门也都有各自的防灾体制,地震发生时既可各自为战,又能统一行动。 第三是遇震不慌。在地震发生后,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日本人从商店、饭馆里来到街道上以后并不惊慌,虽没有见谁在指挥,但全都不约而同地朝着一个方向跑,这是由于日本的大街小巷都在显眼的地方挂着指示“避难场所”的小牌子。不仅如此,日本还不断提高建筑物抗震的标准,在东京,防灾公园、缓冲绿地随处可见,政府还指示各地努力建立“防灾安全街区”、“防灾据点”和“防灾生活圈”,为地震发生时确保国民正常生活秩序做准备。日本的煤气公司甚至在居民住户的煤气表都安装了防震仪表,发生烈度4度以上的地震时煤气管道会自动关闭。 正是由于日本这种自上而下的抗震防灾体制,使日本人面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能够显得如此从容。(来源:文汇报) | |